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7)昆明大观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昆明大观楼介绍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7)昆明大观楼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7)昆明大观楼

2023-05-08 2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始建于康熙年间。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翁撰出180字的长联,轰动四方。孙髯翁长联问世,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大观楼简介

  大观楼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滨公园。过去称“近华浦”。“浦”即水边地区之意,“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大观园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镇守云南的沐氏常来滇池训练水师,曾在大观楼辟园憩息。是云南黔国公沐氏花园。然而,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近华浦在明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旅游名胜区。

  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由昆明小西门至近华浦草海的河道,将滇池沿岸的粮食由此运进城内,此河当时称运粮河,今称大观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庵,讲《妙法莲华经》。后来,昆明附近的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这里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这里又相继建起华严阁、催耕馆、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史翟锦观将大观楼由二层重修为三层。1853年,咸丰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即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修,保持至今,这就是今天的昆明旅游名胜-大观楼。

  如今的大观公园依地势,分为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鲁园和庚园,花圃和柏园三大游览片区。大观公园最为壮观驰名的是濒临水边,三层飞檐,金漆彩画的大观楼。大观楼上悬匾额“拔浪千层”匾,系清咸丰皇帝所题。门两边悬挂着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孙髯翁所撰的180字海内外第一长联。其上联描写滇池四周胜迹和春城之秀美,下联怀古叹千年人手,情景交融,其对仗之工,气势之大,确属罕见。

  大观楼公园,由近华浦景区、西园景区和南园景区组成。近华浦景区汇集了昆明地区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浓缩了昆明古代、近代园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一部栩栩如生的昆明300多年的园林发展史。

  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近华浦东面、南面临草海湖滨,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园别墅,大的别墅有民国十六年(1927年)庾恩锡兴建的“庾庄”及鲁道源兴建的“鲁园”。还有李园、丁园、柏园、邱园、陈园等。这批私家别墅花园。1940年,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1950年军事接管后人民政府均划入大观公园,形成大观公园近华浦东南面的“东园”、“南园”景区。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政府投资2500万元,征用近华浦西面197.4亩土地,开辟大观楼西园。至此,大观楼公园总面积47.8公顷,成为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

  大观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徊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为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楼前湖中有三座石亭,是依照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设置的景物。每逢佳节,这里常举行游园联欢,载歌载舞,人山人海。有时还举办传统灯会,每晚游客不下数万。中秋之夜,在大观楼俯视楼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趣,当地人称“长联印月”,是赏月游湖的好去处。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大观楼及孙髯翁长联,属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是我国名楼之一,也是观赏滇池的好地方。登楼凭栏远眺,可欣赏滇池和西山的美景。

  大观楼景区特点

  大观公园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为昆明市区公园之最。公园分为近华浦、楼外楼、盆景园、东园、庾庄、鲁园和西园新区共7个旅游片区。按时代风格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华浦古典园林景区,包括近华浦、楼外楼、盆景园、东园四个旅游片区,以明清风格古典园林为特色;二是南园园林景区,包括庾庄和鲁园,以民国年间兴建的中西融汇的园林景观为特色;三是反映现代造园艺术的西园景区,以休闲娱乐为特色。不同时代风格的园区通过桥、廊、堤相连,形成水面环绕、沿湖回廊、楼外有楼、曲堤烟柳、荷塘月色、百花争艳、诗画楹联碑刻琳琅满目的湖滨历史文化公园,突出“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汇成大观楼“万里云山一水楼”的景观特色。公园内现有园林植物达600余种,其中乡土植物200余种。盆景、桩景800多盆株,菊花有300多个品种,居昆明之冠。荷花睡莲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00多亩,是昆明城最大的荷花观赏基地。

  大观楼历史

  昆明市大观公园,俗称“大观楼”,在昆明城西南,地处滇池草海北滨,与滇池西岸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古称“近华浦”;随着市区的扩大,大观公园已成为城区公园。公园始建于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兴建大观楼,公园因此得名。早年因滇池水位很高,宋元时,大观楼一带还波涛滚滚。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的大观楼一带才渐露水面,成为小岛,但周围仍是一片水乡泽国。大观楼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年)。康熙二十九年,云南巡抚王继文路过此地,见此处湖光山色优美,视野开阔,于是大兴土木,挖池筑堤,种花植柳,兴建了大观楼及周围建筑。大观楼原为二层,因面临滇池,登楼四顾,景致极为辽阔壮观,故命名为“大观楼”,并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奕伫询问了云南景物,侍讲学士何云彤推荐了“大观楼”并介绍了周围景致,咸丰帝随即钦赐“拔浪千层 ”匾额,至今悬挂。历史上,大观楼曾两次遭到兵火和大火毁灭,最后,由总督岑毓英于光绪九年(1883年)命住持性田和尚重修,保留至今。大观楼建成后,其多姿秀逸的景色,吸引无数文人雅士选胜登临,饮酒赋诗。但多属吟风弄月、歌功颂德之作。清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傲然撰书一百八十字长联,把绚丽的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现于世人面前。长联首创了融骈、赋、诗、词于一炉的创作方法,大胆突破五至十一字的陈规,以诗词入联、以骈体散文入联、以歌赋入联,使其面目灿然一新,因此长联一出即惊动四方,人们增相传颂,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历史文化

