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题库 解剖生理学

解剖生理学

2024-07-01 2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剖生理》解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atomical Physiology

-Human Anatomy part

课程代码

PHAR1007、PHAR1134、BSDC1014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护理、医学检验、药学、中药学、生命科学(巴斯德)英才班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学   分

4.0

学   时

45(39+6)

主讲教师

王悦

修订日期

2021年6月16日

指定教材

吕广明等编著,《人体解剖学》,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结构等基本医学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实验室模型多重感官刺激加强记忆,让学生懂得医学知识的真正意义,并努力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培养真正的科学人才!

(二)课程目标: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学习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其特点是按照系统来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打下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选课程、先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了解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了解人体9大系统解剖结构

按照系统(运动、内脏学、脉管、感觉器、神经系统)来讲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功能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教学目标: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教学重难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及其常用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3.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一篇 运动系统

骨学

1.教学目标:

掌握躯干、四肢、颅骨的组成,椎骨的组成和一般形态,胸骨角、翼点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

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胸骨的分部,肋的分部和组成,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熟悉四肢骨各骨的一般形态,腕骨、跗骨的名称和排列,髋骨的组成,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2.教学重难点:

骨的形态分类。

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形态分部和胸骨角的概念。

上肢骨、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

颅骨的分部和各部的组成。

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和翼点的概念。

3.教学内容:

(一)骨学总论

一、骨的分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二、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躯干骨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骶、尾骨

四、肋:肋骨、肋软骨。

五、胸骨。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二、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四)颅骨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前面观、颅侧面观。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骨连接

1.教学目标: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形态结构,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的组成。

熟悉骨连结的分类,胸廓的关节、整体观和运动,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

了解关节的分类,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

2.教学重难点: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脊柱的组成和生理性弯曲,胸廓的组成。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3.教学内容:

(一)关节学总论

纤维连结。

软骨和骨性连结。

滑膜关节: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运动。

(二)躯干骨的连结

椎骨的连结: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

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胸廓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

(三)附肢骨的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上肢带连结、自由上肢连结。

下肢骨的连结:下肢带连结、自由下肢连结。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肌学

1.教学目标: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咀嚼肌的组成,胸锁乳突肌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作用,膈的位置、裂孔及功能,腹前外侧群肌的组成。

熟悉肌的辅助装置,咀嚼肌的功能,斜角肌间隙,胸上肢肌的组成和作用,肋间内、外肌的作用,腹前外侧群肌形成的结构,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位置和通过结构,腹股沟三角的构成,重要的体表肌性标志 。

了解面肌,舌骨上、下肌群,腹股沟管的构成。

2.教学重难点:

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躯干肌的分部。

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的作用。

胸大肌、肋间内、外肌的作用。

膈的位置、作用及其三个裂孔的名称。

腹前外侧肌的名称和作用。

咀嚼肌的组成。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形成。

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3.教学内容: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形态、构造。

二、肌的起止和配布。

(二)头颈肌

一、头肌:面肌、咀嚼肌。

二、颈肌:颈浅肌群、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颈深肌群。

(三)躯干肌

一、背肌:浅群、深群。

二、胸肌。

三、膈。

四、腹肌:前外侧群。

(四)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二、臂肌:前群、后群。

三、前臂肌:前群、后群。

四、手肌:外侧群、内侧群、中间群。

(五)下肢肌

一、髋肌:前群、后群。

二、大腿肌:前群、内侧群、后群。

三、小腿肌:前群、外侧群、后群。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二篇 内脏学

消化系统

1.教学目标: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区分,咽峡,牙的形态和构造,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导管开口位置,咽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和交通,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根部体表投影,肝的形态和分叶,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进食前、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熟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的九分法,腭,舌的形态和构造,牙的分类和牙式,咽的位置,食管的位置。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特征,回盲瓣,阑尾的位置,结肠的分部,直肠的弯曲和直肠横襞,肛管黏膜的形态特点,肝的位置,胆囊的分部和胆囊三角,胰的位置、分部及胰管开口位置。

