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物采访稿提纲 《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

2023-01-21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口语交际课—我有一个梦想》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下册)

  说课3分钟

  这篇课文位于普通高中课堂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中的第四单元。

  通过欣赏名家演讲与学生代表演讲,让学生通过观察,评价归纳出演讲的技巧。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有人说当今世界有三大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即原子弹、电脑和口才,说起口才,我们就会想起古今中外涌现出的一大批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你们都知道哪些雄辩家吗?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如我国古代的孟轲、晏子、墨子……近代的严复、孙中山、李大钊、肖楚女,外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华盛顿、林肯等等,这些杰出的口语艺术家们不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引领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误国”更是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PPT)作为口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演讲,历来被各行各业的人们重视。今天,我们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就是演讲。首先给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二、听名家演讲3分钟

  播放视频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当时的现场)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段演讲的主人公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出色的演说家——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令人振奋的日子。25万人游行队伍聚在林肯纪念堂前,他即兴而就,慷慨陈词。发表了这篇震惊世界的演说。虽然有语言隔阂,但是抛开内容,只关注形式,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马丁路德金演讲带给我们的震撼。

  接下来,请你们结合视频和这篇译成汉语的演讲词,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讨论一下。(讨论3分钟)(回答占15分钟左右)

  预设内容→生回答:这篇演讲词有大量的排比句和反复。师:你能找出来一处吗?生回答。师:你知道,排比这种修辞在演讲中有什么作用吗?生:使全文充满激情,

  师:本文充满激情,语言起很关键的作用,本文语言上特点是具备气吞山河的排比句,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组排比句呢?你能给大家试着读一下么?要注意,你读的是演讲词。

  生读。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啊?哎,感觉差了点什么?差了什么呢?生:他是在朗诵。师:那么也就是演讲和朗读不一样!

  演讲是不需要你多么有感情,声音多好听,甚至于有没有稿件等等。但一定要有激情要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要能够调动听众的好奇心以及情绪。是与听者的交流!

  而朗读呢?要求你字正腔圆,感情投入,配合好背景乐节奏和感情。是你与作品的交流,抒发自己对作品的感情,与“作者”的交流。

  说到这里老师想试着读一下,大家给我把关?

  ④鼓动性与针对性。预设师:大家说当时现场的氛围怎么样?生:热血沸腾。他能很好的调动听众的情绪,师:很好!他的演说能使现场的25万人热血沸腾!这也是演讲所具备的极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之所以他具备他们处于什么的状况呢?(PPT展示黑人所受的欺辱)现状(ppt)

  预设内容→师:大家有没有注意他的表情和手势?一个成功的演讲者总是很注意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调动听众的情绪,使演讲成为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紧张的时候身体很僵硬。姿势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同学们如果在参加演讲的时候要试试我的方法。

  ⑥生: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师: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

  ⑧口语性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

  ⑦师:大家看下这篇演讲词的结构。生:演讲词虽然是即兴而作,但全文的结构有条不紊,。师:你能说下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吗?生答。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饱含激情、富于鼓动,但这种激情却没有使结构有丝毫的紊乱,文章一开始就回顾历史,引出对黑人现状的披露,激起黑人的悲愤和白人的同情,在此基础上鼓励人们斗争,最后指出梦想,憧憬未来。环环相扣,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样的安排将情绪推向高潮。

  小结归纳:(PPT展示演讲的定义与特点,简单归纳),这就是演讲的魅力。

  四、学生活动15分钟

  好!我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对演讲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表现自己的演讲水平。接下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梦想,再由每个组长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听,评论下。(讨论2分钟)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向全世界宣告的,因此,我们也要有一种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梦想的勇气,要向同学和世界宣扬!我想,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同学们的演讲很精彩,我听到了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听到了同学们求索的心声,看到了同学们奋进的精神,同学们的评议也很中肯,使我们知道了:一个不自信的眼神或不经意的鬼脸会影响演讲者的气质,一句习惯性的口头语或一个多余的字会破坏语言的魅力,缺少感情或感情夸张都不利于观众的接受等等。今天,同学们通过欣赏名家演讲、自己亲身体验演讲、评议演讲等过程,真真切切感受了演讲,在求知的道路上,同学们又跨进了一步,祝贺同学们!

