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一)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有哪些 小说专题(一)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小说专题(一)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2024-07-03 18: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③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来源:学科网ZXXK]

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三)思路步骤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四)答案组织模式:(常用3种)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例1:(2012年安徽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例2:(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例:(《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例2:(十月月考)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6分)

答:①对生活有计划,办事干净利落;②勤劳乐观,不张扬,不斤斤计较,敢于改变现状;③顺从政府指令,不善于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

专题模拟练习

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主角

陈彦

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几个敲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来源:学科网]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她娘说:“知道知道。”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来弟比她漂亮,能干。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

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

“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

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

“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你看你们把姓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再没件合身衣服了?”

娘说:“真没有了。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看看你们这日子。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

(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

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放羊时候的百无聊赖;回忆赶场子的时候,看舅舅敲鼓的沉醉和入迷心境;得知母亲送她跟随舅舅去学习戏剧消息后的高兴和茫然的矛盾心理;和家乡、亲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

二、【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最后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锦衣

高沧海

我就知道我爹会忍不住来城里看看我。东西收下了,那花花绿绿还打着补丁的袋子,只瞅一眼我就准备把它扔进垃圾箱,这都啥年代了,也不嫌塌架子。

我从床底掏出一个旧的行李箱,掸灰抹尘后,我爹拽着箱子走了一圈。他夸赞说,又省力气又排场,果然是件好物什。他看看我,说,一看闺女就是城里人了。我爹拽着箱子,又走了一圈。

他腿上绾着的裤脚有一只忘记放下来,露出脚上洗淡了的解放鞋。

我说好不容易来一回城里,怎么着也得换个新样法回去。

啥样法?我爹很敏感,就这老腰老腿你还想给我捋直了?话虽如此,但我还是能看得出他脸上隐隐的好奇和期待。

我给我爹置办了一套深蓝色中山装,一双新皮鞋。我的二堂伯退休回老家后,这般穿戴一直保持着,西装领带,有板有眼。我爹从一开始就表示鄙夷,非说二堂伯的领带是拴狗绳。我爹说,我能不知道那物什叫领带?我真是看不中二哥这个老鬼,乡里乡亲,谁不知谁的底细?

可是我知道,我爹是装的。他看着二堂伯西装革履时的那个眼神,分明就像想吃糖的小孩那般。小孩子可以哭可以闹,我爹却只能默默望着我二堂伯的背影,叹一口气,摘一朵秋月季,戴在默默跟着他的大黑狗耳朵上。

我爹麻利地换上新衣,说,跟老子还这般客气,生分了生分了。穿衣镜前他却是左照照右照照,这衣领可真挺,扎脖子;这鞋子可真沉,脚都要抬不起来。我爹挺挺胸,手放在肚腹上,丫头,你说,你爹穿这一身回去,像不像是老干部下乡?

我爹穿了新衣裳,下晌的饭竞也不要吃,直奔汽车站。他要当天赶回去。想回去就回去吧,七十里地,到镇上最多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从镇上再回家,那几步路我爹怎会放在心上。

从镇上的汽车站出来,我爹拽着他的拉杆箱心静气闲地站定,摸一摸他的光脑壳,抻一抻新表裳,掸一掸新皮鞋上的灰尘,四下一打量,天哪!他这才发现忙中容易出差错,急赶慢赶,他竟然忽略了一个令人十二分不愉快的事实——天黑了。

搁在以往,从镇上到家,这十里八里的路还不是跟玩儿一样,有出租车,有三轮车,但是费钱,我爹非紧急情况断然不会考虑。兴许时运好会遇上熟人,摩托车顺路捎一程不会要钱,当然,最不济还可开步走,心宽身又轻。

今儿个,却一定不行。

我爹第一时间就打消了以任何方式摸黑回家的念头。穿着这样一身责气的新衣裳,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家,不就跟以前那傻帽儿地主老财攥着大把银子不置房产不置地一样?我爹打定主意要在镇上住一晚,花多少钱都得住一晚,今晚他不在乎钱。

那一晚,我爹用他粗糙的大手来回摩挲着他的新衣裳,就像是回味二堂伯在城里大饭店摆的那一场久久不能忘怀的盛宴,他几乎又想到了多年以前他娶亲的那个美好时节,他手里紧紧握着的那朵绸子大红花。新衣裳端端正正挂在床对面的衣橱里,橱门大开,镇上的灯光彻夜不息,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圆,他的新皮鞋摆在裤筒下面,闪光锃亮,无比端庄。我爹长舒一口气,这新衣裳是他的,新皮鞋是他的,就好比乡下那三间瓦屋是他的,还有北岭山坡上那三亩地、牛棚里的耕牛是他的一样,无可更改。

那时的通信不发达,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爹那晚没有回家。我爹那次进城,我用参加工作后刚刚领到手的第一个月的工资,让我那穷了大半辈子的爹,平生第一次穿上了体面的好衣裳。

时隔多年,我依然可以沿着那条无比熟悉的路回家,在无比明亮的月光里,继续自由地想象。

我爹在愉快的叹息声里,美美地睡去,洁白而柔软的床铺像春天里的庄稼一样滋长他的梦。梦里,金色的月亮渐渐沉下,东方的天际,呈现一片浩浩紫气,壮观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天亮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6、文中写父亲鄙视二堂伯的穿戴,但自己又显摆新穿戴,这矛盾吗?我们应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心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第一问:不矛盾。①父亲鄙视二堂伯的穿戴,其实正是因为父亲对二堂伯的穿戴的羡慕与自己没有新装的失望,体现了父亲的嫉妒与自我安慰。这从父亲的“叹气”声中可以看出。(2分)②父亲穿上新装不怕花钱而在镇上住宿的目的是第二天能让乡亲们看到自己的新装,体现了父亲心理上获得满足和优越感的人性特征。这两者都是人性的自然体现,并不矛盾。(2分)

第二问:衣锦还乡这种心理是人自然而真实的表现,也是人们对外出者的共同期盼,更是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面对别人的好与自己的好,需要有一种淡然的心理状态,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攀比,不炫富,做真正的自己。(2分)(言之有理即可。回答矛盾的酌情给分)

【试题解读】

文章选取的是乡下的父亲进城见自己的女儿,女儿给自己的父亲换新装回乡的故事,可以看出父亲对自己改变的欣喜,也想让乡里人开开眼的心理。

三、【2018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5分)

白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竞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竞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乌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第7期,有删改)

5、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忠于职守,做护林员时有原则有底线;2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看到白鸦及其它鸟儿死去,心中难过,最终做起了护鸟人;3勇于改过,起先拆鸟窝,后来建鸟窝;4手艺精湛,搭建鸟窝时展现了精湛的手艺。(每条2分,三条5分)

【试题解读】

文本选取的是人与自然的故事,护林工人在特殊时期拆除鸟窝生火取暖,却惹来一系列的事端,在经过一次风雨事件后,真诚悔过建造鸟窝,为那些可怜无家可归的鸟儿找到一个归宿,最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腿也无形中好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