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口唇,颊。

2.教学重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区分。

咽峡的构成。

牙的形态结构。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食管的位置、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

大肠的分部和形态特征。

盲肠、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结肠的分部。

直肠、肛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肝的位置和形态。

肝外胆道的组成。

胰的位置和分部。

3.教学内容:

(一)消化管

一、口腔:口唇、颊、腭、牙、舌、口腔腺。

二、咽:咽的位置和形态、咽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食管:食管的形态和位置、食管的狭窄。

四、胃: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位置。

五、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六、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二)消化腺

一、肝:肝的形态、肝的位置、肝外胆道。

二、胰。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呼吸系统

1.教学目标: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鼻旁窦的组成及开口位置,喉软骨的组成,喉腔的分部,声门裂,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胸膜腔,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纵隔的定义和分区。

熟悉鼻的分部和鼻腔,喉的位置,喉软骨的连结,气管的位置,气管隆嵴,气管切开的部位,肺的形态及分叶,肺韧带,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了解喉肌,气管的结构特点,支气管树,支气管肺段。

2.教学重难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

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喉的位置,喉的软骨支架,喉腔的分部。

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

3.教学内容:

(一)鼻

外鼻。

鼻腔。

鼻旁窦。

(二)喉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喉腔。

(三)气管与主支气管。

(四)肺:肺的位置和形态。

(五)胸膜和纵隔。

胸腔、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纵隔。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泌尿、生殖系统及其腹膜

1.教学目标: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输尿管的狭窄处,膀胱壁内面的结构;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二个弯曲和三个膨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乳房悬韧带;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肝肾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熟悉肾的外形、内部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位置,膀胱的外形和位置;睾丸的功能和位置,附睾,前列腺,精索,阴茎的分部和构成;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穹;广义、狭义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分区;腹膜腔,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穿行的结构,大网膜的定义,肠系膜。

了解女性尿道,睾丸的形态和结构,精囊,尿道球腺,阴囊;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盆膈、尿生殖膈的概念,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和境界,其它系膜,肝的韧带。

2.教学重难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肾的被膜。

输尿管的位置。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男性尿道的分部。

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输精管的形态特征。

精索的位置和组成。

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输卵管的位置、分部。

子宫的位置、形态。

女性尿道和阴道开口位置。

3.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

(一)肾

肾的形态、位置、构造。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二)输尿管

(三)膀胱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膀胱三角。

(四)尿道

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

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二)男性外生殖器

阴囊、阴茎。

男性尿道。

(三)女性内生殖器

一、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四)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

前庭大腺。

(五)会阴

腹膜

腹膜与被覆盖脏器的关系。

腹膜形成的结构。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三篇 循环系统

1.教学目标:

掌握动脉韧带,主动脉的行径和分部,主动脉弓三大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腹腔干的主要分支;静脉角,上腔静脉,颈外静脉,上肢的浅静脉,奇静脉,下肢的浅静脉,下腔静脉的行程,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收集范围、特点及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主要吻合路径;胸导管的起止、行径、收纳的淋巴干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熟悉肺动脉干的行程和分支,颈总动脉的行径和分支,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主要分支,腹主动脉成对脏支,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髂总动脉的位置和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髂外动脉的位置,股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的主要分支,各局部的动脉主干,可触及的动脉搏动点;静脉在结构和配布上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的行径,危险三角,盆部静脉的回流,下腔静脉的属支;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局部淋巴结,脾的位置和形态。

了解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胸主动脉分支,腹主动脉的壁支,髂内动脉的壁支和脏支,髂外动脉的分支;颈内静脉的属支,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髂内静脉的属支;头部淋巴结的组成,颈部淋巴结,腋淋巴结的分组和引流。

2.教学重难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的形态结构。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

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部。

颈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上、下肢的动脉主干。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注入部位。

上、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肝门静脉的组成。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

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始、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脾的位置和形态。

3.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总论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心

心的位置、外形、构造。

心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传导系的变异。

心的血管:动脉、静脉。

(三)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头颈部的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盆部的动脉、下肢的动脉。

