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栏丨王国敏:语文教育,从痴情到自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生充满劳绩什么意思 教师专栏丨王国敏:语文教育,从痴情到自觉

教师专栏丨王国敏:语文教育,从痴情到自觉

2023-10-19 1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理解和接受“诗意语文”和“经典语文”之后,我不停的探索着。教师在修炼中成长,而行走语文教育的大道上。此时,我愈来愈发现关注学生心灵关注他们成长轨迹则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冒昧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就是“心灵语文”。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成长中遇到的许多事情会在他们的心灵世界荡起涟漪。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与自己成长有关的概念,如生与死这个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结合课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引导他们正确思考,将有利于引导他们珍惜生命。

对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深刻的理解人生,如果我们引导他们在成长初期,就感受生命的博大与神奇,他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青春,通过不断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当他们在情窦初开的时节,就能了解情感世界的珍贵,他们就会倍加珍惜,摒弃早恋的诱惑,让自己一生唯一一次情感之花适时而开,给自己留下最为美好的情感回忆;当他们在这个充满喧嚣的社会现实面前,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真正的幸福不是金钱、地位、名誉,而是一种创造,一种智慧,一种体验,一种爱的立足和精神世界的富足。

这时候,我们可以为自己,为学生,为语文教育而祈祷。语文教育是真正使人幸福的课程。是的,我们祝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记得,作家柳青说过,人生固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把握自己,从而让他们有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

我们老师的人生经历可以成为语文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生活是语文生命之水,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体验通过净化,由一己感受上升到人生哲理的追思;使自己人生境界得以升华,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形成了他的人生底蕴,既然就成为他所独有的“通灵宝玉”,并且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财富”。

我的经历,就是我个人独享的教育财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十分精彩的,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参悟人生的秘密,找到人生的答案,发掘出富有价值的结论。而有深度的生活,或者说人生的境界和格调,都是很重要的。我反复提醒自己,如果我的生活缺乏思想和深度,缺乏厚重的品质,我将对不起生活给予我逆境和苦难。

同样,语文课也是我对人生的“解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赤壁赋》、陶潜的《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清照的《声声慢》等作品,就变成我与学生人生交流的“载体”。

于是,我很自信的把我对于这些感悟归结为“人生语文”。

刹那间,我似乎觉得我与学生与语文已经是情情相融,心心相连了。这时,我仿佛带着学生打开了生命密码,一起体验现实,体验当下,不由自主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会产生激情和顿悟,出现了高峰体验,这时会“感到自己窥尽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已经拉开了,”“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在生命对接中发现,在对接中实现创造。

对!也许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真谛。我为自己精彩发现而欢笑!

二、诗意语文,成为我自觉追求

2017年10月,我很荣幸加入有董一菲老师领衔的“诗意语文工作室”。这在我语文教育生涯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

在这之前,我对尊敬的一菲老师已经“熟悉”。一次,我看到了一菲老师的《乡愁诗欣赏》,那神态,那语言,那声调……让我震撼。我默默想,这才是“真正语文课”“真正语文老师”。

一菲老师追求语文的诗意与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意在发觉文学气息,感受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对文化的膜拜,及智慧与幽默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当我成为“诗意语文”大家庭一员时候,我进一步理解了“语文天地与优雅人生”紧密相连。

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曾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是的,借助于汉字,我们就灵魂不死。

诗意,可以领略生活的瑰丽,“我们不一定是诗人,但是我们必须有诗意的情怀”;诗意,可以真正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诗意的心灵可以真正完成文本的解读和学生创造生命的构建,完成富有生命价值的对话;诗意,可以真正拯救我们教师灵魂,让我们在逼仄的教育现实中保持灵魂的高洁和充盈。

“语文”是情感的、审美的、直觉的、感发的,甚至是情绪的。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汉语是会意,是象征,博大深邃。五千年的文化,煌煌的经史子集。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孩子们爱上母语、爱上诗词、爱上读书、爱上写作。让他们用心灵拥抱语文,让课堂洋溢着文学气书卷气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语文中升腾出诗意,因为语文天生美丽,从而完成人某种有尊严有品格诗意地栖居。

董一菲老师在她的《我的诗意语文教育观》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她的教育主张。她指出:“我的诗意语文教育观以爱的名义,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积淀你们人生最美的灵魂!为此我愿时刻勤勉!”