  五、结束语3分钟

  同学们,演讲是“说”,大家说是说得不错了,但千万不要忘记了,除了说得好之外,还要——(学生一起回答)做得好。

  对,言行一致方为君子,演讲是对世界的宣言,它的背后是要求我们用行动去实现的努力。我希望同学们能牢记今天的宣言,真正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2、《抒情散文专题复习指导》课堂实录(原创)(公开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到我班指导工作。

  其中调考刚刚过去,大家也看了得分情况,哪些题丢分最多?哦,文言文的简答题、论据及其作用、文学作品阅读。对,文学作品阅读几乎是全军覆没。太难啦!但能不能放弃呢?不能,如果放弃了这一块,我们升重点中学的梦想就会破灭。不行。我们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来分析一下近几年深圳中考语文试卷中文学作品阅读板块的情况,看能否找出一点规律。(投影)“深圳近6年文学作品阅读题概况:2007年:《今夜看萤去》,抒情散文,783字,选自《中学生阅读》2005年度佳作,15分,共4小题;2008年:《一生的戒指》,叙事散文,755字,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13分,共5小题;2009年:《大唐柳色》,抒情散文,1074字,选自《诗文选粹》第6辑,14分,共5小题;2010年:《天上的星星》,叙事散文,1094字,选自《读着》2009年第23期,13分,共5小题;2011年:《古藤》,抒情散文,1188字,选自《诗文选粹》第2辑,15分,共5小题;2012年:《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叙事散文,1028字,选自《读者》2012年第11期,共5小题。”让学生发言,教师归纳:两种散文交替出现,2013年考抒情散文的可能性较大。加强抒情散文阅读训练。什么是抒情散文,什么是叙事散文?我们来回忆初一初二所学的课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莫怀戚的《散步》,属叙事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春》《背影》,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应属于抒情散文。就阅读而言,抒情散文比叙事散文更深一些,难理解一些。恰好,我们赶上啦!我们打算精选8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再加两篇近几年的深圳市中考选文,探讨一下,看它究竟怎么出题,怎样答题才能拿满分。

  抒情散文,作者不会空洞的抒情,好的抒情散文,他都会借助某一事物某一景物,以此为载体来抒发感情。(幻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物”,往往用描写,“情”“志”,往往用抒情和议论,“描写”“抒情”“议论”属于表达方式;我们要懂得一点所写的“物”的文化内涵。即象征意义,“象征”属于表现手法。

  例如:“月亮”“粽子”“柳枝”。

  “月亮”,就会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亮,代表了相思。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与亲人朋友相距百里千里,很难团聚,空间距离很远,但共有一轮明月,由于公务缠身、商务缠身,往往月圆人不圆,只得“明月千里寄相思“。”粽子“,说到粽子,就会想到屈原,他行吟泽畔,怀石投江,是对楚国的失望,是空有抱负而不得实现的悲愤,是爱国。那么”柳枝“呢?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发的是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希望朋友亲人留下来。

  下面,我们来阅读2009年的深圳市中考选文《大唐柳色》。10分钟,看作者究竟向借“大唐柳色”来表达什么呢?中考时,一篇文章也只能用12分钟左右。怎么提高速度呢?“第一步:速度全文,整体感知”,将表达感情和观点的词句做记号,“第二步:浏览习题,留下印象”,“第三步,再读语段,逐一解题”,“第四步,筛选要点,组织语言。

  点四位同学,板书答案。

  分析答题情况。

  13题。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品格节操;感叹现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1点给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分。)这道题,设问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实就是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局部服从整体,主旨弄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命题者打破常规,将本题放在首要位置,是别具匠心的。要正确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行文思路有清晰的理解。有难度。

  第14题,第④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照应文体;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3分。)

  回答作用:要注意层次:结构上的,内容上的,感情上的。

  某句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句子的作用:①总领下文;②总结上文;③引起下文;④为下文做铺垫;⑤承上启下(过渡);⑥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⑦承接上文;⑧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⑨推动情节发展。(需结合该句的具体位置来作答)

