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发现真正的痛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产品创新的关键点有哪些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发现真正的痛点?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发现真正的痛点?

2023-11-22 1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多宝豆”带来的多元视角让人更包容。

“多宝豆”带来的多元视角让人更包容。

如今,多元化和包容性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越来越多高科技公司将性别平等、文化多元等定为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脸书、谷歌等公司近年来不仅增加了女性管理者的数量,而且在普通职员的招聘上也朝着多国家、多种族、多文化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对企业来说,就像一颗颗不同的“豆子”,拥有“多宝豆”的企业能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除了包容性外,“多宝豆”带来的多元视角还能提升人的创造力。

除了包容性外,“多宝豆”带来的多元视角还能提升人的创造力。

苹果公司的产品最具创意的地方就在于将科技和人文相融合,而其在人文方面的经验就有赖于乔布斯早年积累的“多宝豆”。

当年,乔布斯从里德学院辍学后,先是学习了书法,之后又去印度和日本旅行数月,在深度了解这些地方的文化后,他将自己的不同经历融入自己的产品中:Mac(苹果电脑)早期的字体设计就得益于他在书法课上学的知识,iPad屏幕设计的灵感就来自日本京都金阁寺的湖面……正是这些不同种类的“多宝豆”,才造就了除去科技内核之外,人文气息与设计感十足的苹果产品。

对于团队来讲,多元化的成员能增强整个团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实际上,“多宝豆”提供给我们的,是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多元的思维路径,而这些都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创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二、创新不新——揭秘创新本质

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同时,它也成为人们在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很多人认为创新是难事,但其实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要理解了创新的本质,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创业专家。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创新来源于叠加,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事物和逻辑的一种组合。

例如,多国语言翻译机就是由“字典”“声音合成器”和“计算机”组合而成的。

它的发明者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孙正义,他的“发明”过程看起来很奇特:把字典里随机找来的三个词组合起来,就成了一项新发明。这其实就是利用了叠加创新的原理。

凭借这个方法,短短一年内他就有了250多项“发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不“新”,它其实很简单。

历史上,人们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界,感知并获得自然元素及思维逻辑,之后将两者叠加组合进行创新,从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物品,例如石刀、皮绳,同时也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技术,例如加热、制盐。

这些新的物品、技术再次与自然元素、思维逻辑叠加,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创新,我们所用的电脑、手机这些产品都是遵循这个规律被创造出来的。

人不断在自然界中发现新的元素,不断尝试与已知的思维逻辑进行叠加,从而产生了丰富的、渐进的创新,这些创新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创新发展史。

对创业公司来说,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许多企业会想方设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而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在办公环境中为员工提供新奇的刺激、不同的元素。

IDEO是由一群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创立的设计咨询公司,它的客户遍及电子、媒体、金融、家具、教育等各个领域。

苹果的第一只鼠标就是该公司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意,IDEO会不断更换员工的工作环境。

斯坦福大学教授蒂娜·齐莉格在《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一书中写道:“当我去拜访IDEO的合伙人丹尼斯·博伊尔时,他在工作室中央的一辆改造过的货车里接见了我,那里是他的办公地点。”

之后,这辆货车又变成了另一个员工的办公室,几个月后又被当作会议室了。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有时候员工在小船里工作,有时候在埃菲尔铁塔模型里工作。

所谓创意、创新,就是把两个原本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通过某种逻辑联系起来。

当办公环境中的各种东西与创意主题碰撞在一起时,灵感往往就会涌现出来。

员工忽然看到的某间办公室摆放的某个物品,也许就能被用来解决某个问题。这时,办公室的各种装饰都可以成为构成创新的元素。

获取新元素是我们创新的第一步,只有得到足够多的元素,并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叠加,才能有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正因如此,在和其他人一同讨论问题时,无论对方有多么天马行空的观点都值得一听,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感知自己没见过的元素,还能吸收他人的逻辑,多种元素、逻辑碰撞之后就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创新。

三、实操攻略——成为创新专家

如果说积累可用于叠加的元素需要一个人不断扩展知识面,那么熟练运用各种逻辑的能力就需要人们不断练习来获得。

创新其实是一个熟能生巧、巧而生趣的事情。

无论是艺术创新还是商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它们的本质都是不断进行元素叠加,其中商业创新的目的更多是解决实际问题。

做产品的人经常谈要发现市场的需求,发现用户的需求,然后满足这个需求,认为这样就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其实,用户需求这个思考角度是巨大的陷阱,无数创业项目或产品创新都因掉入这一陷阱而失败。溯其根源,我们做一个产品时,要解决的是人们真实的痛点。