(四)静脉

上腔静脉系:头颈部的静脉、上肢的静脉、胸部的静脉。

下腔静脉系:下肢的静脉、盆部的静脉、腹部的静脉。

门脉系

(五)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概述。

二、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三、淋巴结。

四、脾和胸腺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四篇 感觉器

视器

1.教学目标: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分部及其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房水的产生及循环路径,泪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熟悉眼副器的组成,眼睑,结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止及分支。

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及其分类,眼轴、视轴,眼的血管 。

2.教学重难点:

眼球壁的组成、各层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和功能。

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泪器的组成。

眼球外肌的作用

3.教学内容:

(一)眼球

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二)眼副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前庭蜗器

1.教学目标:

掌握鼓室壁的组成及各壁的结构特点,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位觉器和听觉器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熟悉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分部,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道和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特点,听小骨的组成,咽鼓管,骨半规管,蜗螺旋管的分部,蜗管壁的构成,声音的空气传导途径。

了解运动听小骨的肌,前庭,声音的骨传导,内耳道。

2.教学重难点:

外耳道的分部。

鼓膜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鼓室的位置及六个壁的形态结构。

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及形态结构。

3.教学内容:

(一)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二)中耳

鼓室:鼓室各壁、听小骨。

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三)内耳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五篇 神经系统

总论

1.教学目标: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常用术语,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前支所形成神经丛的名称,颈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的行径、分布和受损后的临床表现。

熟悉神经系统活动方式,脊神经的分支,颈丛皮支的名称和浅出部位。

了解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分类,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2.教学重难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

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纤维束、神经节和神经核的概念。

3.教学内容:

神经系统的区分。

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白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周围神经系统

1.教学目标:

掌握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胫神经的分布,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和分布,腓总神经的分支和分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交感干的定义。

熟悉胸长神经的分布和损伤后症状,胸背神经的分布,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症状,闭孔神经的分布,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腰丛各分支与腰大肌的位置关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了解臂丛、腰丛、骶丛的其它分支,胸神经前支的组成和分布;椎前节组成,内脏大、小神经的形成和去向,颅部副交感神经。

2.教学重难点:

脊神经的组成、区分、纤维成份和分支。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

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和性质。

各脑神经的主要分布范围。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周围部。

3.教学内容:

(一)脊神经

脊神经的分部、纤维成分、分支。

颈丛:颈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臂丛:臂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胸神经前支。

腰丛:腰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骶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二)脑神经

脑神经的组成、性质。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前庭神经、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三)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中枢神经系统

1.教学目标: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马尾,临床选择腰穿的位置,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小脑的位置,小脑扁桃体,小脑分叶的名称、机能分区的名称,小脑核的组成,小脑的功能;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腹后内、外侧核的纤维联系和功能,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交通;大脑半球的分叶,皮质的功能定位,基底核的组成及新、旧纹状体的区分,内囊的位置、分部。

熟悉脊髓节段的分段情况,脊髓前角、后角和侧角的主要核团,脊髓的功能;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胼胝体,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各部与板层的对应关系,脊髓小脑束,脊髓固有束,脊髓反射;大脑半球的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

2.教学重难点: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白质主要上行和下行纤维束的位和功能。

脑的位置和分部。

脑干的组成及脑干内主要神经核团的名称。

间脑的位置、分部。

小脑的位置。

大脑半球的分叶。

内囊的位置、分部和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及临床意义。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侧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3.教学内容:

(一)脊髓

脊髓的外形。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白质。

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反射功能。

(二)脑

脑干:脑干的外形、脑干的内部结构。

小脑:小脑的外形和分叶、内部结构、功能。

间脑:背侧丘脑、下丘脑。

端脑:端脑的外形和分叶、端脑的内部结构。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传导通路

1.教学目标:

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

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损伤后的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了解听觉传导通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锥体系的组成、行程。

3.教学内容:

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视觉、听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锥体外系。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脑、脊髓被膜和脑脊液循环