  2、内容上的作用:①点明中心(揭示主旨;②深化主题(中心);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⑤设置悬念;⑥升华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作答)

  3、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任务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4、引用诗句的作用:增强文采,抒发。。。。。。的情感;

  5、第二人称的作用:一般兼有拟人的意味,使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

  6、设问的作用: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第15题:请看第7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仙”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可以是——————。

  答案: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摇摇欲坠

  第17题:第13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

  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2分)(酌情给分)

  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

  示例二:“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

  好文不厌百回读,我们再来齐读全文。

  家庭作业:《天利38套第34套》中的抒情散文阅读《燃烧的月亮》第15---19题

  余国芳

3、《口语交际课—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人教版高一下册)

  说课3分钟

  这篇课文位于普通高中课堂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中的第四单元。

  通过欣赏名家演讲与学生代表演讲,让学生通过观察,评价归纳出演讲的技巧。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有人说当今世界有三大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即原子弹、电脑和口才,说起口才,我们就会想起古今中外涌现出的一大批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你们都知道哪些雄辩家吗?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如我国古代的孟轲、晏子、墨子……近代的严复、孙中山、李大钊、肖楚女,外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华盛顿、林肯等等,这些杰出的口语艺术家们不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引领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历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误国”更是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PPT)作为口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演讲,历来被各行各业的人们重视。今天,我们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就是演讲。首先给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二、听名家演讲3分钟

  播放视频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当时的现场)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段演讲的主人公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出色的演说家——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令人振奋的日子。25万人游行队伍聚在林肯纪念堂前,他即兴而就,慷慨陈词。发表了这篇震惊世界的演说。虽然有语言隔阂,但是抛开内容,只关注形式,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马丁路德金演讲带给我们的震撼。

  接下来,请你们结合视频和这篇译成汉语的演讲词,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讨论一下。(讨论3分钟)(回答占15分钟左右)

  预设内容→生回答:这篇演讲词有大量的排比句和反复。师:你能找出来一处吗?生回答。师:你知道,排比这种修辞在演讲中有什么作用吗?生:使全文充满激情,

  师:本文充满激情,语言起很关键的作用,本文语言上特点是具备气吞山河的排比句,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组排比句呢?你能给大家试着读一下么?要注意,你读的是演讲词。

  生读。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啊?哎,感觉差了点什么?差了什么呢?生:他是在朗诵。师:那么也就是演讲和朗读不一样!

  演讲是不需要你多么有感情,声音多好听,甚至于有没有稿件等等。但一定要有激情要让别人认同你的观点。要能够调动听众的好奇心以及情绪。是与听者的交流!

  而朗读呢?要求你字正腔圆,感情投入,配合好背景乐节奏和感情。是你与作品的交流,抒发自己对作品的感情,与“作者”的交流。

  说到这里老师想试着读一下,大家给我把关?

  ④鼓动性与针对性。预设师:大家说当时现场的氛围怎么样?生:热血沸腾。他能很好的调动听众的情绪,师:很好!他的演说能使现场的25万人热血沸腾!这也是演讲所具备的极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之所以他具备他们处于什么的状况呢?(PPT展示黑人所受的欺辱)现状(ppt)

  预设内容→师:大家有没有注意他的表情和手势?一个成功的演讲者总是很注意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调动听众的情绪,使演讲成为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紧张的时候身体很僵硬。姿势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同学们如果在参加演讲的时候要试试我的方法。

  ⑥生: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师: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

  ⑧口语性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

  ⑦师:大家看下这篇演讲词的结构。生:演讲词虽然是即兴而作,但全文的结构有条不紊,。师:你能说下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吗?生答。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饱含激情、富于鼓动,但这种激情却没有使结构有丝毫的紊乱,文章一开始就回顾历史,引出对黑人现状的披露,激起黑人的悲愤和白人的同情,在此基础上鼓励人们斗争,最后指出梦想,憧憬未来。环环相扣,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样的安排将情绪推向高潮。