  楼上陈列室陈列着大观楼的历史与文化。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吸引了远近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极一时之盛。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许多佳作名篇。其中最富盛誉的是孙髯所作的180字长联。孙髯长联既出,因其社会内容深广,思想内容及艺术性很高,一扫他人俗唱,轰动一世。昆明名士陆树堂以行书将其写出刊刻,挂于大观楼前,“闻者莫不兴起,翼一登为快”。

  1958年3月毛泽东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曾借阅楹联书10余种,内有梁章矩《楹联丛话》。在此书中他看到大观楼长联,十分欣赏,能背诵如流。书中梁氏在肯定长联同时又评价说:“(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对此,毛泽东旁批:“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对梁文所言长联“一百七十余言”,毛泽东旁批纠正:“一百八十字。”还对书中收录阮元篡改的长联十分讨厌,旁批:“死对,点金成铁。”1959年10月董必武游大观楼后曾作《游昆明大观楼》诗,前四句云:“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 1961年1月郭沫若在《登大观楼即事》诗里热情赞颂道:“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此诗手迹今悬于大观楼三楼,已脍炙人口。陈毅1963年12月泛舟滇池,也曾作:《船舱壁间悬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读后喜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曰。

  1999年春,为迎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对大观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整治,古老的大观楼被整饰一新,著名的长联改用紫铜精工铸造,仍是蓝底金字,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这副长联由以前的木刻变成了重达200公斤的铸铜对联。由此,“天下第一长联”又多了一个“之最”——中国最重的铜对联。原来的木制长联则被公园作为文物珍藏在这里。

  大观楼主要景点

  大观楼东园

  东园位于近华浦东面,由“邱商、柏园”两处私家园林组成,东面、南面临大观河入滇池草海航道。园内荷塘交织,柳堤环绕,跨溪架桥,临池亭廊,景色幽深,荷塘畔、柳丛中建有四方重檐“小观楼”、公园管理处。

  大观楼南园

  在楼外楼东南面,与楼外楼隔滇池航道水面。庾庄系民国年间庾恩锡别墅。园中荷塘溪流,柳堤环绕,曲桥拱桥,小亭藤架,主体建筑为两层中西合璧式“晋侯楼”。设有客房、餐饮、会议接待等服务设施。

  大观楼盆景园

  大观公园盆景园占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区最大的盆景园。园内佳木葱茏,齐花烂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辉,各式盆景星罗棋布。蜿蜒的粉墙边,盘曲的亭廊旁,布满了以树木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千姿百态的老树虬枝尽在眼前:或巍峨挺立、或盘根节错、或婀娜多姿。每当春回大地,山茶朵朵似锦绣,紫藤串串如铜铃,枫叶片片若云霞;入夏则藤蔓掩映浓荫覆盖、暑气顿消;秋来银杏、南天竹、火棘果实累累、红艳欲滴;冬后疏林斜枝、错落有序,伴以傲霜红梅,愈见苍劲。园内许多老桩,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一株清乾隆年间所植的双条“寿”字紫薇,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据说60年代初期,一美籍华人出资3万美金欲买未果,现已成为盆景园的镇园之宝。

  近华浦

  近华浦三面环水,是大观楼的主景区。公园入口正对近华浦拱形重檐门楼。北面、东面是大型荷花池。“大观楼”是近华浦主体建筑,清康乾时期兴建的馆、阁、亭、堂古建筑群,由临水长廊萦绕贯通,近两年新建“华夏长联景廊”、“大观楼碑刻拓片展览”、“中国四大名楼馆”、“长联历史文化馆”等文化景点。浦内长堤虹桥,柳荫荷塘,葱郁古树。“彩云崖”假山峰回路转,紫藤花架形成花廊,四季花坛百花争艳,绿草如茵。这里既荟萃了大观楼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春秋两季花展的主展区。

  大观楼西园

  西园位于近华浦西面,是1998年征用200亩土地新建的长联文化园。有水面30亩,柳堤拱桥,绿草似茵,临池水榭,石板游路,已经形成“苹天苇地”,亭桥水榭倒映碧水,林木花卉烟水迷离的优美园景。

  楼外楼

  地处大观楼东南面,四面环水,柳堤连通,与大观楼隔三潭印月湖面对峙。楼外楼三层,绿色琉璃歇山卷脊屋面,形如画舫。景区有贴水平桥石栏、八角小亭、四方水榭、假山叠石。花坛相连,曲径贯通。西面跨三孔石桥沿柳堤达西园。