因此,要做商业创新,我们要抛开需求,找到痛点。

首先,需求不是本质,痛点才是。

所谓痛点,就是人们心中的不爽、日常中的不便或不能。

比如,《开天辟地学电脑》软件大获成功之后,《人的全景》作者池宇峰想到人们一定也需要艺术教育,于是就开发了一系列艺术多媒体教育软件,包括音乐教育软件《震撼》、美术教育软件《辉煌》等,但均销量不佳。

这些艺术类产品是有用户需求的,但不是用户痛点。人们在艺术欣赏方面并没有体会到明显的不便或不爽。

其次,没有所谓的创造需求,只是发现了还没说出来的痛点。

经常有人说,没有需求也能创造需求。商学院的一些教授以及市面上的商业书籍经常以索尼公司生产的随身听为例,称其是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是没有需求而创造了需求的典型案例,人们本没有在路上听音乐的需求,却因随身听的发明而产生了这种需求。

这其实是错误的视角,与其说这项创新创造了需求,不如说它满足了人们没有说出口的痛点——在路上的时候不能听音乐。

再次,需求有可能是假的,是被弹簧补偿出来的,但痛点不可能是假的,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被弹簧补偿出来的需求是最危险的,因为它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的创业者开始了一个项目不是因为它真的能满足市场上的某一需求,而是为了立项而立项。

看到别人都在创业,自己也要创业;看到别人都研发新产品,自己也要研发新产品。

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是用自己现有的资源拼凑出一个产品,并坚持认为这个产品一定是有需求的,有的人则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了大众的兴趣爱好,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定会喜欢,这都是弹簧补偿的陷阱。

最后,创新就是要把不爽变成爽,把不能变成能。

对于想学外语的人而言,学外语很困难,学不会,这就是痛点,就是不爽和不能。如果一个产品能帮助想学外语的用户轻松愉快地学好外语,这就是把不爽变成了爽,把不能变成了能。

很多人没办法自己做饭但又没空或者不愿外出就餐,这就是个痛点,网络订送餐业务把人们的这种不爽变成了爽。

区分了痛点与需求,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一件事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的痛点?

有很多观点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认为痛点来源于人性的弱点,比如很多社交产品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内心攀比、虚荣、自尊的需求,只要人们本性中的比较因子还在,这类产品就会被需要。

如何发现真正的痛点?

常用的一个方法是:

对问题进行层层拆解,找到最小的不可拆分单元,确定痛点的精确位置。

比如,要解决房屋漏雨的问题,我们需要确定究竟是哪块瓦片下有缝隙,这就是精准定位。对问题进行一层层拆解,直到问题背后的原因逐渐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绝大多数的产品创意都是在这种拆分问题、层层追问的思路下诞生的。

了解了创新的本质和过程,接下来我们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一日一言,

要善于总结规律,每日总结一条规律

规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创新规律,需要我们经常搜集已有的创新案例,从中总结创新规律,以充实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

另一方面是事物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经常总结事物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有助于我们提高归纳能力和洞察力,进而对痛点的拆解也会更为精准。

第二,一日一书,要博学多识

前文提到创新就是已有元素的叠加,因此了解的元素越多,创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多读书、多游历、多交流,搜集更多的“多宝豆”,这有助于人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念,这些知识和观念进一步拆解和叠加,产生创新的概率自然更高。

第三,要坚持一日一新

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坚持每天至少一个创新想法,时刻在头脑中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拆解、元素腾挪、元素叠加这一系列动作。

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这一系列动作就会成为我们头脑中的自动化加工过程,一遇到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处理。

那时,创新就会成为我们日常的一个生活习惯、一种自觉意识。

第四,要掌握思维训练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想提高技艺,一定要先拥有顺手的工具。

掌握一些思维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第五,要勤于思考

其实创新的本质和方法并不神秘,但创新的重要阻碍在于人具有拒绝改变的倾向,这种变化惰性往往才是最需要克服的。

凡是头脑懒惰的人,不可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有使脑子不停地思考,才能使各种创意不断地待机轮巡,进行碰撞。

世界上的好多发现,看似是科学家的灵光乍现,实际上是科学家经过深入思考后,在某个机缘触发新元素叠加才冒出的火花。

比如,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无论在哪个行业,创新的机会随处可见。环境越是不好,对于创新就越有利,因为那意味着痛点多,创新的机会也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领域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孕育了大量的创新机会。

因此,不要抱怨社会大环境不好、经济形势不支持,抓住用户痛点,收集多元思想的“多宝豆”,勇于创新才是企业发展路上的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海纳百创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留·在上海”招聘双选会吸引2000多名海外人才应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