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向前】 依山傍水的景颇族民居“活化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特色民居有 【“新”生向前】 依山傍水的景颇族民居“活化石”

【“新”生向前】 依山傍水的景颇族民居“活化石”

2024-06-09 2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里,是依山傍水、古树林立的秘境

这里是一个坐落于云端,可以俯瞰云群的村寨

这里,是景颇族民居的“活化石”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盈江县松克村

 

山水育人

关键词:格局、风貌、环境、民俗

 

不加修饰的壮丽、高耸入云的群峰、日夜奔涌的河流、古老神秘的村寨……这些形容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铜壁关乡松克村的注脚。

松克村建在高半山上,村子沿缓坡呈人字形分布,呈现出“山、水、林、田、村”的格局。贾翔摄

进入松克村,放眼而去,嘎独河、南渡河经村寨东西两侧绵延而过,松克古寨就坐落于苍翠林木掩映中的高地之上。

贾翔摄

松克村曾名恩克(景颇语),后改名为松克,位于盈江县铜壁关乡。于明末建村的松克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景颇族自然村寨,有着近400年的历史,保留传承了较为完整的景颇传统文化,先后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景颇族目瑙斋瓦文化传习点、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松克村的住宅以吊脚楼为主要建筑风格,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由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造而成,墙壁使用竹笆编制。保留了原始的景颇特色,布局合理,巷道规划整齐,建筑风格简朴、古拙。贾翔摄

村民在左侧门“敢通”装饰的“木贵歌”等具有吉祥如意、出入平安象征意义。贾翔摄

干净平整的村内道路两侧采用“火烧木”为围栏。贾翔摄

  坐落在美丽的凯邦亚湖旁的松克村依山傍水,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周围环境优美、古树林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特色突出的村寨相辅相成。蜿蜒的溪水顺着青山而下,潺潺水声响彻在以砖木为框架竹笆编制的吊脚楼古老村落上空。水汽氤氲中村落与云共生,云雾流转间房前屋后冒起团团白云,远观松克村俨然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然山水画。

贾翔摄

松克村是一个景颇族村寨,全村皆为景颇族,生活在这里的景颇族人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也为这个传统村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据悉,景颇族的历史可追溯至1800年前,勇敢坚毅的景颇族先民从中华大地腹地发展迁徙,不仅继承了中原炎黄文化中的天地神灵祈福祭拜礼仪,而且将甘青文化、青藏文化、古蜀文化和古滇文化精华融于生活生产。松克村作为铜壁关乡景颇居民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村寨,自然延续着景颇族的民族文化。例如目瑙斋瓦、目瑙纵歌、新米节等民俗文化至今在村落中活态传承。

 

松克村每年都要过一次隆重的新米节,熟悉的景颇迎宾曲响起,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走进寨门,热情的景颇人民都会给你送来甜美的景颇水酒,在这里,热情好客的景颇人民用树叶包裹自然馈赠的美味,带你倾听自然与野性,与你把酒言欢。

绿叶宴

新米节期间,除了吃新米,也少不了景颇族的绿叶宴。绿叶宴从菜式到吃的过程都是有讲究的,菜式品种有竹筒焖牛肉、拌鬼鸡、鸡肉稀饭、芋头汤、舂白参、竹筒焖鱼、拌鬼猪等景颇特色菜。

  在松克村,一方小院就能满足人们对传统村落悠然生活的想象。漫步村中,以“水畔人家”“松克酒家”“织锦人家”“花香人家”“芭蕉小院”“舞王传奇”“耕牛小院”“稻香人家”“邓撒鲁家”为主题的农家小院一一映入眼帘。景颇族人家不仅能歌善舞,而且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小院的名字常以家中一技之长来命名,所以每个小院都有不同的意义。

贾翔摄

春天种下满园春色,待到春风十里,花香飘满院;夏日午后沏壶茶,懒坐在树荫下闲听大自然的梵音;秋天只管收获篱笆上的瓜果蔬菜,静守日落;冬日宅在屋檐下听燕子呢喃和微风拂过的声音。在松克村,四季皆能寻找到盎然生机。   

