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机交互领域的华裔翘楚 ︱ 陈芳专访 (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机交互专业课 世界人机交互领域的华裔翘楚 ︱ 陈芳专访 (上)

世界人机交互领域的华裔翘楚 ︱ 陈芳专访 (上)

2024-07-11 1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芳 教授

01

16岁时,陈芳从海南岛考上北京大学生物系。那是在1979年,当时的海南岛还是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整个海南岛也只有两名学生考上了北大。陈芳填报的志愿是计算机专业,招生办的老师打来电报征求意见,要把她调剂到生物系。能进北大读书,专业重要吗?于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多了一位冰雪聪慧的女生。多年以后,陈芳成了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可见心中有梦想,只要持续努力,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陈芳在进入北大读书时,发现自己的考分是全班倒数二三名,中学老师说她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还是相当正确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才生或状元相比,她啥都不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陈芳才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生活。

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北大校训,这八个字也是北大精神的概括。陈芳身在其中,受益非浅。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她经常参与各种研讨会,还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文理兼顾,自学了许多经典著作,尤其喜欢读生理、心理学,美学等书籍,这些积累都为她后来在HMI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北大四年的磨练,陈芳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她尊重科学,敬畏学术,寻求真理,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良好的素养和特质让她经年后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1983年,陈芳从北大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生理研究所,从事劳动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个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传统领域,也是人机工效学(ergonomics)的基础。在这里,陈芳参与了调查一些岗位和工位的劳动安排是否科学,劳动强度是否合理,对人体有没有伤害等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与大量不同人群的接触,积累了对人的需求调研方法学领域的丰富经验。陈芳在这里工作了6年。

1985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派遣了两位专家来中国讲人机功效学,陈芳英文不错,被派去接待其中一位来自瑞典的专家。一直以来,陈芳对应用科学兴趣很大,人机功效学正好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训结束时,专家问她想不想去瑞典深造,她说,“想去,瑞典的人机功效学发展得很好,但没钱自费留学,要有奖学金才行。”

1989年,这位瑞典专家获得了一笔专门用于培养第三世界国家人才的基金,他给了陈芳奖学金。这笔奖学金解决了陈芳去瑞典的机票和生活费,她开始在瑞典律勒欧大学攻读人机功效学硕士学位。

02

律勒欧大学人机功效学硕士班很特殊,只有6名学生,授课老师大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家教授,他们都是人机功效学方面的世界级专家。这几乎是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高水平硕士班,陈芳在这里学习,拓宽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实力。

她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系里面来了一位来自首都斯德哥尔摩劳动环境研究所的教授——英格瓦.霍尔梅(Ingvar Holmer)先生,这位教授后来成了陈芳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之一,他是研究环境工效学方面的著名教授,也是世界气象劳动生理学方面的顶级专家。

陈芳在北京工作时接触过高温气象生理学,因为中国的高温劳动问题很大,她做的都是与高温劳动相关的项目,而霍尔梅教授的课正好是陈芳在国内工作的延续,只不过是低温劳动生理学。陈芳很想去他那儿做硕士论文,但得到的答案是,“Let’s see”。

在霍尔梅教授的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要交一篇综述,陈芳交的是关于“低温生理适应”方面的文章,得到的评语是Excellent and Incredible!教授告诉陈芳,“你可以来我这里做硕士论文了”。陈芳到教授的实验室报道的第一天,教授就给了她一篇来自荷兰著名研究所TNO的文章,他说,如果能把工作照着复制一遍,硕士论文就算通过了。

根据文章的内容,陈芳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在做完预实验后,她发现这篇文章的结论有误。可是当她把结论告诉霍尔梅教授时,教授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她,意思是你算老几,敢说这种世界权威机构出来的文章是错的?教授让自己的助手与陈芳一起做了各种可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和完善了她提出的理论和数理模型的正确性。

