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丨《人民日报》11月硬核摘抄50个金句!10篇精选时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日报文章摘抄 精选丨《人民日报》11月硬核摘抄50个金句!10篇精选时评!

精选丨《人民日报》11月硬核摘抄50个金句!10篇精选时评!

#精选丨《人民日报》11月硬核摘抄50个金句!10篇精选时评!|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4、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15、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

16、百年变局,一件事一件事出来,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

17、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18、我们这样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9、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20、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21、提笔交心,见字如面。

2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23、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4、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25、奖牌由汗水浇铸,高光由勤勉汇成,中国选手佳绩频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6、“人心齐,泰山移”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我”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时的驰而不息、勇毅前行。

27、百年华章的长卷中,有一个个挥洒泼墨的“我”;千里沃野中,有一个个辛勤耕耘的“我”;追梦人的天宇间,有一个个纵情翱翔的“我”;辉煌事业的长河里,有一个个勇立潮头的“我”。

28、“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打造“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让车、路、云、网、城实现协同发展,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29、“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同频,正是中华文化绵延隽永、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特质的生动体现。

30、树立“高线”,也要划清“红线”、兜牢“底线”,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惩戒。

31 、所谓AI绘画工具,一般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经过深度学习,能够自动迭代,可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的软件或平台。

32、或许在棋类竞技中人机对抗将不再有悬念,或许在解决特定领域复杂问题时人工智能的效率千百倍甚至亿万倍于人类,但那些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智慧,以及构成人之本质的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可能也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

33、总体看来,预制菜之“香”,在于其在食品营养和加工工程技术、保鲜技术、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技术背景下,能够解决传统现场烹饪工序繁琐的痛点,能够踩准当代城市生活节奏的步点,能够成为贯通上游“菜篮子”和下游“菜盘子”的连接点。

34、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绵延3200里,蕴含着兼容并蓄、多彩荟萃的文化。雄浑的黄河文化和灵动的长江文化“江河互济”,塑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34、清洁取暖的必答题,应以民生冷暖为坐标。

35、巴金: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

36、麦家: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见的人,有一天,突然在大街上与你劈面相逢;或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一天,突然成了你的故交挚友,然后你的人生像水遇到了水,或者像水遇到了火,开始出现莫名的变化。

37、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仍要追。

38、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世间不会再有下一个卡卡,我们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卡卡。

39、谁说时间不会说话,它分明在我们20岁时雕刻下风起云涌,又在40岁时书写下云淡风轻。

40、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41、你要写航天,就不能只写航天,要写黎明前坚守的眼,要写黑暗中不灭的灯,要写深山里的发射架,要写戈壁上的马兰花……

42、“加速度 燃情味”“渔村情 海滋味”“博众物 酿新味”“家国情 乡愁味”

43、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44、我崇拜世界的强度和混沌之美,但在安静的地方,我感觉就像在家一样;我也艳羡热热闹闹的繁华,但在独处的时候,我才更像我自己。

45、在给予别人表扬的时候,以人为主语,在给予别人提醒建议的时候,以事物为主语。

46、你到访这个世界也可以这样行事,放轻松,任由阳光盈满你,然后闪亮。

47、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48、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49、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风姿里,就是生命。

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50、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人民日报》十篇精选时评

【目录】

1、敢打敢拼、永不言弃,中国女篮加油!吕晓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01

2、朗朗星空照见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1

3、建设体育强国,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尹双红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3

4、“天宫”再授课:共同奔赴太空科学之旅 余建斌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3

5、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许 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4

6、“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 李铁林 人民日报评论2022-10-26

7、团结奋斗,一起向未来 王 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6

8、意大利宇航员引用《兰亭集序》,中华文化的“超时空浪漫”吕京笏 人民日报评论2022-10-27

9、AI作画兴起,画师们该感到“压力山大”吗?曹 祎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8

10、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齐骥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31

【正文】

1、敢打敢拼、永不言弃,中国女篮加油!