  小结归纳:(PPT展示演讲的定义与特点,简单归纳),这就是演讲的魅力。

  四、学生活动15分钟

  好!我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对演讲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的想要表现自己的演讲水平。接下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梦想,再由每个组长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听,评论下。(讨论2分钟)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向全世界宣告的,因此,我们也要有一种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梦想的勇气,要向同学和世界宣扬!我想,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同学们的演讲很精彩,我听到了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听到了同学们求索的心声,看到了同学们奋进的精神,同学们的评议也很中肯,使我们知道了:一个不自信的眼神或不经意的鬼脸会影响演讲者的气质,一句习惯性的口头语或一个多余的字会破坏语言的魅力,缺少感情或感情夸张都不利于观众的接受等等。今天,同学们通过欣赏名家演讲、自己亲身体验演讲、评议演讲等过程,真真切切感受了演讲,在求知的道路上,同学们又跨进了一步,祝贺同学们!

  五、结束语3分钟

  同学们,演讲是“说”,大家说是说得不错了,但千万不要忘记了,除了说得好之外,还要——(学生一起回答)做得好。

  对,言行一致方为君子,演讲是对世界的宣言,它的背后是要求我们用行动去实现的努力。我希望同学们能牢记今天的宣言,真正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4、《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

  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

  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

  (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

  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

  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5、我思故我在——作文思维拓展训练(公开课说课稿)(沪教版高一必修一)

  我思故我在------作文思维拓展训练是我这次公开课的主题,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对这个专题的理解和我的教学设想。

  1.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二期课改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最新思路,必修课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而作文技能便是第二模块的主体。近年来,作文在高考中已占有半边天下,结合我校高三总复习的进程,本节课是第一个专题复习,旨在拓宽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下一个专题“话题作文”打下基础,提供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二期课改后对学生“发现.创新”能力的重视,结合我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面向高考,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作文中思维拓展的三种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从具像中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应用目标:学生将思维拓展运用到具体作文中。

  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眼界,使学生重视文化与专业结合。

  (3)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两年的作文实践,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从具像中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由于学生普遍对写作缺少激情,写作思路往往狭窄闭塞,人云亦云,缺少创新,本课时教学难点在于捕捉带规律性的思维激发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说学生

  (1)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作为高三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思路闭塞,缺少创新思维。

  (2)基础能力分析。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图文思维能力,对一些图形,图片等具像较为敏感,具备了从具像到抽象的知识迁移能力。另外美术专业的学生思维触发点多,适宜进行启发教学。

  (3)心理特点和学习风格。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未知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新求异,乐于参加课堂活动。

  3.说教法和手段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作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情感体验的原则,我准备以讲读教学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学生听讲和练习相结合,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相结合这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力求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说教学程序

  (1)教学总体思路和环节结构

  第一环节通过强调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对思维拓展的整体感知。主要由两个活动完成:一数字游戏,二公式联想,通过活动使学生思维运动初步热身。

  第三环节通过阐述设计意图和图形联想,结合美术专业特色,培养具像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第四环节归纳拓展思维的三种常见方法,让学生在理论上的到知识深化。

  第五环节利用已有知识具体操作,为作文列出提纲,在课后成文。

  (2)教学双边活动安排

  ① 在数字游戏,公式联想两个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作出示范,学生回答。

  ② 在会徽设计,图形联想两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口头表达,阐述见解。

  ③ 在最后列提纲活动中,学生思考,通过文字表达见解。

  (3)重点,难点处理

  对于教学重点,我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积累,并通过教师归纳,强化知识。

  对于教学难点,主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找寻学生思维的敏感点,通过一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获得从中知识。

6、《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说课)

  &nbs

  p;一、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到能力’、‘过程到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2.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3.新课标关于必修课程中常用应用文教学的建议:“应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4.单元学习指导与目标:“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及意义2.能力目标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  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三、确定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由于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就难以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而理解这点,才能理解他讲话的深远意义。所以把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作为本课教学难点。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本文是一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演讲词,使其具有如此语言特点的主要是排比句式的运用。我所带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普遍存在着表达方面的困难,因此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本文是应用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五、课时安排本课计划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理解演讲目的;理清演讲思路,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第二课时:在朗读中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检查1.重点字词积累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2.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前印发预习资料;教师作相应补充)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1.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梦想是什么?(17-25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怎样实现梦想?(6-16节)2.熟知课文内容(1)学生齐读17-25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2)指名朗读1-5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3)指名朗读6-16节,概括怎样实现梦想?(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不退缩)