1.教学目标:

掌握脊髓和脑被膜的名称;脑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及意义;脑室系统的组成和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循环路径和意义。

熟悉脊髓和脑被膜各层形成的主要结构,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形成及临床意义,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海绵窦的位置及内容物;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对脑的血供范围。

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名称,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位置和主要供血区;了解脑的静脉,脊髓的血管。

2.教学重难点:

脑和脊髓被膜的组成及形成的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3.教学内容: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脊髓的被膜。

脑脊液及其循环。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绪论、骨学、关节学、肌肉

 13

第二章 内脏学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腹膜

 7

第三章 脉管系统

心、动脉、静脉、淋巴

 4

第四章 感觉器

视器、前庭蜗器

 4

第五章 神经系统

周围、中枢、内脏、传导通路、中枢被膜和血管

 17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注

 1-4

运动系统

绪论、骨学、关节学、肌肉

 12

骨学:

 1. 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

 2. 试述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3. 红、黄骨髓各分布于何处,终生保留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何处,骨穿的位置要如何选择?

 4. 试述躯干骨的组成。

 5.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如何?

 6. 体格检查时用何方法计数肋和椎骨?

 7. 简述上、下肢骨的组成。

 8. 说出腕骨和跗骨的排列和名称。

 9. 试述颅骨的分类,并说出各部颅骨的组成。

 10. 颅底内面三个颅窝有哪些重要结构?

 11. 何谓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在哪里?

 13. 名词:骺线   椎间孔   骶角   胸骨角   翼点

关节:

 1. 举例说明骨的直接连结有哪几种方式?

 2. 关节有哪些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3. 试述脊柱的组成及其连结,腰椎穿刺时依次要经过哪些韧带?

 4. 简述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作用。

 5. 试述胸廓的组成、连结形式及功能。

 6. 比较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异同。

 7. 试述骨盆的构成及连结,大、小骨盆如何区分?

 8. 试述肩、膝、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9. 名词:界线   半月板   椎间盘

肌肉:

 1. 简述咀嚼肌、腹前外侧群肌的组成。

 2. 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其作用。

 3. 试述膈的位置和作用,膈的裂孔名称、位置及通过

结构。

 4. 简述腹直肌鞘的构成。

 5. 试述前臂前群肌的名称和分层排列。

 6. 简述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及作用。

 7. 名词:腱鞘   斜角肌间隙    白线   腹股沟韧带

 5-6

内脏学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腹膜

 6

消化系统:

 1. 牙组织和牙周组织各包括哪些结构?

 2. 简述三对唾液腺的名称及其导管的开口位置。

 3. 咽的分部如何?各部有哪些重要结构?为何说咽是交通要道?

 4. 食管生理性狭窄在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5.阑尾的常见位置有哪些,其根部体表投影在何处?打开腹膜腔后,如何准确迅速地找到阑尾?

 6. 简述肝脏面的形态结构。

 7. 简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进食前、后胆汁的排出途径。

 8. 名词:咽峡   咽鼓管咽口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McBurney点(麦氏点)  齿状线    肝门

呼吸系统:

 1. 喉的软骨支架包括哪些?它们是如何连结的?

 2. 当异物坠入气管时,易进入哪侧主支气管? 为什么?

 3. 简述壁胸膜的分部。

 4. 简述纵隔的定义及分区。

 5. 名词:声门裂    胸膜腔    肋膈隐窝

泌尿、男性系统:

 1. 简述男性内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

 2. 试述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位。

 3. 输精管分几部?临床上常在何处结扎?

 4. 试述精子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5. 男性肾盂结石经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沿途经过哪些狭窄、膨大和弯曲?

 6. 名词:肾窦    肾区   膀胱三角

女性生殖系统、腹膜:

 1. 简述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

 2. 输卵管分为哪几部分?受精和结扎各在何处?

 3. 子宫正常位置如何?靠哪些韧带来维持,各起什么作用?

 4. 试述广义会阴的定义和分区。

 5. 何谓腹膜内位、间位和外位器官,试举例说明?