吕晓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01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女篮世界杯决赛上,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中国女篮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最终斩获亚军(61:83),追平历史最佳战绩。虽然双方实力上存在差距,但女篮姑娘们不服输、不放弃,根据对手特点不断调整技战术,打出了振奋人心的团队篮球,为全世界球迷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女篮世界杯4年一届,是当今篮球运动女子项目最高水平赛事。本届世界杯,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中国女篮,先是取得三胜一负的战绩,提前一轮晋级八强;之后又依靠冷静、出色的表现,连续淘汰世界劲旅法国队和澳大利亚队,来到决赛舞台。防守保持旺盛斗志,总是能给对手得分造成困难;进攻行云流水,在打好配合的基础上加强个人进攻。这支“用脑子打球”的中国女篮,给很多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畏强手、不骄不躁,中国女篮能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属不易。事实上,无论是集训时间短,还是多名队员身体状况不佳,备战世界杯期间,女篮姑娘经历了重重挑战。压力就是动力,从8月启程前往欧洲进行海外拉练,到抵达世界杯赛区之后,与澳大利亚队、加拿大队、波多黎各队进行热身赛,中国女篮边打边练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如何破紧逼防守、减少失误、提高对抗性等薄弱环节,在熟悉对手套路和打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打磨技战术,全队状态也越来越好。

女篮主教练郑薇多次强调,中国队要想表现出色,必须依靠整体发挥。能够打到世界杯决赛,当然离不开主力球员的稳定输出,更为关键的则是女篮整个团队的强大战斗力。犹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小组赛1胜4负无缘八强。为了实现重返世界大赛领奖台的目标,在许利民、郑薇等优秀教练带领下,中国女篮将团队凝聚力和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培养年轻球员,采用了更为高效的人才训练、管理办法。“遇强队敢打敢拼,遇弱队也不松懈”的信条,早已印刻在每一名女篮队员的心里。本届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虽然主力得分手李梦因病没有出场,但其他队员都在尽最大努力做贡献。杨力维犀利的突破、王思雨精准的三分、韩旭有力的封盖、武桐桐拼到受伤离场……女篮的每一名队员,可以说都是赛场上的英雄。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女篮在世界杯赛场上精彩绽放,展现良好竞技状态,充分体现了迎难而上、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我们为女篮的进步感到欣喜,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篮球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只有进一步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让赛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促进训练服务、薪资待遇等各项保障与运动员的能力、付出相匹配,才能让更多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快速成长,一起推动中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对中国女篮而言,时隔28年再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有团结的球队、优秀的球员,具备通过大赛锻炼不断实现突破的良好基础。保持平常心态,坚定必胜信念,力争在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中都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和技战术风格,相信中国女篮一定能够再创佳绩,给广大球迷带来更多惊喜。无畏金兰,加油!

2、朗朗星空照见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1

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地方的星空营地一房难求。幕天席地,枕着星河入眠颇为浪漫,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星空观测对天气有着极高的要求,云量、月相等都会影响观星的效果。正是由于天气的变幻莫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观星往往意味着专业的知识、昂贵的设备、偏远的地点、简陋的环境,参与门槛较高。如今,有越来越多人加入观星队伍,背后是相关技术装备的普及与完善。精确到小时的气象预报APP,帮助选择合适的观测时机;星空模拟软件,辅助辨认和寻找星星;搭载拍星功能的手机,降低观测成本……技术的进步,有效降低了观星门槛,大大提高了星空观测的“新手友好度”。星空观测也由此逐步打破圈层壁垒,成为户外休闲旅游的又一热门选择。

除了观测时的天气,另一个影响观测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大气透明度。较差的大气透明度会加剧光污染的影响,使得星空更难以被观测。过去,观测者们往往倾向于前往西部或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好,且远离非自然光源。如今,想寻找一个合适的观星点,已经不用跋山涉水去“追逐”星星。前不久,“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一幅在故宫午门拍摄的星轨图。清晰的星轨,成为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真实写照。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展,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置身繁华都市,同样有可能欣赏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的美景。空气好了,看星星成了生活中的小确幸,照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观星热悄然兴起,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除了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上海、浙江安吉、广东深圳等地也纷纷推出观星景点、观星酒店等产品和服务。过去两年,平均每年约有3万人自发来到深圳西涌进行星空观测和拍摄。观星+露营,还带火了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近年来,宁夏打造“星星的故乡”文旅IP,大漠星河带动旅游二次消费增幅超50%,主打星空牌的沙坡头景区,二次消费增幅超过了79%。仰望星空催生新的旅游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苍穹的向往,也拓宽了所在地居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星空游照亮“暗夜经济”,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秩序、无标准或过度开发,通过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夜空质量,保护好观星环境。2021年,深圳发布实施了《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在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中划定“暗夜保护区”;成都、济南、杭州等地,也在城市规划或夜间景观规划中加入类似考量。把夜空还给繁星,在发展新兴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兼顾好亲近自然、环境保护等不同需求,才能让更多人共享星空美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白洋淀重现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美景,成为观鸟热门打卡地;白天闻松香、听鸟鸣,晚上睡火炕、数星星,停伐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提供了森林康养新去处;关停了水泥厂、矿山,安吉余村的绿水青山成为天然氧吧,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放眼神州大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盎然绿色不断拓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打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我们就一定能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建设体育强国,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尹双红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3

