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享礼有容色是什么意思 论语: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论语: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2024-06-29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文】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②,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③,愉愉如也。

【注释】①圭(guī):一种尖头长方形的玉器。大夫受命出使别的诸侯国时,执圭以通信。②蹜蹜(sù):举步小而频促的样子。③私觌(dí):以私礼相见。

【译文】孔夫子出使别的诸侯国,举行典礼时,拿着圭,恭敬地弯着腰,如同拿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揖,放下来好像交给别人。脸色凝重,战战兢兢,脚步细碎,像沿着一条线走路。献礼时,和颜悦色。私下相见时,轻松愉快。

【读解】孔夫子有时候也会奉国君之命出使别的国家,以外交使者的身份参加别国的典礼。圭,刚开始是用玉做的,也有用石头做的,但毕竟玉比较珍贵和稀少,于是后来就改成用木头做了,而且也方便大臣将自己上朝奏本的内容、要点写在上面,免得在上奏的时候忘词了。孔夫子在出使的时候,拿着国君授予的玉圭,脸色庄严肃穆,言行举止谨慎恭敬,就好像手上的玉圭特别重,以至给人一种有些承受不起的感觉,这是表现自己在外交上有教养的一种姿态,并不是说孔夫子就拿不稳了。

“上如揖,下如授。”执玉圭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姿态,上下要有一定的尺度,向上举时要相当于以手作揖的位置;向下的时候,就好像要将手中的东西交给别人一样。“勃如战色。”面色庄重。“足缩缩,如有循。”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预定的路线走一样。“享礼,有容色。”互赠礼品的时候,要满脸和气。“私觌,愉愉如也。”当典礼完毕后,下来以私人身份和朋友或者别国的士大夫交往时,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乡党”这一章的白话译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但要讲出其中的滋味确实不容易。本章的内容所涉及的都是孔夫子吃喝拉撒睡这一层面上的东西,对话性质的语言不多,主要都是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孔夫子在日常起居、生活、工作,以及在各种应酬中的礼节,甚至吃饭、穿衣也都在其中了。前些年,我在寺庙呆的时间比较长,僧众每日要上早课、晚课,还时不时地举行各种法事,经常看到这些,心头也生出了很多感触。因为“乡党”中对孔夫子起居的介绍,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根本就看不到了,为什么孔夫子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要如此讲究?其实儒学的核心,在先秦时期的外在形式就是礼乐,其核心当然就是仁信忠恕、礼义廉耻,那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外在形式?在现代人眼里,觉得这些外在形式过于繁琐,甚至是迂腐。其实就是我自己,以前看到“乡党”这一章的时候,也不是很感兴趣,也觉得非常迂腐。但是在寺庙呆的时间长了,看的东西多了,感觉也就不一样了。寺庙僧众在日常劳作时,衣着相对简单朴素一些,但是当他们上殿的时候就穿得端端正正,作法会的时候在穿着上又有所区别,他们的举止、动作、言行,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规矩。在寺庙里面,如果受了比丘戒,那面临和遵守的戒律长达二百五十多条,比如说走路,脚应该如何走,手又应该如何放,眼耳鼻又该落在何处,都有其相应的规定,即使是吃饭、睡觉、上厕所也都有相应的约束,弄得非常细。

我们现在反过来看儒家礼仪的典范孔夫子,他的所作所为在“乡党”这一章里面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切还是很困难的。我经常说寺庙中的和尚要遵守这么多的戒律,怎么守得过来?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而是麻烦透顶!看到《乡党》这一章中所说的衣服该如何穿,饭该如何吃,同样也觉得很麻烦。不过话说回来,没有点功夫,那肯定是守不住的。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言谈举止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并将其纳入合理的轨道上,这不是任何人都能料理得好的;特别是一些积习成俗的礼法,在现代看来肯定是过于了,但是在当年、在当时的贵族社会里面,一点都不多余,而且是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有茶文化、酒文化,就是厕所都有文化,那不能说孔夫子所代表的这些礼仪就不是文化了。

现在有一群人在提倡穿汉服、行汉代的礼节,不过若真是要遵循汉代的礼节,那么我们这讲课的地方,就必须把桌子、板凳全部撤了,大家席地而坐,电灯也不用点了,换上蜡烛,这似乎也有些过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但不管怎样,在寺庙之中,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这一整套礼节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还是保存了下来。如果僧众每天早晨四点钟不起床,不上殿做早课,也不念经、不拜佛,其他各种戒律也不遵守,那和尚也就不成其为和尚,寺庙也就不成其为寺庙了。作为儒家来说,假设孔夫子不身体力行地遵循这一套礼节,那他也就不成其为孔夫子了,儒家也同样不成其为儒家了。

前几则主要是对孔夫子举止行为方面的一些白描,比如在朝廷上、同僚之间、宾主之间,以及在家时,孔夫子在礼数上、在肢体语言上是如何表现的。下面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几则,主要是对孔夫子的服饰、饮食进行一番介绍。

转自:冯学成博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