 6. 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如何?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哪些结构,

排列如何?

 7. 何谓Douglas腔,有何临床意义?

 8. 名词:子宫峡    阴道穹

 7

脉管系统

心、动脉、静脉、淋巴

 3

心脏:

1. 如何从心的外形辨别四个心腔?

2. 如何选择心内注射的部位?为什么?

3. 简述右心房和右心室内的主要结构。

4. 心腔内正常血流方向是怎样的?心脏各腔出口保证血液定

向流动的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5. 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何处?心传导系包括哪些结构?

6. 试述心脏营养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营养范围

7. 名词: 窦房结   卵圆窝    三/二尖瓣复合体 心包腔   心包横窦

动脉:

1. 试述主动脉的行径和分部,主动脉弓凸侧的分支包

括哪些?

2. 试述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主要分支。

3. 简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构成及其主要分支。

4. 腹主动脉有哪些脏支?

5. 腹腔干有哪些分支?

6. 试述胃的营养动脉名称、分布及其来源。

7. 肠系膜上、下动脉各有哪些主要分支?

8. 简述甲状腺、肾上腺和结肠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

9. 名词: 动脉韧带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

静脉:

1. 上、下肢的浅静脉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2. 简述大隐静脉的行径和属支。

3. 简述肝门静脉的形成、收集范围及主要属支。

4. 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出现呕血、便血及腹壁浅静脉曲张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5. 名词: 静脉角

淋巴系统:

1. 试述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止、行径、收纳

的淋巴干及收集范围.

2. 名词:乳糜池

 8

实验(一)

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

 3

图文并茂描绘重要的解剖结构

 9

感觉器

视器、前庭蜗器

 3

视器:

 1. 简述眼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分部。

 2. 眼球内容物包括哪些结构?

 3. 眼的屈光装置包括哪些?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眼底?看近物或远物时,虹膜和睫状体是如何调节的?

 4. 简述房水的作用、产生和循环。

 5. 简述泪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6. 运动眼球的肌包括哪些?它们是如何作用眼球的?

 7. 名词: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黄斑  中央凹

前庭蜗器:

 1. 试述鼓室各壁的名称、毗邻和主要结构。

 2. 简述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及功能。

 3. 耳郭收集的声波,经过哪些结构传至听觉感受器? (声波的空气传导路径)

 4. 内耳中有哪些感受器?它们位于何处?有何作用?

 5. 名词:  Corti器(螺旋器)

 10-14

神经系统

周围、中枢、内脏、传导通路、中枢被膜和血管

 15

周围神经:

脊神经:

 1. 脊神经的前支可形成哪些神经丛?各神经丛的组成?

 2. 膈神经的行径及分布如何?损伤后会引起什么功能

障碍?

 3. 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体中段/中下

段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桡骨颈骨折、腓骨颈骨折,

各可损伤什么神经?

 4. 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支配范围如何?受损

后的症状如何?

 5. 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6. 简述手的神经支配。

 7. 临床上检查胸、腹壁的浅感觉利用什么标志来定感

觉障碍的节段?

 8. 坐骨神经干的行径、分支和分布如何?

 9. 试述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布和损伤后出

现的症状。

 10. 大腿肌、小腿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11. 名词:灰质   白质   纤维束   神经节   神经核

脑神经:

 1. 试述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分类和进出颅

的部位。

 2. 含有副交感神经的脑神经有哪些,与之相应的副交

感神经节有哪些,分布范围如何?

 3. 试述动眼神经的起核、纤维成分、分布及损伤症状。

 4. 试述眼的神经支配 (包括眼外肌、眼内肌、眼球的

感觉等神经支配)。

 5.  三叉神经节周围突组成的三大分支名称。

 6. 支配舌的神经有哪些?

 7. 试述面神经颅外和管内的分支有哪些,损伤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8. 试述鼓索的纤维成分及分布。

 9. 试述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支配范围。

 10. 头面部的皮肤和肌(面肌、咀嚼肌)由哪些脑神经支配?

