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大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2024-07-09 1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专业课一: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题目难度适中,大概介于六级和专八难度之间。主要考察选择、阅读、翻译和写作,其中选择题会考到词汇辨析以及语法知识。前期建议重点背专八词汇、做《经济学人》精读,掌握文章中好的用法,对阅读和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后期可以用专八题做阅读和翻译练习。相比其他题型,翻译需要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考试题目包含英译汉和汉译英,每篇大概200-300词。平时可以搜集各种类型的文本来当作练习材料,在这里推荐用各大高校的MTI考试真题中的翻译题当作练习材料。作文可以放到最后一个月去准备,一般是考察议论文,字数不少于350词,可以多整理一些短语、句型以及常考话题。人大喜欢考家国时事以及个人理想情怀等,所以平时多了解一些时事新闻可以更好地作准备。关于基础英语的重要程度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看,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很好,这一科可以少花点时间准备。如果你的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多花些时间在基础英语上。

专业课二:英语语言文学文化

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是最重要的科目,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一门考察的是专业课的综合性知识,具体会考到英美文学、语言学、英美文化和翻译题。翻译和基础英语的翻译是类似的,在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分别说一下其他内容。

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去年只出了论述题,去掉了往年考察的填空题,所以目前的准备重点也应该是论述题。建议以美国文学陈世丹老师的 《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和英国文学刁克利老师的《英国文学经典选读》上下册课后练习题为主要参考资料,并且搭配往年真题,差不多涵盖了可能会考的全部题目。复习的时候把题目都整理成问答模式,直接背诵就可以了。

语言学:

语言学首先要做的是把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以及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

中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实在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借助各种网课。后期根据课本内容背诵每一章的知识点,建议以理论语言学为重点,应用语言学部分考的几率会小一些。背诵时可以参考一些辅导教材,星火和圣才出版的教材都很好用。

文化:

文化主要会考查到英美国家的文化。英国文化部分以历史知识为重点,美国文化会结合当代时事,与种族、大选等社会问题相关联。推荐用朱永涛的《英国国家社会与文化》当作教材,掌握书里的基础知识。此外,关注近一年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对丰富知识面和应对考试很有帮助。

整体来说这门专业课的背诵量比较大,建议在备考时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这一门专业课,大概时间是在暑假学完所有内容后整理并且形成自己的背诵笔记。进入九月份开始进行背诵,直到12月可以背完三轮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个人情况:

严格来说我从3月就开始备考了,这个阶段主要准备法语和基础英语。正式开始准备专业课是在暑假。我的日常作息是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30。进入九月份每天用6个小时背专业课二,其他科目的备考时间平均分配。到最后12月份专业课背诵进行了三轮,准备的也比较充分了。

复试经验:

复试大概准备了一个月,因为人大外院4月份才进行的复试。今年还是线上复试,并且取消了笔试,只有二外和专业课面试,共300分,初复试比例是6:4。

二外复试只需要练练口语和听力即可。专业课是分方向单独面试的,比如考研报名时选择了语言学方向就是语言学方向的老师向你提出问题。问题都和语言学知识相关,把初试背过的内容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面试没有自我介绍环节,但不保证以后不会有,建议提前准备一下二外和英语的自我介绍。如果担心自己会紧张可以提前找个小伙伴一起模拟一下面试环节,多练习就好了。回答问题要逻辑清晰、保持自信和良好的态度,这样会更容易得高分。

个人复习建议:

选择报考人大要做好大量背诵任务和心理准备,题目不会很难,关键考察的是你的细心和知识储备量。所以要有坚定的毅力,能坚持背诵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其次,做好了选择就要尽早的开始备考,否则最后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要考试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建议给自己制订好月计划和日计划,有条不紊的完成自己每天的任务,把握好学习进度。另外,备考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生病、上课、实习、写论文、心态不好等问题,遇到任何问题都不需要过于慌张,处理好问题以后抓紧补回来就可以了。这也显示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如果提前给自己预留一些弹性空间就可以很好的弥补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浪费掉的时间。最后要学会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调整,如果在备考中出现问题可以停下来反思自己接下来可以如何改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