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四次闭眼,每次都有灾祸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交汇处与交会处道路用哪个 乐山大佛四次闭眼,每次都有灾祸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乐山大佛四次闭眼,每次都有灾祸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乐山大佛四次闭眼,每次都有灾祸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历经五千年风雨的中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就是其中之一。

这座通高71米的巨型佛像,在千年后依旧彰显了盛唐风韵。

如此雄伟的工程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旅游景点。

来这里的每一个旅客都不由自主的被大佛的威严和雄壮发出赞叹,“给人以通天之感”就是文物专家席瓦尔教授对大佛的美赞。

每一个古迹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传说,或唯美或凄凉,乐山大佛也不例外。

民间曾流传着“大佛闭眼,必有灾祸”的传说,那么大佛先后四次闭眼到底确有其事还是虚惊一场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乐山大佛的由来

说起乐山大佛的开凿者,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海通和尚。

那么在当时并不发达的唐朝,为何一个和尚会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呢,其原因还是因为乐山大佛特殊的地理位置。

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大江河的汇聚之地。

当云游四海的海通大师到了此地后,发现这里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来往的船只客商常常因为不了解地形而命丧其中。

佛说“弥勒出世,天下太平”,作为佛门弟子的海通便决心建一座佛像来保佑当地民众。

于是孑然一身的海通大师,凭借着一己之力在民间不断的化缘募捐。

在唐朝开元元年的时候,乐山大佛的工程终于提上日程。

然而因为民间募捐款项的增多,因此一些有心人很快就盯上了海通大师手里的募捐款,嘉州郡守就是幕后黑手。

他曾派人向海通索要募捐款,然而海通师傅又怎么会言听计从。

为了能让这些人死心,他不惜挖出自己的眼睛来送给对方,只希望不要打募捐款的主意,“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就是海通留下的忠告。

这一“不要命”的举动的确震慑了那些宵小之辈,然而因为佛像的工程过于大,乐山大佛只凿出一个佛头。

海通大师就圆寂离去,让人十分的可惜,然而大佛的建造并没有因此停了下来。

经过后代弟子的坚持不懈,在贞元十九年时,历经九十年的时间和无数人的前赴后继,乐山大佛终于完工。

神奇的是从大佛建成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沉船的惨案,这一点让人惊叹不已。

人们都以为是大佛显灵,庇护一方众生,因此乐山大佛的名气日渐增长。

四次闭眼,必有大事

关于乐山大佛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大佛闭眼的传说。

因为每一次发现大佛闭眼后,我国都会发生一些举足轻重的大事。

例如大佛第一次闭眼是在1962年,那年中国正处于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田里不仅颗粒无收。

人们也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日子,所以大家都说乐山大佛闭眼,是因为不忍看到民间疾苦。

第二次闭眼则是在1963年,因为当时的民生并没有得到好的解决,相反更加的糟糕。

除了山上的野菜,树根被消耗一空外,甚至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情。

第三次闭眼是发生在1976年,随着周总理,朱老总和伟人的相继离世,一时间举国悲恸。

在同一年接连三个噩耗让全国人民都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大佛怜悯世人,不愿睁眼。

但第四次就显得很奇怪,因为大佛闭眼的时间是2000年。

但是那年我国并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因此很多人都对这个深信不疑的传说产生了怀疑。

自然现象,科学论证

其实大佛并不会闭眼,“石佛有情”只不过是偶然事件而已。

因为如此灵的乐山大佛也引来研究人员的好奇,后来根据多方的研究后,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即“酸性雨水的腐蚀”。

酸雨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与空中的水蒸气产生反应后,就变成了酸雨。

这种说法与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不谋而合。

要知道在在建国之前,我国在工业方面并不发达,不管是工业废水还是废气几乎没有,并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也并不存在大佛“面目全非”的事件。

然而在建国之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进程的同时,并没有过多关注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此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后果,其中对室外建筑物造成一定破坏就是后果之一。

或许大佛就是因为承受了酸雨的侵蚀,再加上观看大佛角度的不同,因此才出现乐山大佛闭眼和流泪的假象,至于所谓的传说只是人们迷信而已。

灾难与所谓的“大佛闭眼”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如今的乐山大佛再次睁眼,也并不是因为显灵,而是人们意识到了对文物的保护,从1914年开始,乐山大佛历经了8次修缮。

其中2001年修缮的动作最大,这一次的修缮让原来平视的大佛,呈现俯视的模样,使得乐山大佛更具“佛性”。

研究人员不仅让灰头垢面的面部形象消失不见,同时也利用传统的手法让大佛更加年轻,但这只是起到暂缓的作用。

在不久之后,大佛又因为被水浸泡的原因长满苔藓。

最近一次的修缮是在2019年,利用“蒸汽法”,再次对大佛的面部进行美化。

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没过几年,乐山大佛再次出现”蓬头垢面“的样子。

虽然人们尽力在保护乐山大佛,然而乐山大佛的传说何尝不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与万物共生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关于大佛闭眼的传说,看来是人们的迷信,但这也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如今的乐山大佛经过全面的保护,已经重现当年的恢宏,如今的他依旧向人们展示着千年的无上风采。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