7、《雪》说课稿(市说课比赛一等奖作品)(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在前个单元最后一课《再塑生命》中,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抒情性语言,对本单元散文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而把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为难点。

  2、这首散文诗我安排1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拓展延伸”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悟”“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教学流程

  ㈠、情境导入:(播放〈塞北的雪〉)

  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等学生说完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表达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另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图片音乐、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㈡、教师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㈢、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说原始体验。(学生可能会说文章语言很美,或把雪写得很美等)

  2、如何把美的语言用美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要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二、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三要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3、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4、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明确:本文要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就得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5、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6、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江南雪部分,男生读北方雪的部分。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学生容易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

  ㈣、合作探究,品味内涵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作者借朔方的雪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深邃寓意。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投影有关鲁迅思想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斗争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并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突破难点。)

  ㈤、深层研读,妙点揣摩

  1、用圈点批注法,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的特点。

  (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围绕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补充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探究领会,从而更深地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品味完语言后,引导学生积累,让他们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作美词佳句积累卡,扩大词汇量。

  ㈥、体验反思: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什么: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这一环节,是想灵活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㈦、作业设计: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这一作业,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㈧、板书主要围绕南方雪和朔方雪的不同,以及作者通过朔方雪借景抒情这一线索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8、《喂——出来》说课稿(市级说课比赛获奖作品)(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喂——出来》,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喂——出来》是一篇以环境污染为题材的科幻小说。题目“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作者的意思是说,不爱护环境,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文章情节完整,故事性强,想象奇特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个单元前面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学习这篇文章,一是想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遭到惩罚,甚至是灭顶之灾的道理;二是把握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培养联想想象能力,为后面一篇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中科幻小说的创作打下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科幻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节较为完整的文体特征。拓展学生的思维,大胆发挥想像,续写文章,学写科幻小说。

  2、过程方法目标:学会找关键词,画情节链,复述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习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个性鲜明,具有朴素的环保意识,能够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再加上文章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科幻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以及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难度,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和突破。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定位为:把握小说情节,领会作品主旨。而把了解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难点。

  2、这篇课文我安排1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情节复述”“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用画“情节链”的方法,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动。

  4、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的MTV。

  教师深情导入:大家听了这首歌曲,相信每个人都跟老师一样心情沉重,歌词里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触目惊心的事屡屡发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中去看看。

  (通过多媒体手段,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心灵,使之产生强烈震撼,引领学生迅速走进文本。)

  ㈡、学生交流搜集到的作者星新一的有关材料,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予以补充并介绍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㈢、学生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情节链”,复述课文内容。

  (先自己结合情节链讲述,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点评。这一环节通过找关键词,画情节链的方式教会学生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领会主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㈣、疑点探究(从学生最容易产生疑问的结尾入手,探知文章主旨,突出重点,设计两个问题。)

  1、在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小石头掉下来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各组,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㈤、合作研讨,探究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突破难点。

  1、本文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你能否从文章的想象夸张中看到现实的影子呢?

  (这个问题主要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人们处理垃圾和三废的方式来品读课文,从而明白:虚幻的情节多数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象出来的,想象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从作者的想象世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创作科幻小说时,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情节,然后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

  ㈥、作业设计:续写小说结尾。

  提示:重点想象当时垃圾如潮水般涌来时的恶劣场景以及当时人们的反应,想象要符合作者本意。

  (作业以续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写法和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既训练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六、板书主要抓住科幻小说通过奇特、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揭示出人类破坏自然必将受到严惩这一线索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9、《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邓永红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特点,我作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能力目标:学习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教学重点】: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我所任教的班是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一般,但是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羽泉《归园田居》,学生立即对悦耳的歌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跟着音乐的弦律而调动他们的感官,引起视觉听觉的兴奋,这时让学生找出歌中所写到的景物,找到一个古代诗人,引出诗人陶渊明。