户外草坪上,玩飞盘成为年轻人的运动新潮流;下班回到家,不少人跟随网络直播跳起健身操;炎炎夏日,室内雪场成为市民避暑娱乐新选择……时下,体育、健身新项目新形式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参加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热情高涨,展现出健康阳光、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中央领导人强调:“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引领,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辉煌,体育产业亮点纷呈,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积贫积弱的年代,“奥运三问”不仅传递着人们对竞技体育的热爱,还饱含着对国家强盛的热望。从“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到“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从“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到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百年奥运见证了国运的变迁。对中国人而言,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作用,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为国争光能力,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广大体育健儿坚定自信,在重大国际赛事上勇创佳绩,必能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

体育既是国家强盛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截至2021年底,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运动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擦亮人们幸福生活的健康底色。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倍感荣光。从北京奥运精神到北京冬奥精神,从女排精神到中华体育精神,广大体育工作者一次次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就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不断开创新时代体育事业新局面,激励中华儿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今年以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文件相继印发,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随着全民健身的种子在更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4、“天宫”再授课:共同奔赴太空科学之旅

余建斌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13

昨天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50分钟,意犹未尽。从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先进科学实验设施的展示,到各种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演示,从航天员亲手“采撷”在太空生长的植物,到天地之间的互动交流,又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天宫”一课,展现着太空的神奇魅力,也激发着广大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感知前沿科技的好奇心。十年来,从神舟十号的首次太空授课,到神舟十四号的第三次“天宫课堂”,航天科普不断深化和拓展,撒下无数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天宫课堂”第三课,有不少上新。“天宫课堂”的教学空间更大了,和前两次“天宫课堂”不同,这次太空授课是在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的天地通信保障更加有力了,空间站组合体从“一”字型变为“L”构型,太空授课中采用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两舱接力测控的方式保障“太空天路”畅通。还有新的“太空教师”、新设计的实验……对“天宫课堂”这张国家科普名片的持续打磨,映照着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喜人成果。

“天宫课堂”上,科学与太空的融合更深入,知识和场景的结合更紧密。在太空授课这趟科学之旅中,老师和学生向着未知共同奔赴。天地互动更加同步——地面课堂的学生“当面”对比他们所种空间站同类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太空教师”忍不住给孩子们点赞:“真的是一个小科学家”。课堂的科学含金量越来越高——“神十四”乘组指令长陈冬戴上混合现实眼镜,为同学们“演示”植物样品的采集操作,这其实就是一项重要的科学任务。由此可见,无论是进行科学普及,还是做科学研究,中国空间站正是因科学而建、为科学而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助力科学家完成相关研究试验,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在空间站中是否会感受到颠簸?”“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有几种颜色?”“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并且感受不到重力,为什么水稻的根还能向下扎到土壤里呢?”……孩子们在“天宫课堂”中展现的好奇心,在未来很有可能转化为科学探索的雄心。可以说,“天宫课堂”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提供了有效的催化剂。今后在空间站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会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我们期待,随着探索的步伐迈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能取得更多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把我们的太空家园建设得更温馨、更舒适,让公众更好感知前沿科技的奥秘与魅力。

5、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许 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4

10月2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两场“党代表通道”上,共有37位党代表亮相。他们的年龄、地域各不相同,他们的经历、故事各有千秋,他们的脸上却都绽放着同样的自信昂扬、坚定从容。今天,我们就从此聊起。