  百花地

  位于庾庄东北面,与楼外楼隔河相望, 公园征用后辟为“垂钓者之家”,鱼塘畔有弧形长廊,柳堤草坪,沿草海航道东侧,长堤与庾庄连接。

  大观楼长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全联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景,描写登楼远眺所看到的“五百里滇池”美景。把优美的历史传说和绚丽的景物有机地溶为一体,激发人们对边疆锦绣河山的热爱。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通过有关云南的几件史实,从人民的立场对帝王的所谓丰功伟烈进行了否定和批判。珠帘画栋经不起风雨;丰功伟烈的碑石断缺,早就抛弃在荒烟蔓草之中。汉、唐、宋、元曾想征服云南的滚滚英雄而今安在?最终只落得凄凉的下场。暗示满清统治云南亦无好结果。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把封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归结为一空。一个“叹”字,凝聚着作者雄视千古,蔑视权贵的叛逆思想和孤高的情态。

  大观楼长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结构上匠心独运,曾受到毛泽东,陈毅,郭沫若的推崇。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在繁忙紧张的战争中,还找来大观楼长联细读;在他创作的《沁园春·雪》词中,也受到大观楼长联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他还多次推崇大观楼长联。如今,长联在经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仍悬挂在昆明大观楼的楹柱上,吸引着来昆明的中外游客。

  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

  长联译成白话文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若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在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浓树垂柳像少女梳理秀发一样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稻,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叶绿花红的芙蓉,春天依依的杨柳。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滚滚如流水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打通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开挖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持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皮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晚上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记功的断石残碑,也都倒卧在苍烟落日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古寺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仅这样译为白话,下联中有关云南历史的四典故仍没有说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长联的内涵,现再将这四个典故作一解释。

  汉习楼船。西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大夏国(今阿富汗) 发现有一条由西南通往印度贩运丝绸的古道。汉武帝派人寻找这条古道,结果在云南洱海一带受到昆明族的阻挡,未能找到。于是他下令在首都长安挖一人工湖,名为“昆明湖”,操练水军,准备攻打昆明族。

  唐标铁柱。公元8世纪初,唐朝与吐蕃在洱海地区争夺统治权。707年,唐中宗李显派御史唐九征率兵入滇,拔除了吐蕃的据点,从而恢复了对洱海地区的统治。于是唐九征便在波州(今祥云)立铁柱以记功。

  宋挥玉斧。北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四川之后,手持玉斧(文房玩物)沿地图上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自古帝王开疆拓土都雄心勃勃,为何宋太祖要将云南划在界外呢?这是因为北宋不像汉唐那样国力强盛、疆城辽阔;加之它错误地总结唐朝扶持南诏而南诏反而叛唐的教训,因此将云南划在域外,并不愿与大理国结为君臣关系。

  元跨革囊。1253年,蒙古大汗派忽必烈率军攻云南,计划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最终灭之。忽必烈率10万大军来到金沙江畔,下令将牛羊杀死,趸剥其皮,将颈、肛门和四肢等处扎紧,充气后做成皮筏,用以渡江。就这样,蒙军渡过金沙江,灭了大理国,将云南归于元的统治之下。

  大观楼长联作者

  孙髯翁(1711—1773),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清朝文学家,滇南名士。

  孙髯翁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还在襁褓之中时,其父就在李自成的起义军中,因战功卓著升为军校。后来随孙可望到云南,于明朝灭亡后流寓昆明。

  孙髯翁稍长,就读私塾,聪慧异常,博读经史,能作诗文,因家有一园,遍种梅花,曾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孙髯翁青年时,曾去参加科举考试。穷士入场要搜身,他不愿接受这种耻辱,愤然罢考,退而归隐。

  孙髯翁交游甚广,又慷慨仗义,有豪爽风范。父亲死后,家道破落。他曾在昆明设帐授徒,慕名来的学生不少。因教学有方,其弟子皆能文之士,事于朝廷者甚多。官府曾命孙髯翁入京面圣,圣上问国计,孙髯翁默然,圣上不悦。孙髯翁辞退,门生问:“何以不酬囊昔之志乎?”孙髯翁答曰:“昔巢父洗耳,尧不能协;夷齐采微,武王不明为逆。人各有志,难相强耳。”学生闻之,皆为叹惜。孙髯翁仰天笑曰:“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不能也,实不为之而能也。”遂潜然而归。

  孙髯翁性格高傲,不肯随俗,洁身自好,不愿乞怜于人,对于清政府及其所属官吏,总是不俯就苟且,遇到不顺意的地方,他不是詈骂,便是嘲讽。

  他没有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卖卜生活,有时还得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长联问世后,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赞许。清人吴仰贤,高度评价了孙髯长联:“铁板铜琶镗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道光年间的楹联学家梁章钜说:“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楹联一贴,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既指出孙髯开创性的功绩,又道出了长联在全国的广泛影响。

  昆明美食

  昆明十大名特风味小吃:过桥米线、四喜汤圆、荞包子、太师饼、都督烧卖、荠菜饺、火腿豆焖饭、小锅米线、饵块、什锦凉米线。

  大观楼景区著名活动

  春季郁金香花展、“火红的五月”叶子花展、七月荷花节、中秋佳节大观楼赏月、十月金秋菊花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