 11. 泪腺、三大唾液腺的脑神经支配?

 12. 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怎样下行的,有何异同?

内脏神经:

 1.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有哪些差异?

 2. 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各位于何处?  

 3. 简述椎前节的组成。

 4.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走在哪些神经内?在何处换元,节

后纤维支配情况如何?

 5. 试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6. 试述结肠左曲以上、以下消化道的内脏神经支配来源。

 7. 名词: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中枢神经

 1. 试述脊髓的位置及分段,并说明选取腰穿的位置及原因。

 3. 脊髓白质内主要传导束的功能如何?

 4. 简述脊髓的功能。

 5. 名词: 马尾

脑干:

 1. 试述各脑神经连接脑干的位置。

 2. 简述脑干内脑神经核所形成各功能柱的名称、组成及其作用。

 4. 延髓、脑桥和中脑内各有哪些中继核?

 5. 试述脑干内4个丘系的名称、起止、交叉的部位及其功能。

 6. 名词:脑桥小脑三角(CP角)     内侧丘系   三叉丘系

小脑、间脑:

 1. 简述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

 2. 简述小脑的功能。

 3. 简述间脑的组成。

 6. 名词:小脑扁桃体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端脑:

 1. 试述大脑半球是如何进行分叶的?

 2. 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有哪些?各位于何处?

 3. 简述纹状体的组成和区分。

 4. 内囊位于何处,可分成几部?5. 名词: 胼胝体  纹状体  内囊

传导通路:

 1. 试述躯干和四肢、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2. 试述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3. 试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4. 试述锥体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行程、作用。

 5. 试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所在位置及其轴突形成的结构。

 6.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7. 试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区别。

脑的血管和被膜:1.试述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

 2. 硬脑膜窦包括哪些?窦内的血液流向如何?

 3. 试述脑的动脉来源及其供血范围。

 4. 试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位置、组成及意义。

 5.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路径。

 6. 名词:硬膜外隙  终池  蛛网膜下隙  Willis环

 15

实验(二)

感觉器、神经系统

 3

图文并茂描绘重要的解剖结构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丁文龙、刘学政主编  系统解剖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2.顾晓松主编  人体解剖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题采用讲授法、搭配实验教学、课下体验教学法进行

 1. 讲授法:围绕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从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几个章节依次讲解。

 2.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教学平台和课堂互动软件(qq课堂平台),并引导主动下载学习类APP,帮助学生体验技术支持下教与学的方式。

 3. 实验法:通过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基本的音视频处理及微课制作软件,形成基础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理论

知识点掌握程度

闭卷理论考核

实验

对解剖结构细节的理解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

平时成绩

学习态度

点名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10%

实验考试:30%

期末考试6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

(三)评分标准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完全掌握解剖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解答相关医学问题。

较好的掌握了所学人体结构基础、并能运用解答相关医学问题。

基本掌握所学人体结构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试图解答医学问题。

基本理解所学人体结构基础知识,但综合运用能力一般。

未能理解所学人体结构基础知识。

《解剖生理学(生理学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版

课程代码:PHAR1007

课程类别: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药学、中药学、护理类、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类学生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    分:2 学分(解剖学)+2 学分(生理学)

学    时: 理论27,实验18

指定教材:岳利民、崔慧先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配光盘),十二五规划教材,2013。

辅助教材:Charles Seidel. BASIC CONCEPTS I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2.

本大纲主要供药学、中药学、护理类、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类等专业使用。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并不是必须都要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其他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有的内容还可通过协商在其他课程中学习。凡是下划线部分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一、教学目的 Objective: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药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通过生理学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为医药类、护理类学科后续课程学习、临床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Contents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Basic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Body (4学时)

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体液调节 (激素);自身调节。

反馈:负反馈、正反馈。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和通道);主动转运,泵,入胞和出胞。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阈刺激,阈电位

静息电位的概念与机制;

动作电位的概念、机制、特点和意义;

局部兴奋的概念与特点;