人润山水

关键词:改变、发展

据了解,松克村耕地面积200亩,山林面积140000亩,群众收入主要以种植草果、核桃、胡椒、水稻、玉米和养牛、猪、鸡等种养殖业为主。2015年以来,凭借良好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区位优势,松克村民小组通过整合资金,对松克实施了整村改造和提升。

贾翔摄

盈江县、铜壁关乡两级党委政府利用三峡集团对口帮扶资金,加快推进景颇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共计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完成9户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民居院落建设、2座休闲景观亭、公共部分景观节点等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原景颇族民居茅草屋顶、竹木立面风貌;建筑装饰小品和色彩,表现民族风情;充分运用当地素材进行设计,展现村寨特色风貌;建设入口户门、特色围栏、景观小品等设施;美化道路绿地,以花境、景墙等展现景颇文化;整合庭院功能,划分活动空间、居住空间和展示空间。6个项目的建设使松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松克村是一个纯景颇族村,传统民居占村里建筑的90%以上

体现历史元素,共建乡愁古村。从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共整合资金1286万元,先后实施完成了村内道路、排引水沟、蓄水池、文化活动室改造提升、通村水泥砖块路面、村内路灯、卫生间入户工程、24户民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传统村落改造提升方面,整体布局体现民族风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寨门建设沿袭传统建设风格,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图案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和谐稳定、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文化活动场所大门选用象牙装饰,象征吉祥幸福、繁荣发展。村民在左侧门“敢通”装饰的“木贵歌”等具有吉祥如意、出入平安象征意义。干净平整的村内道路采用“火烧木”为围栏,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风貌相呼应,还原传统村落风貌。在盈江县松克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坐落在半山巅的松克村在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让景颇族儿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按景颇族不喜群居的居住习惯,松克村一家与一家之间鸡犬相闻,但却遥遥相望 景颇族民居形制多是梯形屋顶,竹楼四壁低矮,建筑风格简朴、古拙

发挥示范引领,建设美丽富饶新村。由党员定期组织村民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社会风气,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大力实施村内绿化美化工程,动员群众在民居周围、村内空地广泛种植花草等,形成了“花开四季、香飘古寨”的美丽景象。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采取本小组党员挂钩本小组建档立卡户的工作机制,引领、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稻田鱼、鸡、猪、牛、黑木耳等产业项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大力发展景颇织锦、竹篾器编制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产业,由党员或能人带头建设农家乐、农家旅馆4个实现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经过努力,2021年松克村民小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0元,较2015年的6355元增长96%。

   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党支部以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通过挖掘文学艺术、音乐歌舞、手工编织、特色饮食等传统文化,举办了董萨(祭师)文化、织锦技艺、统嘎舞等培训,着力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村内党员、干部牵头组织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采取音乐、歌舞等文艺形式再现景颇民间文艺、农耕文化;通过水酒、服饰、手工艺品等展示传统文化,把良好的民风民俗带给到访的客人,把观光游和体验游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全村实现了邻里关系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此外,围绕松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景颇传统优势文化休闲体验为主旋律,当地依托自身特色美食、文化等优势,全力打造以“松克传统村落文化”为特色的休闲体验旅游区。利用松克传统村落良好的景颇传统村落形制与自然环境,融入历史、环境、语言、农耕、建筑、饮食、节庆、手工艺等文化活动,发展以旅游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在全面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优秀文化及历史遗存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   贾翔摄     “鸡犬相闻,屋舍俨然”。走过时间长河,松克村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本色,苍翠之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生态与古韵在这里得到有机糅合。未来,依托良好的景颇传统村落形制与自然环境,松克村还将融入历史、宗教、口承、语言、农耕、建筑、饮食、节庆、手工艺等文化及有机粮农蔬果采摘等活动,发展以旅游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更加全面展示村落优秀文化及历史遗存,进一步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网

联合出品

监制:尹勇 杨渝 蔡葵 

总策划:陈宏玲 孙于婷 陈铎文

统筹执行:赵家琦 陈烈 吕柯芸 和云娟 聂扬

撰稿:张顺鋆 金秀燕(实习)

摄影:贾翔

视觉支持:小细节工作室

编校:李赟静 乐诚弘韵

海报制作:段孝钊

鸣谢:盈江县住建局 盈江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