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放蛊...这些神秘的湖南文化你知道是什么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湘西苗族人蛊女 赶尸、放蛊...这些神秘的湖南文化你知道是什么吗?

赶尸、放蛊...这些神秘的湖南文化你知道是什么吗?

2024-07-15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另外,还有“三赶三不赶”的说法(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可以赶,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尽管从未被人亲眼证实过,但正因为它的“神秘与惊悚”,才为众人津津乐道。

扑朔迷离的“放蛊”

扑朔迷离的湘西放蛊又称“放草鬼”,因为蛊仅寄附于女子身上,那些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据说,并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会放蛊。放蛊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妇女手中。

放蛊传女而不传子,苗家女孩长到十七八岁时,母亲为了教会女儿懂得一点防身的本领,不受别人欺负,就会秘传女儿制蛊、放蛊的知识。

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情蛊、怕蛊、恨蛊。这三类蛊,都是湘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

世界传奇:江永女书

女书是湖南南部女性创造的一种文字系统。广义上的女书还包括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作品,以及写有女书的物件。形式上,95%以上的女书都以诗歌和歌词的形式存在。七个字一句或者五个字一句,可以唱也可以读,载于纸、书、扇、巾之上,涉及婚嫁、祭祀和交友等各种内容。

江永女书流传于湖南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一带,历史悠久。有人打趣说,女书怕是“闺蜜学”的起源,此话不无道理。江永女书是至今发现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

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蚊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江永女书是一种古老文字,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但因女书没有古代文物,又未载于史志,故不能确定其起源时间

过去,女孩不能上学读书,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社会上地位都不高。在压抑的环境下,她们聚在一起,有的还结拜为姐妹,一边做女红,一边用这种独特的性别文字唱读和交流。

坪阳“再生人”!

在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的侗族聚集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是死后转世,能够清楚地记得前世的事情,有的甚至与前世亲人再续前缘。这些人被称为再生人。近年来,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至今尚无定论。

↑↑自称“再生人”的坪阳村民

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有不少自述曾经转世而生的人,被称做“再生人”。根据坪阳乡文化站调查统计,坪阳乡在世的再生人超过110人,是目前所知的世界范围内爆出的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再生人群体。

土家族“哭嫁”文化

在很多人的理解当中,结婚当年放声大哭是不吉利的表现,而在土家族的神秘习俗与文化当中,“哭嫁”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湖南是土家族的聚集地,在不少大型实景演出当中,对于土家族的“哭嫁”婚俗也有所演绎。现在,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土家族村落,还是保留着新娘子“哭嫁”的习俗。

据说,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对于这些带有神秘气息的湖南地方文化,内心还是颇为敬仰的。那么,在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不为大家所熟知的神秘文化呢?关注最家乡网(zuijiaxiangw),了解更多家乡人、家乡事、家乡味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