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打工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日报河南分社人员名单 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打工记

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打工记

2022-11-30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在我的简介中写到,被聘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期间,刊登在《人民日报》的河南英模和典型人物基本都是由我执笔。

没错。

还有头版头条的呢!其他版的头条那是相当的多。

但署名不是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只是按劳取酬。

说是一字一元,有人总是想给分社省钱,后边的零头往往都忽略不计。还有,几个人参与,要除以几。所以,靠写稿我们挣的不像有人想的那么多。我找到了几张月工作量汇总单为证,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

靠打工真没挣啥钱

但报道组选拔的人都很干练,工作量账单上那俩兄弟,现在一个是数字办老总,一个是人民网河南频道编辑部主任。

我还是很感恩河南分社。

以前我不接受工作之外的任何“枪手”之请,装清高。

原分社采编部主任曲昌荣说:你清高你清贫,靠自己的能力获取辛苦费不丢人。

他首先给我介绍了一个五A级景区的董事长。我写了4000字,董事长说写的好,给了5000元。

在分社采写的35万字原始稿

后来我除了指令性稿子,开始给一些民营企业家或者有需求的社会人士写传记,靠心血换来的辛苦钱,在郑州买了房。

如果没有分社这个平台我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起点。

我被聘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是靠我的实力。

我执笔的第一个人物通讯便是中纪委带队采写时任周口纪委书记杨正超。

已经10个年头了,上个月我翻出来发到网上,省纪委书记任正晓看到,还专门去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做了调研。

这是我到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执笔的第一篇人物通讯。由于报纸用了不到三分之一,曲昌荣就把我的全文复制给当时的分社社长罗盘,从此奠定了我在分社写人物通讯的地位。

图片发自简书App

罗盘是个文采和口才出众的人才,可惜锋芒外露,是十八大后人民日报社第一个落马者。

我说靠实力立足不是说大话。曲昌荣也是对新闻极敏感的人。他主管我们报道组时对我说,老邓是个搞新闻的好手,只要你身体允许,这里永远有你一张办公桌。

后来曲主任到中央网信办当副局长了,接手的任胜利主任也对我说,只要你身体允许,你可以一直干下去。

我靠我的一支笔吃饭,向来不靠看别人脸色过活。

我对任何人、包括清洁工、门卫都相敬如宾,如果谁给我牛逼、摆谱,稍息去,我怼不死他。

我是打工者,但我也有做人的自尊。

我是个很自觉的人,有自知之明,人家买你的面子,是因为人民日报的牌子。离开这块牌子你啥也不是。我知道我是临时工,集体采访乘车我永远坐最后,采访之外的一切活动咱都靠边站。

但是进入采访我便“目中无人”,因为我知道,篮里没菜就是无米之炊。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时候不能谦让。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那种严谨和高瞻远瞩让我受益匪浅。

还有,全国的典型认定非常严格,一定要满满的正能量。

很多次都是中宣部下文到央媒,集中宣传一个典型。

上面一条线,最后落实到去完成任务的那根“针”。

我多次接单,就是那根针。

九曲十八弯,最后我接单。

参加过中纪委、中宣部、中组部、全总等部委带队的集体采访活动,我的敬业精神给他们留下了印象。我除了参与了多个河南典型的采写,也参与过几个重大新闻的报道,例如南水北调。

老家焦作现在的父母官王小平那时任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移民搬迁的最后节点,组织大型座谈会,他是主持,我是主采。

《人民日报》发了大头条,我参与了,挺荣幸。

我参与采写的新闻

还有,打工期间,我笔下的人物记载到了《人民日报》的史册,有的还拍了电影、电视,看到他们的影子我挺亲切。

书写先进人物,为时代讴歌,作为一个写者,我骄傲!

我参与的集体采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