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化学传递;终板电位。

骨胳肌收缩的大致机制:骨胳肌兴奋一收缩耦联。

第二章 血液 Blood Physiology (2 学时)

血浆渗透压组成、意义,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pH。

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场所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血沉ESR;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原料与成熟因子;

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一句话)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液凝固概念及其基本步骤(3个)。

ABO血型定义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5 学时)

心脏泵血功能:(1.0学时)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音。

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心脏作功。

血管生理:(2.5学时)

动脉血压定义、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

微循环定义与三个通路简介: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5学时)

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和其他心血管反射;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抗利尿激素;

第四章 呼吸Respiratory Physiology (2学时)

肺通气定义,呼吸膜概念,胸内压的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

肺容量 (潮气量、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

肺泡通气量,无效腔。

肺换气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分压差、温度和气体的溶解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的运输(紫绀,O2运形式HbO2);

CO2的运输(CO2运形式HCO3);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的化学性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动脉血液CO2分压,H+浓度、O2分压对呼吸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2学时)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的两种方式;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口腔唾液的作用

胃液成分和作用;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吸收的主要部位,为什么是小肠。

第六章 体温调节 Thermoregulation (1学时)

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概念、意义

体温概念;正常体温及生理性波动,测体温的方法、部位。

主要产热器官;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生理性、行为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第七章 肾脏的排泄 Renal Excretion (3学时)

肾脏的机能;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率(GFR),滤过分数 (FF), 有效滤过压(EFP)。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各段小管主要营养物质、无机盐和水的重吸收机制;肾糖阈。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K+、H+、NH3的分泌。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作用(ADH)、醛固酮的作用。

第八章 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 (1学时)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双眼会聚),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作用,明适应与暗适应,视野,视力。

自学内容:耳的听觉功能:外耳和中耳的传音的功能,声音传导的途径(气传导与骨传导),耳蜗的感音功能。

第九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5学时)

(1.5学时)

神经纤维传导特征。

反射概念与反射弧。

突触定义;突触传递机制(电-化学-电),神经递质(ACh、NE),受体。

中枢突触兴奋传递特点;

(1.5学时)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作用;躯体感觉代表区投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与牵涉痛。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脊休克的概念;去大脑僵直; 小脑的机能;基底神经节及相关疾病

(0.5学时)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下丘脑的功能。

(1学时)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觉醒状态的维持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结合EEG特点);睡眠的两种时相状态与各自特点: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结合EEG特点)。

(0.5学时)

学习与记忆

第十章 内分泌与生殖 Endocrine and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2学时)

(1学时)

激素的定义、分类与传递方式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激素分泌的调节。

(0.25学时)

腺垂体生长素作用;

神经垂体催产素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0.25学时)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0.25学时)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临床应用与应激;(0.25学时)

生殖生理:(可讲可不讲)

雄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0.25学时)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月经周期的形成机制及激素调节(0.75学时)

三、各章课时分配表 Chapter Time arrangement

章序号

章内容

学时数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Basic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Body

4

血液 Blood Physiology

2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5

呼吸 Respiratory Physiology

2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2

体温调节 Thermoregulation

1

肾脏的排泄 Renal Excretion

3

感觉器官 Sensory Organ

1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5

内分泌与生殖

Endocrine and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2

总        计

27

四、参考书目 Reference

姚泰主编. 生理学. 第八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范少光, 汤浩, 潘伟丰主编. 人体生理学(二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贺石林, 李俊成, 秦晓群主编. 临床生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王志均, 陈孟勤主编. 中国生理学史.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王庭槐. 禁不住的真理之光. 医学与哲学, 1981, 2: 28~30.

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Berne RM, Levy MN, Koeppen BMI, Stanton BA. Physiology, 5th ed, St Louis: Mosby Electronic Production, 2004.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2000.

 Charles Seidel. BASIC CONCEPTS IN PHYSIOLOGY: a student’s survival guide (Great for Course Prep and USMLE), Houston: McGraw-Hill Co Inc, 2002.

 Fox SI. Human physiology,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 Inc, 200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