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急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昏迷如何急救处理措施 火灾急救

火灾急救

2024-03-16 0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火灾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常由高温、沸水、烟雾、电流等造成烧伤。更严重的是使人的皮肤、躯体、内脏等造成复合伤,甚至可致残或死亡。

一、判断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5,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手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3.小儿头大,肢体大人小,需用下列公式计算。

头、颈、面部面积为9+(12―年龄)=所占体表面积百分数

两下肢面积为45―(12―年龄)=所占体表面积百分数

4.烧伤深度我国多采用三度四分法。

Ⅰ度,称红斑烧伤。只伤表皮,表现为轻度浮肿,热痛,感染过敏,表皮干燥,无水疱,约需3~7天痊愈,不留瘢痕。

浅Ⅱ度,称水泡性烧伤。可达真皮,表现为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创面发红,潮湿、水肿,约需8~14天痊愈,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真皮深层受累。表现为痛觉迟钝,可有水疱,创面苍白潮湿,红色斑点,约需20~30天或更长时间才能治愈。

Ⅲ度,烧伤可深达骨。表现为痛觉消失,皮地弹性,干燥,无水泡,似皮革,创面焦黄或炭化。

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危害性越大。头面部烧伤易出现失明,水肿严重;颈部烧伤严重者易压迫气和,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手及关节烧伤易阳现畸形,影响工作、生活;会阴烧易出现大小便困难,引起感染;老、小、弱者治疗困难,愈合慢。

二、急救原则

急救原则是一脱,二观,三防,四转。

一脱:急救头等重要的问题并使伤员脱离火场,灭火,发秒必争。

二观:观察伤员呼吸、脉搏、意识如何,目的是分开轻重缓急进行急救。

三防:防止创面不再受污染,包括清除眼、口、鼻的异物。

四转:把重伤中央淋巴结安全转送医院。

三、急救技术

1. 清理创面:先口服镇痛药杜冷丁50~100mg/次,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从静脉缓慢推入。立即止痛后,用微温清水或肥皂水清除泥土、毛发等污物,再用蘸75%酒精(或白酒)的棉球轻轻清洗创面,不要把水泡挤破。然后用无菌纱布或毛巾、被单敷盖,再用绷带或布带轻松包扎。也可采用暴露法,但要作无菌或干净的大块纱布、被罩盖上,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2.轻度烧伤者可饮1000ml水,水中加3g盐、50g白糖,有条件再加入碳酸氢钠1.5g。严重者按体重进行静脉输液。

3.要清除呼吸道污物,呼吸困难要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失常者进行胸外按压等。

四、火灾时的紧急处理

1.遇有火灾,第一是大声呼救或立即给“119”打电话报警。

2.报警时,要报清火灾户主的姓名,区、街、苍、门牌号数以及邻近重要标记。派人在苍口等引消防队,以免耽误时间。

3.如在火焰中,头部最好用湿棉被(不用化纤的)包住,露出眼逃生。

4.身上的衣服被烧着时,用水冲、湿被捂住,或就地打滚,以达到灭身上之火的目的。绝对不能带火逃跑,这样会使火越着越大,增加伤害。

5.遇有浓烟滚滚时的火灾时,把毛巾打温紧按住嘴和鼻子上,防讥温、烟呛和窒息。

6.浓烟常在离地面30多厘米处四散。逃生时身体要低于姿势,最好爬出浓烟区。

7.逃出时即使忘了带出东西,切忌再不要进入火区。

8.家门口平时不要堆积过多的东西,以便逃路通畅。老人小孩应睡在容易出入的房间。

9.火灾时容易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如玻璃的破碎、房屋的倒塌造成各种外伤,以至发生喉咙痛,睁不开眼,咳嗽,呼吸困难和窒息。应及时急救,或拨“120”请急救中心来急救。

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急诊医学》- 急诊科急救常识 止血 包扎 骨折固定 搬运 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电话呼救须知意外急救 溺水 塌方 触电 雷击 冻伤 火灾 烧伤 地震 车祸 空难 灼伤虫兽咬伤 狗咬伤 猫咬伤 毒蛇咬伤 虫螯伤或咬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 外耳道异物眼部急救 结膜异物 角膜异物 眼球挫伤 眼球穿通伤 眼球化学伤妇产科急救 流产 急产 异位妊娠 宫外孕 卵巢囊肿扭转 胎膜早破 阴道损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出血急救 鼻出血 呕血 黑粪 咯血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力衰竭 心跳骤停 心绞痛 心肌梗塞其它疾病 猝死 高热 惊厥 昏厥 休克 昏迷 高血压危象 中暑 自发性气胸 低血糖症 急腹症 自杀 疝嵌顿 子痫 高原反应中毒急救 中毒急救原则 服毒急救 煤气中毒 酒精中毒 安眠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刺激性气体中毒 吃错药中毒 强酸、强碱中毒 更多中毒急救知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