语音的流变  中古音  四声的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入派三声字 语音的流变  中古音  四声的区别

语音的流变  中古音  四声的区别

2024-06-25 14: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我们就一点一点的来复原。面对最古老的上古音,我们要知道,上古音距离我们太遥远了。那时候没有留声机,也没有任何的音响设备,谁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读书、如何交流的。

这个真的不是小编胡说。直到现在,上古音的发音问题依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区域,学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

小编有幸听到过一位语言学大家用复原的上古音朗读《关雎》,是真的听不懂。有一点点俄语的感觉。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搜来听。

如果我们现在读诗词,按上古音读,会出现一个尴尬的场景:谁也听不懂。

上古音不复存在,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中古音。

我们发现,大量的韵书得以保存,有文章可以作为佐证,我们的发音就不会偏离太远。其次,现在还有人会雅言吟诵。第三,元、明、清时期,也是用中古音韵来做诗文。文献足征,并且留存时间长,所以我们想要恢复中古音。

解决了恢复哪一部分语音,接下来,汉语的语音构成。

汉语的语音由三部分组成,声母、韵母、声调。声母、韵母用拼音来看,很好理解,声调如果用普通话举例,就是一、二、三、四声。

但是,语音在变化。中古音与现在普通话产生了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中古音的声调是四声八调系统。(四声指的是:平、上、去、入。八调指的是将四声分阴阳。四声八调指的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 阳去、阴入、阳入。阴阳指的是清浊的不同。)

提到了平上去入,就不得不提平仄。

平上去入四声里,平声即平声,上、去、入都是仄声。

还有一个入声,在现代汉语里是没有对应的音调的。所以,这里会提到一个专业名词,入派三声。

入派三声,是读音声调至今最大的变化。

入派三声,即入声派进其他三声。指的是:由于语音的变化,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变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没有入声。现代的阴平、阳平字,大致相当古代的平声字;现代的上声和去声字,大致相当古代的仄声字。为什么说大致相当呢?因为古代的入声字,已分别转为现代普通话的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里去了,这就叫“入派三声”。

开篇就提到,我们要恢复中古音,那如何根据我们现如今最熟悉的普通话读音倒推回去,判断一个字是平声字、仄声字还是入声字呢?

陈琴老师有一个很管用的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这个口诀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情况。就是现在普通话里,读一声、二声的往往是平声,读三声、四声的往往是仄声。而入声字,由于“入派三声”的关系,所以要单拎出来看。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入声字是仄声。

很多人会问,就是一个声调,需要这么麻烦去分辨平仄么?

接下来就是我们需要明确的第二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个观点:汉语里每一个字的声调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从调型上说起。

平声很简单,调型是平的。上声是向上发展,去声是往下发展,入声字不好说。

平声字本身有个特点,这个字的情绪色彩和性格都不太强烈,比较中性、雅正、平和。比如诗经开篇《关雎》,“关关雎鸠”四个字,都是很中正、平和的感觉。读起来幽远悠长,读完内心沉静。平声字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没有很强烈、激昂的情绪。

上声的语音特点,一般是细小、亲密、婉转、温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小孩子或者女朋友撒娇,一般是用上声字。大家看韩剧的时候,会觉得韩国的女生很会撒娇,比如在叫哥哥时,读音“偶吧”。这个读音,本身就有温柔、婉转、亲密的感觉。

有专家说,上声来源于幼崽的叫声。举个自然界的例子,在草原上,如果有两只雄狮争夺地盘,他们首先会做什么?是吼叫。而且叫声肯定是越来越低沉。如果其中有一个突然声调往高处叫,就表示投降。因为在动物小的时候,声音都是高而尖的。此时模拟幼崽的叫声,就说明我软弱、我害怕了。所以上声表示细小、亲密、温柔。

去声字的语音特点:坚决。有个口诀里说:去声分明哀远道。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如:王维的诗篇《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押韵的字是啸、照。两个去声字。从韵里就带给我们什么感觉?不平、愤恨、发自内心的愤懑。

《竹里馆》是一首特别的诗,和王唯的其他作品不同。此刻的王维不是印象中那个悠哉游哉、中正淡雅的诗佛,而是充满着疯狂的长啸者。

想想诗里的画面,大半夜里不睡觉,一个人抱着琴,去竹林深处。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真实的自我出现了。此刻的王唯,心里有怒火。

这不是一首深幽寂静的诗,是一首压抑的诗篇。

入声字是情况种类最多的,短促、顿挫、痛苦、决绝、快速、轻灵等等色彩。

入声字情况复杂,下一节我们再讲。

看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黎琳。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哦~关注我们的搜狐号苏家酒窖,每天get一点新鲜的文化知识,如果您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哦!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