  【步骤二】讲评尝试练习,进一步认识陶渊明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演练,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步骤三】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老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再经过师生共同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步骤四】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手法。我教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第一步:分析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到关键字眼,抓住提纲挈领的字,条分缕析地理解诗歌思路,理清诗歌结构。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

  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学生回答:归。)从这个字你可以看出文章分哪四部分呢?即文章回答了四个问题: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同学们围绕这四个问题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步:揣摩艺术手法,感悟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通过朴素的语言,比喻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学生能容易地看出诗歌的艺术手法,而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则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归纳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读“归向何处”一层,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归去如何”一层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第三步:总结全文特点,探究讨论归隐

  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这些艺术风格学生不易看出,老师一边展示板书一边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真”,突出陶渊明直率朴素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而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则需要辩证地看待,需要老师指导点拨。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的这种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步骤五】布置巩固练习

  1、阅读迁移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结合题目《归园田居》将板书设计成圆形,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真情直率的情操,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归隐思想,突破圆的束缚。

10、初三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题(16题)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考点透视]

  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具体要求是:①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回答。②说话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得体、连贯。口语交际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来考查的,具体的交际情景的设置、呈现方式,目前更多的是文字材料,但也有图表材料、有声材料等。除了“听话”“说话”能力的考查外,对所给材料中某些句子进行不同表达句式的变换也是需要注意的。

  命题形式大致有两大类:一类为选择题,另一类为书写题。“听话”“说话”题的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型对话题指的是设计某一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一段简明、得体的话。常见方式有: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而复合型对话则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应考策略]

  首先“生活就是学语文的大课堂。”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别人的语言,同时还要积极与人交往,多参与讨论、演说、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的技巧。其次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1、读通情境,抓住中心。就是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表达。2、领会意图,设身处地。语言的表达要能“如出己口”,与人物性格、年龄等特征相符合。3、注意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典型考题]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和平。可这样回答:“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2.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

  答案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3.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__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如:①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②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焦裕禄的事迹太感人,我获奖只是沾了扮演角色的光

  2.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能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要抓紧时间复习,迎接中考)。

  (2)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妈妈,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能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阅历,减轻我紧张的学习压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中考啊!

  3.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

  4.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你把我的被单弄脏了。

  5.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

  ①请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老师,您对我们十分负责,十分关心,我们非常感谢您。如果您脾气再温和点就更好了。

  ②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同学们,××老师虽然脾气急躁了一点,但他的用心是好的,是对我们负责任,希望大家能理解老师。

  6.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的答话的意思是: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7.2008年春节前夕,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虐大半个中国,尤其是从来都极少见到过雪的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春运形势“雪上加霜”,滞留在各地车站、机场、广场及附近的返乡旅客达到数千万;大雪无情人有情,在冰天雪地的中国,一份未被冰冻的爱,在冰雪冻雨之间传递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救援之手;正是这一双双热手,让所有困于雨雪之中的异乡游子们,在其回家的旅途之中感受到如同家的温暖。

  (1)中央电视台全国众志成城抗冻灾直播节目“抗击暴风雪”中,有个直面灾区救援的小栏目,名字叫“温暖寒冬”,请你品味下这个栏目的含义。

  寒冬指天气的严寒,温暖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温暖了人心。

  (2)假如你的亲友中有人参与了这场救灾工作,目前正在救灾前线;假如你有亲友正在灾区返乡的路上,请你分别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表示慰问和安慰。

  语言简洁,能体现出慰问和安慰即可

  (3)你所在的社区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向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两条标语。

  让爱在冰天雪地中传递;请伸出温暖的双手!