太空“出差”归来的王亚平代表说,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兰渝铁路建设者李绍杰代表说,打通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最后173米用了整整6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了国外专家口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快递员宋学文代表说,我一名“快递小哥”成为了党代表,足以证明在我们这个时代,任何人只要努力,不怕吃苦,就能在普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能创造美好生活;来自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安长明代表说,我们的前辈解决了塞罕坝这片森林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说使命担当、话美好未来,党代表谈得最多的,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代表们话语间流露出的自信自强风采,展现出的历史主动精神、开放包容心态,正是亿万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写照。

——更加自信自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道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自信。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前景光明,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决心和信心所在。

——焕发历史主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从祖国的边疆,到祖国的心脏,青春之花绚丽绽放。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赴汤蹈火不改其志,只因我们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

——始终开放包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44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登上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古老与现代在这里融合,民族与世界在这里互鉴,纯净的歌声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力量。

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一个自信自强的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这背后,凝结着多少艰辛努力,熔铸了多少慷慨前行。

万里山河气象万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95个重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在宁夏银川闽宁镇,当地与福建农科院共建的800多亩科技推广示范大棚喜获丰收……在田间地头、在生产车间、在学校课堂、在科研一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嘹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奋斗豪情洋溢在新时代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回首十年非凡历程、十年伟大成就,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豪情满怀。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句铿锵的话语,激发几多感慨、几多豪迈。

这正是:怀抱梦想,舞台无比广阔;敢想敢为,前景无比光明。

6、“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

李铁林 人民日报评论2022-10-26

学好一技之长,成就人生梦想。近日,“浙江一学生‘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经过4天激烈角逐,摘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桂冠,实现了该项目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群英荟萃,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得有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1毫米”,面对近乎严苛的技术要求,马宏达五年磨一剑,日复一日刻苦训练,靠着一股坚韧不拔、不断追求卓越的钻研劲儿,逐渐练就了扎实的技术、稳定的心态,刷新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由学校保持的国家最好成绩。

马宏达不是获得奖牌的唯一中国选手。从精细木工到家具制作,从数控车、数控铣到云计算,从移动应用开发到时装技术,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已完赛的20多个项目上,获得至少15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奖牌由汗水浇铸,高光由勤勉汇成,中国选手佳绩频传,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中国选手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7.5亿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观察在此次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获奖的中国选手,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稳定发挥,除了自身努力付出,职业教育的系统培养、科学训练也是重要原因。可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可以帮助更多学生找到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技能人才通过比赛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自我价值,也从中汲取更多拼搏奋斗的动能。犹记2017年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杭州技师学院的蒋应成,以一流的技能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助力我国蝉联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这位父亲早逝,靠亲戚资助、国家“雨露计划”完成学业的青年,凭借勤奋得来的技能本领,走出大山、收获荣誉、成家立业,工作之余不忘以亲身经历、实际行动鼓舞、帮助更多青年。“技能可以成就梦想,技能可以改变命运。”正如蒋应成所说,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进一步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将有效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的精彩表现,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注入强劲信心和力量。期待有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7、团结奋斗,一起向未来

王 瑨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6

24日晚,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桂梅从北京回到了云南丽江华坪女高,学生们用飞奔的热情拥抱迎接她们的校长。回到学校的张桂梅立即投入了教学管理工作,她有了新梦想:“原来,我们是让孩子们能读得到书、人人有书读。现在,我们立志用教育振兴乡村,让孩子们读好书!”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磅礴力量,正来自于万千溪流的汇聚,来自于每个人每份力的奔涌。团结一心向前进,这是属于每个人的新征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团结奋斗”。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团结奋斗蕴藏的巨大能量,书写于日新月异的神州大地,彰显于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全国各族人民最有体会。“人心齐,泰山移”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我”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时的驰而不息、勇毅前行。

——百年华章的长卷中,有一个个挥洒泼墨的“我”。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客运段列车长郑海珠代表说:“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技术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如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串联起无数城乡,串联起便利美好的生活。

——千里沃野中,有一个个辛勤耕耘的“我”。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建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代表说,“每个塞罕坝人心里都铆着一股劲,再接再厉,打造智慧林场,续写绿色奇迹。”

——追梦人的天宇间,有一个个纵情翱翔的“我”。过去10年,我国超算实现了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新一代百亿亿次的跨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代表说,“科技创新没有终点,面向未来,我们更需自立自强,将‘超级算力’打造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