硕士论文完成后,霍尔梅教授让陈芳拿到一个国际会议上去发表,这个国际会议正是由TNO研究所举办的。陈芳把文章寄过去后,他们马上就驳了回来,理由是“你的结论与我们不一样”。

为此霍尔梅教授给研究所发了一封信,“不能说我们的结论和你们不一样,我们就错了,也有可能是你们错了”。TNO研究所的人看到信后,也很有风范,就把自己的论文收了回去,并安排了陈芳做大会发言。

让一个硕士生在这样的国际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实属少见。当时台下第一排坐的几乎全是TNO研究所的参会人员,霍尔梅教授也在其中。到了提问环节,TNO低温生理研究所的所长问,“我们做了跟你一样的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陈芳说,“我一直在等您这个问题”,在座的所有人都笑了。接下来陈芳的回答有论据,有分析,有结论,大家听后很服气,教授也很满意。会后霍尔梅教授对陈芳说,“你来我这儿读博士吧。”

这件事让陈芳意识到,权威不一定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认可别人的成果,这才是尊重科学的态度,这种权威更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

随后几年,陈芳所研究的气象生理学成果,对于气候相对寒冷的国家意义很大,尤其是在军方运用很广,军人大部分时间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天寒地冻、酷暑高温、天灾人祸都得冲锋陷阵,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国家,军用装备,军事手套上的舒适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陈芳的每一篇关于低温劳动生理方面的文章发表后,各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机构都会很感兴趣,有些国家还会以此来制定某些劳动操作上的法律法规。

03

在瑞典,研究所没有颁发博士学位的资格,博士生需要选择在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进行注册,陈芳选择了林雪平大学。林雪平是一所新大学,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与传统大学有所不同,开设有许多新的学科。当时陈芳并没有想到,这个选择会为她后来的道路埋下伏笔。

那时,斯德哥尔摩每到夏天都要举办为期一周的水节(Water Festival),在水节上有很多水上节目表演,最后一项是飞行表演,它是水节的高潮,即由最先进的JAS-39战斗机演示贴着水面从桥洞穿过的特技。瑞典作为最早发展航空业的国家,所展示的飞行特技确实惊艳了全球。

可是那一年,战斗机的表演出事故了,它在观众面前坠落,爆炸,起火,飞行员被弹出了机舱。这件事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令陈芳没想到的是,这事竟然与她还扯上了关系。

话说飞机的黑匣子找到后,发现飞机没有问题,是驾驶员放弃了飞机。这位战斗机试飞员是瑞典最优秀的驾驶员之一,他十分清楚战斗机的价值,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可能弃机跳伞,人们相信他当时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事实上,问题出在了交互界面的设计上。战斗机的驾驶舱内有三四百个Display(显示器),飞行员要在半秒钟内,对显示器上的所有指针跳动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不明白为何有些指针要那样跳动,以为是飞机失控,于是就跳伞了。

对此,瑞典国防部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研究HMI。由于瑞典的飞机制造主要在林雪平,HMI的研究也放在了林雪平大学,这也是瑞典的HMI研究走向辉煌的开始。

1994年,在陈芳注册博士的林雪平大学机械系,重金聘请了一位在美国做了17年HMI的瑞典专家马丁.赫蓝德(MartinHelander) 教授,他是当时国际人机工程协会的主席,瑞典政府给了他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来负责组织这个研究,同时他也在这个系担任主任。

赫蓝德教授到来后,学校就与皇家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最大的世界级HMI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与飞机和一些交通工具相关的HMI研究,其中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当时陈芳正在休产假,并不知道系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天,她去办公室复印资料,在楼道里碰到赫蓝德教授。这位从美国来的教授确实不一样,他见到陈芳问的第一句话是,“听说我们系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是你吗?”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便拿出一张在美国大学流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问她,“你是从哪所学校毕业的?”陈芳回答,“No.1”,教授马上面露喜色,“你好厉害,从这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美国可以随便挑选大学。”