  8.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悠悠的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的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的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批评那位同学松弛拖沓,上课不按时进教室。

  (2)你说的话:平和中讲清事理,不要讽刺挖苦。

  9.王老师去刘宇家家访。刘宇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王老师和刘宇七十多岁的不识字的爷爷聊开了。王老师说话恰当的一句是(B)

  A.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发愤图强了。B.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

  C.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不够奋发。D.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太不像话了。

  10.5月30日,亚欧外长会议在德国汉堡结束,杨洁篪(chí)外长在与记者见面会上说:“对于这次会议,我有一点小小地报怨,选择汉堡作为这次会议的地点,不太合适,因为我们经常被窗外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而难于专心研究亚欧共同面对的问题。当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为亚欧进一步合作打下了新的基础。”下面是对杨外长的话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杨外长的话对本次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给予了恰当的肯定。

  B.杨外长的话表明了他对这次会议的生活和工作安排都很满意。

  C.杨外长的话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寓褒于贬,这样说显得幽默风趣,符合严肃谈判后的轻松环境。

  D.杨外长的话委婉地报怨了少数代表不专心研究问题,而去欣赏窗外的风景。

  11.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12.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

  付帐时,他对经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以后你再也别想见到我了。”

  (1)贝尔纳要求饭店经理拥抱他的用意是什么?

  告别

  (2)贝尔纳所说的“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我不再来你饭店消费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从成功的角度,代爱迪生拟写一句含蓄而幽默的反驳语。

  当爱迪生致力制造白炽灯时,有个讲求实际、缺乏想像、毫无幽默感的人取笑他。他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现一种有效灯丝。从一开始他试了1200种不同的材料。批评他的人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不”,爱迪生反驳道:“我的成绩就是发现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14.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些词语。例如:请人批评时,我们说“指教”。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也谦辞。

  (1)初次见面说久仰

  (2)求人原谅说包涵

  (3)求人指点说赐教

  (4)无暇陪客说失陪

  15.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次录制节目前,灯光师跟他说,有两个灯需要调一下,观众得让一让。崔永元说:“行,交给我吧。”他对现场的观众说:“大家知道怎么调灯光吗?灯光调得好不好,可关系到你们在电视上漂亮不漂亮,来,现在请我们一起看灯光师傅怎么调灯光,这几位朋友请你们先让一下。”于是全场观众就看杨师傅调灯光。杨师傅受宠若惊,手都有些颤抖了。

  (1)崔永元说话的本来目的是什么?

  请几位观众让一让

  (2)崔永元的话为什么得到了观众和杨师傅的认可?

  充满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16.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D)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17.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C)

  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

  18.张老师因有急事需马上动身去武汉,托你带口信,请她母亲下午4:30分去幼儿园接女儿敏敏。请你把对张老师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

  (转述时注意时间、地点、人称的变化)

  19.下面是某日天气描写,如果你是校园广播的主持人,该用怎样的语言进行天气预报(D)。

  清晨,天便下起了阵阵小雨,加之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中午时分,天空忽然放晴,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

  A、以雨为主,风雨交加,气温明显变暖。B、上午有雨,伴随微风1–2级,雨转晴。

  C、微风1–2级,伴有阵阵小雨,午后转晴。D、间断小雨,风力1–2级,午后雨转晴。

  20.凝聚着几代人智慧、几十年光阴的“嫦娥一号”成功环月绕行,标志着中国人终于要上九天揽月,千年梦圆指日可待。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你拟写一条短信,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室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示例一:千年传说,一朝梦圆,嫦娥赴婵娟!示例二:长征矫矫离大地,嫦娥赳赳奔明月,扬我华夏威,国人尽欢颜。

  与人交流首先要注意对象,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个性以及他的心态、情绪等,选择适当的词语、运用恰当的语气,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

  21、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大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简析: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老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应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进行劝说和制止,指出它们的危害。由于劝说的对象是老人,因此必须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语气要委婉,口气要平和,态度要诚恳。如“老大爷,现在国家宣传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您这样做会污染下游的水质,不如我帮您把污水倒入下水道吧。”

  其次,人与人的交际,都在一定的场合进行。说话还应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多讲些令人高兴的话;在悲痛场合,不要任意说笑。言谈举止应当与当时的气氛协调。  例

  22、.伟华是位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一次他到某装有监视器的大商城购物,购毕,付完款要走,保安过来对他说:“我们怀疑你愉了本商城的东西,请跟我们到值班室,我们要对你搜身。”

  要求:请站在伟华的角度,替他严辞拒绝保安搜身的无理要求。(说两条理由)

  (1)你们不是执法人员,你们没有权利对我搜身,你们这样随意侵犯人权是犯法的。

  (2)如果你们要强行对我搜身,我诉诸法律。

  (3)你们商场不是装了监视器吗?你们能拿出我偷东西的证据吗?