——辉煌事业的长河里,有一个个勇立潮头的“我”。接受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代表最常提及的,是“载人航天队伍”。“这10年,我们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一批批有志青年将国家利益与个人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彰显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问天”实验舱到近期择机发射的“梦天”实验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采访中我发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是青年代表的共同选择和心声。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4.9%。一批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青年,为团结奋进之路注入新鲜血液和青春力量。

10年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80后刘秀祥代表走出大山上学又回到大山助学,点燃了更多孩子的梦想;12年扎根大苗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80后杨宁代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近4000场演出,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90后康琦代表,通过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将敦煌飞天壁画呈现给世界……无数个拨动心弦的青春音符,汇聚成团结奋斗的华彩乐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全篇。“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一句句精辟论述,激扬起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奋斗豪情和精神力量。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光荣必将属于我们。这正是:回望征途千山远,团结奋斗谱新篇。

8、意大利宇航员引用《兰亭集序》,中华文化的“超时空浪漫”

吕京笏 人民日报评论2022-10-27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我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曾引无数后来者临摹记诵,咏叹其感怀之深远、胸襟之豁朗、意境之唯美。近日,欧洲航天局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北京上空时,将心绪诉诸这一千年名句,并附上意大利语与英语翻译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文化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王羲之本人肯定很难想象到,自己参与一次修禊雅集的抒怀,竟能穿越千年的时光、跨过语言的障碍,在茫茫太空中引发一个外国人的情感共鸣。纵使未能亲临兰亭修禊,也不曾登上浩瀚太空,那份浪漫、博大、哲思,依旧能够透过现代的传媒方式,给人以意蕴丰富的审美享受。有外国网友评论道,“太浪漫了”“美诗美景皆瑰丽”“宇宙的深邃还在等待我们探索”。“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同频,正是中华文化绵延隽永、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特质的生动体现。

太空中的中国诗句,浸润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据克里斯托福雷蒂介绍,之所以选择《兰亭集序》中的诗句,要感谢她的一位汉学家朋友。而且,克里斯托福雷蒂与中国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她会讲中文,还有一个中文名字“莎莎”。我们还看到,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万外国友人通过学习汉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孔子》自2013年首演后赴海外多国巡演,以其恢弘绝美圈粉无数;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北京冬奥盛会绽放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夺目光彩……“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推动者、践行者。

这样一个浪漫故事,更彰显着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在学习中文?”一篇外媒报道让国际社会聚焦中欧航天合作。有欧洲宇航员中心的训练专家指出,学习中文“已成为欧洲宇航员的重要任务”。这背后,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始终秉持的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顺应航天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潮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中国空间站也成为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的空间站。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意大利宇航员引用中国古文时所说,“各国理应携手合作,呵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让地球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尽管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国人民在肤色、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但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美的向往、追求、享受也是相通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也正因如此,我们期待更多交流互鉴、团结合作的暖心故事,缔结起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搭建起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桥梁,整合起美美与共、和衷共济的强大力量。

不久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了推进剂加注以及与运载火箭的对接,将择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今年年底前,还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空间站将见证“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航天员也将与外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这正是:兰亭跨越重洋,诗句遨游天宫。文化浪漫交流,世界美美与共。

9、AI作画兴起,画师们该感到“压力山大”吗?

曹 祎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28

近来,AI绘画在艺术圈名声大噪。随着AI绘画工具在生成图片的质量和速度上的显著提升,以及国内外多个AI作画平台先后向公众开放,每天都有海量的AI生成图片涌入互联网。有知名杂志在文章中使用AI绘图软件创作的图片以及某数字艺术类美术比赛将第一名授予AI生成画作后,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社交平台上,“AI作画能否取代人类创作者”的话题也屡屡引发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所谓AI绘画工具,一般是指建立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经过深度学习,能够自动迭代,可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的软件或平台。这些软件操作门槛较低,只要输入关键词,选定艺术家风格和绘画形式,AI便会通过运算,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多组低像素画面,经用户选定后,便能进一步生成高像素图像文件。而这整个过程中,用户不再需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学习、繁琐枯燥的训练,也无需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素养,只需支付极低的费用甚至是免费,就能得到一张用AI绘画工具“创作”的图画。从这个意义上说,AI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人都是艺术家”。