来瑞典5年了,还从来没有人问过陈芳这样的问题,瑞典提倡人人平等,没有谁比谁更厉害这个概念。就这样,赫蓝德教授成了陈芳在林雪平大学的博士导师,陈芳也是他在瑞典的第一个博士生。

04

在瑞典读博士,需要修完60学分的选修课。赫蓝德教授在详细了解了陈芳的背景后,就给她指定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与HMI相关的课程,有几门课程,他认为陈芳的水平足以胜任教师工作,边学边教,也算入选修课学分,这些课程包括劳动生理学,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学和数理统计学等学科。因为这个机缘,陈芳从传统的劳动人机工效学领域,转到了HMI领域。

赫蓝德教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世界级HMI专家,其炉火纯青的专业造诣让他在学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会经常邀请全世界的HMI专家来学校讲课,陈芳有幸认识了多位HMI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听过很多高水平的专业课,开拓了思路和眼界。当时在HMI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要做HMI研究,就到瑞典的林雪平大学。

在瑞典读博士一般需要五年,陈芳读到第四年的时候,已经发表了近二十篇文章,有一次赫蓝德教授看到了陈芳发表论文的List,就对她说,“你为什么还不毕业呢?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快些毕业吧,我有的是项目给你做,我会支付给你最高的工资。”陈芳考虑后,提前一年申请了答辩。

负责陈芳博士答辩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英国专家,他认为陈芳的博士论文本身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可问,因此提出了很多发散性的、涉足广泛的问题,陈芳运用了大量的幻灯片(那时还不时兴用PPT)来回答专家的提问,其中涉及的理论详实,数据准确,逻辑清晰,答辩会到后来成了一个Enjoy的讨论会,让参加答辩的十几位教授和研究人员听得目瞪口呆。

在晚宴的时候,霍尔梅教授说,“我见过博生Delay的,没见过提前的,你4年时间生了两个孩子,还能提前一年毕业,真的不可思议。更令我惊讶的是,你对这个领域有这么多前沿的想法,你的论文是我们下一个欧共体6年项目的依据和经典,我原本想要你来领导这个项目的。不过,我也理解你做出的选择”。事隔多年后,霍尔梅教授对陈芳说,“能成为你的导师,是我的幸运!”

05

博士毕业后,赫蓝德教授交给陈芳做的项目,是应用在战斗机上的3D声音和语音识别系统,属于国家保密项目,外国人不允许参与,因此陈芳不得不加入了瑞典国籍,同时还做出了一些承诺,才正式进入到项目研究之中。从这个项目开始,陈芳对HMI语音识别系统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两本书,发表了很多篇文章,带出了多位硕士生。

1998年,赫蓝德教授找了一位马来西亚的太太,他离开瑞典去了新加坡。学科带头人走了,林雪平的HMI研究也开始走下坡路,陈芳在系里硬撑了一段时间,可是独木不成舟,她一个外国人也很难主持大局,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翻页了。

在这之前,陈芳从未在瑞典找过工作,总是前一步还没有走完,后一步就来了。

2003年4月的一天,陈芳第一次认真考虑换工作的事情,她上网浏览,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的招聘广告,但截止日期是2月底。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是2001年刚成立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给那里的主管教授Lars打了一个电话,介绍了自己的专业情况,对方说,“我们的招聘工作已经结束,不过,你可以把简历寄过来看看。”

看过陈芳的简历后,这位主管教授说,“你这样的背景和能力,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抢着要的,你确定学校会放你走吗?”在陈芳与系主任见面后,他们就开始打报告给校长,希望引进她,校长很快就批复同意了。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在工业领域全世界排名第二(第一是MIT),它是瑞典唯一的私立大学。学校有规定,外招只能签三年的客座教授,但校方同时也做出承诺,三年后会把她转成正式的终生教授。