  23、.请根据情境,按要求答题。

  班里的“小书法家”小丽正在书写一幅参赛作品,毛手毛脚的小映突然凑上来碰到了她的手,一幅艺术作品立即惨不忍睹。小丽气恼地瞪了小映一眼,小映赶忙道歉,而小丽还在气头上,假如你是小映你将会对小丽说什么?

  例如: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24、.王刚同学原本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机,平时与同学也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刚的妈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

  请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妈妈:“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但你的基础很好,不要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同学:“王刚,你不要着急,你以前成绩挺好的,前面落下的功课,有什么不懂的,你尽可以问我,我会帮助你的。”

  25、.根据下列语境,写一句通顺、连贯、得体的话。

  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明该怎样回答?

  答:小明说:“妈妈,您别生气,我只看一会儿,让大脑调节调节,劳逸结合嘛!”

  26、下面是某校九年级(2)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班级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

  (1)“家长同志们”与说话者身份不符,应该为“各位家长”。

  (2)“敬请诸位不吝赐教”是书面语,应该为口语“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27.今年5月,我市举办了中国盐城首届茉莉花暨经贸洽谈会。假如你是兴盐中学小记者郑成,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下列对象提问的机会,你应当问什么?

  (1)对象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九汉:

  (2)对象二韩国客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楚九:

  例如:(1)(张书记)您认为举办这次活动,对盐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书记)您作为中国盐城首届茉莉花节的组织者之一,您能告诉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吗?

  (张书记)您认为这次茉莉花节会给我们盐城带来哪些商机呢?

  (2)(郑会长)您觉得我们盐城的投资环境怎么样?

  (郑会长)作为韩国现代集团的会长,您对来盐城投资有信心吗?

11、《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原文: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八首(其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其中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阐述;

  第二、说教法和学法;

  第三、说教学过程;

  第四、说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文章节: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

  课文背景:这首诗在以前的中学教材中从未选过,这样一首全新的诗歌在教学中承载起新课改的任务与要求。《秋兴八首(其一)》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难鉴赏的,尤其是靠情感化意象取胜的诗歌,而《秋兴八首(其一)》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且鉴赏这类的古典诗词又是历年来的高考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学会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去鉴赏诗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杜甫的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

  2、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忧思。

  3、教学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二部分: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朗读讨论法

  (2)提问点拨法

  (3)自主探究法

  二、学法

  (1)探究式学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多读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自主探究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导入)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关于杜甫的动画短片(四分钟),让学生自己全面的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和此诗的创作背景。古人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这一导入的设置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鉴赏这首诗歌的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的诗意,体会感情。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诗歌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旨趣,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据此,我设置了“三读”这个环节来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歌,)

  1、听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此为音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此为意读。

  (中间穿插学生个别诵读,齐读等,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情感,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秋兴八首(其一)》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此为情读。

  三、具体赏析

  1、设置问题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

  意象: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丛菊舟(意象凄凉)

  特点:凋伤萧森汹涌阴沉泪孤独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根据新大纲关于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体到诗歌就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联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还原成立体可感的画面,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而把握诗人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些意象构成意境。(在分析出意境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让学生分析这样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忧国忧民

  (3)总结:借助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赏析的内容。

  (4)背诵:在完成诗歌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四、补充:我们平时在鉴赏诗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某联(某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类的问题要怎样回答呢?请看答题格式(幻灯片展示)

  答题步骤: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通过描写……(景物、场景)抒发了(流露出)……的感情”

  作过明确要求后,学生明白如何答题,就可以尝试答题了。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的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从借景抒情角度鉴赏诗歌的掌握。)

  试赏析第三联,做一个巩固练习。事实证明,只要指导到位,学生可以掌握的很好。

  (五)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了课外作业如下:

  写作练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这首诗描绘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课后我将根据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认真的完成教学反思,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落实。

  2、反思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真正优良。

  3、反思学生是否真正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4、反思课堂管理是否真正良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