面对AI绘画带来的改变,网友们更多的是好奇,将之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亲自上手体验一番。而在职业插画师和艺术家眼中,围绕AI绘画还有许多争议的话题,比如:AI生产的画作,算不算艺术品?职业插画师面对AI绘图工具,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有人说自己用AI创作出来的作品,体现了独特的思考和创意,可以归入艺术品之列;也有人认为,AI绘图充其量是“文字世界的图解、拼贴和延展”。一些画师积极拥抱AI作画技术,试图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提升自己的作画质量效率;也有反对者担忧,如果十几秒就能生成一张“还不错”的作品,还有多少人愿意扎下根来学习、安心进行艺术创作?类似的讨论也意味着,这一新鲜事物迈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此外,关于AI画作的版权和著作权问题更成为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传统意义上,插画师完成一幅作品,要历经前期的沟通、反复的修改、草图定稿、最终完成作品等复杂过程,每一步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凝结着创作者的心血投入和创新创意。如今在AI的加持下,输入一句话从而得到一幅画的用户成其为作者吗?如果不算的话,AI能算作者么?正因为种种悬而未决的问题,AI绘画很容易成为抄袭等侵权现象的重灾区。AI模型可以在几天时间里“学”完上亿张图片作品,其背后蕴藏的革新潜能不容忽视。但只有守住伦理底线和法律底线,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造福使用者。

此前我们聊过AI写小说、AI下棋,实际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行业造成的冲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对于绘画领域而言,AI作画也远非其面临的首次“危机”。20世纪前后,照相技术的普及给学院派肖像画家造成了巨大压力。在廉价的、快速的高质量照片面前,人们不再选择昂贵的、需要漫长等待的肖像油画。但也正是那时,画家们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艺术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这也提示相关从业者,与其担心岗位被AI取代,不如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展现自己的智慧,更好地利用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工具。

科幻小说《诗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为了写出媲美李白作品的诗歌,拆掉太阳系、组装量子储存器,把汉字所有的组合都排列出来,但最终依旧发出了“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的叹问。或许在棋类竞技中人机对抗将不再有悬念,或许在解决特定领域复杂问题时人工智能的效率千百倍甚至亿万倍于人类,但那些仅属于人类的思想、想象和智慧,以及构成人之本质的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可能也是技术永远无法触达的。仅从这一点出发,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不妨多一些自信和底气,快一些思考怎样更好为我所用。这正是:AI作画兴起,善用工具可期。

10、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齐骥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0-31

在江西赣州,“走一段长征步道,吃一碗红米饭南瓜汤”成为热门旅游项目;在山东东营,黄河文化遗产正得到系统保护,主题旅游活动受到游客欢迎;在江苏扬州,非遗文化、运河美食等专题榜单发布,让公众感受“千年诗渡,胜景犹存”的历史穿越……一段时间以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相关景点景区成为网红出游打卡地,展现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恢弘气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从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推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快车道,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了新赛道,为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出新平台,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全景式展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国家文化公园带状分布、绵延布局、蜿蜒联动,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生动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绚烂深厚的历史文明。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绵延3200里,蕴含着兼容并蓄、多彩荟萃的文化。雄浑的黄河文化和灵动的长江文化“江河互济”,塑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红军长征沿线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正是要以这些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展示中国风貌和中华精神的文化工程。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与历史感知,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激发文化认同、构筑起共同的精神家园。国家文化公园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信仰之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崇德向善的文明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文学名篇、艺术佳作刻画长城边塞、歌颂长江黄河、描摹运河风情。在现代生活中,更不乏优秀文艺作品讲述长征故事、红军史诗。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文化作品,都是增强文化价值引导力、文化认同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推动力的养分。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生态,处理好传统性与时代性、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先进技术是重要依托。应该加强历史文化的数字再现、科技赋能,运用文化科技还原历史情境,通过数字场景复现历史时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生活、服务人民,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创新转化,加强研究发掘、融合创新,推动文化与文博旅游文创结合、与体育教育健康结合,优化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美丽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文化建设离不开孜孜不倦、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名片,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必能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带给社会更多凝聚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语文匠青春版声明:本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徐徐语文坊等,致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