我加入“诗意语文”这个温暖和温馨的大家庭以后,结识到了许多语文人,无论是特邀的语文教育名家,还是充满希望和不断进取的年轻人,都给了我许多新的灵感,让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自信。

三、探索永远在路上

教育真谛的懂得,绝非一朝一夕的可以实现,需要我们长期扎根于教育的第一线,并通过长期的求索,方可以获得一点点感悟。

一个人不仅仅是需要自己的情怀,更要有智慧、勇气,需要胸襟和视野。教育是理想的事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秉持中国教育传统,顺应时代大势,怀着一颗永不动摇的教育情怀,既有面对教育现实深深思索,更有对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洞悉。

在阅读和思考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与生命、信仰等因素有关。我们教师的心灵要经历刻骨铭心般的痛苦和坚韧,作为一名跋涉者,我们能为自己有过最终达到山顶的经历,自然为之感到幸福。

教育的追求永远在路上。正如于漪老师指出的“思考,即居高临下地去梳理自己对学科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是建立起自己对学科价值的叩问,去探究学科的性质”。

是的,我们带着理想,带着哲学的追问,在新的起点开始遨游于语文世界中,我们发现我们还有十分漫长的路,需要走下去。文本解读、课堂设计、高考指导,乃至与学生的交流细节,还需要我们精心的探索。命中注定我必将大器晚成,但是岁月流逝,带不走我永远追逐的情怀。

在我求索的征程中,必然会有如下的个人痕迹:

第一,坎坷的人生中那苦难的经历,化为我人生沉甸甸的财富。带着人生的真实感受,我的语文课堂必将带有深沉和厚重的色彩。正因为生活的艰难,我自然比别人能够更深的层次和真切地体验陶潜、杜甫、李商隐、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也因为人生的艰难,我能够明白情感世界的珍贵,珍惜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能够走近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古诗词中呈现的情感世界的瑰丽。

第二,城乡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既能保持一种乡下人淳朴和本分,又能避免农民的狭隘和闭塞的束缚,尤其我能够摆脱功利性浮躁,坦然接近教育哲学的真谛。我知道底层群众渴望通过培养自己的子女考取理想的高等学府来改变他们家庭的命运,也深深知道底层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喜爱读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情有独钟,对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书籍兴趣广泛,带着教育和人生的问题追问,从而能够不断的在读书中获得灵感。不断的自我修炼,夯实自己文化底蕴。也可能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反而可以静静通过耐心的阅读和探求,通过理性的思索和本质探求,抵达教育哲学和人文哲学的深层规律层面。

第四,自强不息的奋斗人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让我不至于沉陷于人云亦云浅薄的时尚中不能自拔,也不至于迷失于泡沫式的概念词语的丛林中不知东南西北,更不会盲目陶醉于自我设计虚空世界。我们应该扎实行走在自己的土地上,亦步亦趋的迈向新的高地。

深刻、纯粹、底蕴、真实,构成我追寻的关键词。

作者简介

王国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合肥艺术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自学成才,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从教三十春秋有余。1991年获得《全国自学成才荣誉证书》,1996年被安徽省电视台《天都瞭望》专栏采访并报道。好读书,喜爱写作和演讲。以“王国敏老师”名义,在“新浪网”和“中华语文网”开启博客,目前点击分别为超过127870、77232人次。2017年10月年被“董一菲老师语文工作室”聘为导师。

本期责编:臧欣雅

执行主编:彭新颖

栏目负责人:李萍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