三年到了,陈芳做了一个报告,由校方组织多位教授对她进行了一次高规格的访谈,就转成了终生教授。后来有一位教授告诉她,自己在查尔姆斯干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从客座教授直接转为终生教授的,很了不起。

四年博士毕业,三年客座教授转成终身教授,陈芳都打破了常规。有天赋的人不少,但有成就的人不多,是她持之以恒的执着、专注和努力,才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06

在新世纪之初,瑞典政府首先提出了交通零死亡的口号和愿景,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投入了巨额资金。瑞典政府把这个研究放在了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学校成立了汽车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实现交通零死亡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有许多大学、政府部门和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都参与其中,沃尔沃是其中最有名的企业之一。

从2005年到2014年,十年时间,陈芳在这个汽车交通安全中心从事汽车主动安全和无人驾驶研究,重点研发主动安全和360度避撞,从汽车层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死亡。从传统汽车的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HMI 的设计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他们在关注车内人员安全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车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沃尔沃公司作为汽车安全的标杆,投入了数以亿记的资金来研究相关问题,陈芳和她的团队有幸参与了沃尔沃汽车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早在吉利买下沃尔沃汽车公司之前,陈芳就开始关注中国汽车驾驶员的行为特点,做了大量的两国驾驶员行为对比研究和对HMI设计产生的影响,她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在主动安全驾驶的时代,地域文化对汽车HMI的设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一点在传统汽车上并不明显。

陈芳认为,中国必须开展自己的HMI研究工作,需要做出符合本国交通特点和驾驶员特性的HMI设计,如果还是像过去传统车那样照搬国外的设计,后果将不堪设想。学术上一直有这种说法,交通事故95%是人为的因素,是由人的错误造成的。

因为人是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制造各种各样错误的物种,“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不完美”。从交互设计者的理念来讲,如果一个设计会让人在使用时出现错误,不管这个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设计就有问题,就需要改进。

一般情况下,出现交通事故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另一种是道路交通设计不合理。中国的道路交通设计问题很多,有一次陈芳在安亭附近一个国际酒店开会,她连续几天从酒店出来,都看到有交通事故在酒店门口发生,由于主城区的速度不快,都只是刮蹭,但在同一地方反复出现相同的事故,这一定不是驾驶员的问题,而是道路设计存在问题。

2012年,陈芳与清华大学陈波教授合作举办了第一届汽车主动安全会议,第一次把交通零死亡的理念带到了中国,她邀请了四位瑞典专家来参加会议,也邀请了中国交通部的几位官员,官员们说,“这怎么可能,中国每年交通事故要伤亡几十万人,世界每年交通事故要死亡一百多万人”。不过最终中国交通部还是与瑞典交通部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中国的交通问题。

陈芳在论坛上作报告

目前中国研究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很多。或许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非常注重技术开发和硬件开发,但在软实力方面,比如HMI这种建立在对人的认知基础上的研究和设计,却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了如此大的供需断层。

从主动驾驶到自动驾驶,对技术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行为认知的挑战,其难度更大,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还是一个多产业,全民性的问题,因为道路的使用者不仅仅是汽车驾驶员,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道路使用者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自动驾驶的安全,其中还牵涉到法律、人性、人权等等。

HMI在国内刚刚起步,HMI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是充分体现人的价值的设计,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做HMI的人要学识广博,既要懂技术,又要了解人性,还要了解市场,对生理,认知,环境,艺术、音乐等等都要有涉猎。

在以人为本这点上,国内要走的路还很长。陈芳目前正在为企业和高校做一些HMI的技术咨询和项目推进工作,仅靠她一个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如果政府部门能给予大量的投入,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积极展开合作,HMI的技术一定会在中国迅速的发展起来。

(上篇完)

有话要说?如何找我?

搜索公众号:汽车志汇(ID:headhunterhr)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创内容,欢迎转载。

汽车业内最新资讯,你想知道的,通通都给你。

更多热门人物专访:猛戳下方链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