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维码明码暗码制作方法图解 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2024-06-18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0003][0004]现有技术中,二维码是比较普遍使用的防伪追溯技术。二维码防伪追溯技术是指运用二维码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以二维码为信息载体,对每一件商品的信息进行跟踪、采集、管理等,实现一品一码,从而建立商品信息管理数据链和整个流通过程监管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通过手机终端中安装的识读软件轻松扫码,即可实时方便地查询商品信息,有效辨识真假。[0005]二维码防伪追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静态防伪明码、内容可变的防伪网址明码、可统计访问次数的内容可变的防伪网址明码(非首次查询即可能为假货)、与区块链结合使用的防伪二维码等阶段。[0006]与此同时,二维码防伪还发展出了一些其他技术。比如,通过遮挡部分或全部二维码而形成的暗码,以红包诱使最终用户扫描包装内的暗码来使得外部明码失效的返利暗码。[0007]另外,在二维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三维码、四维码等多维码技术。[0008]但是,目前的防伪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1)二维码明码易被采集及规模复制,用于假冒伪劣产品之上,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0009]2)二维码明码信息易被各类二维码采集设备读取,造成相关商品的核心数据容易被其他人员非法获取,从而降低了防伪的安全性。如果不法商家进一步建造伪网页进行虚假的防伪认证,消费者更是无法识别。[0010]3)在最终购买者进行防伪查询前,二维码明码可能已被非购买者防伪查询过了,导致网页显示并非首次查询,从而给正品的真伪认定带来困扰。[0011]4)二维码明码被大量收集后,容易遭到穷举破译。[0012]5)暗码只能帮助最终用户认定产品的真伪,经销商及二手承让用户无法确认产品的真伪。[0013]6)防伪系统的数据库可能遭到侵袭,数据被篡改后,假冒伪劣产品也可得到防伪系统的正品认证。[0014]7)基于区块链的二维码防伪技术,以及多维码技术,都存在技术门槛过高,或使用成本高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15]为了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伪追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001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该方法包括:防伪系统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明暗码组是按“n明码+m暗码”(其中n≥0且m≥1)方式构成的明码和暗码的组合,其中暗码采用网络可变id方式,一组暗码对应一组网页id。[0017]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扫码访问后,防伪系统判断该访问是否为首次访问,若该访问系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该访问非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1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该系统包括:明暗码组,该明暗码组是按“n明码+m暗码”(其中n≥0且m≥1)方式构成的明码和暗码的组合,其中暗码采用网络可变id方式,一组暗码对应一组网页id。[0019]防伪系统,用于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然后在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扫码访问后,判断该访问是否为首次访问,若该访问系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该访问非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20]本发明通过明暗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防伪码易被采集及规模复制、相关商品的核心数据容易被其他人员非法获取、非购买者的防伪查询给最终购买者的真伪认定造成困扰、防伪码易遭到穷举破译、经销商及二手承让用户无法确认产品的真伪等问题。[0021]本发明的明暗码组配合用户已打开的暗码位置对比使用时,如果用户的打开方式是随机的,已打开的暗码的位置及打开的时间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用户的打开方式是按顺序的,仍然具有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仿制明暗码组的难度与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被仿冒的风险。[0022]本发明的明暗码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的是二维码技术时,可以在提高了防伪性能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技术门槛及低廉的成本;与多维码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结合使用时,可以起到增加信息容量、防止数据篡改、降低普通人获取区块链数据的门槛、提高防伪水平的作用。这样,就方便了人们根据不同的防伪需求进行合适的选择。附图说明[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并不限制其范围。[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明暗码组的一个式样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随机打开暗码的用户收到的已打开的暗码位置的一个示例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任何适当的修改或变型,从而获得所有其它实施例。[002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该方法包括:防伪系统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明暗码组是按“n明码+m暗码”(其中n≥0且m≥1)方式构成的明码和暗码的组合,其中暗码采用网络可变id方式,一组暗码对应一组网页id。[0027]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扫码访问后,防伪系统判断该访问是否为首次访问,若该访问系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该访问非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28]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中不一定有明码。当n=0时,没有明码,所有二维码均为暗码,此时,该商品没有用于公开展示的信息。当n≠0时,存在至少一个明码,用于展示商品的公开信息。n的数值可根据需要展示的信息的数量及单个明码的信息容量来确定。暗码用于商品非公开信息的展示和/或防伪认证。m的数值可根据该产品通常的流转次数及需要存储的信息量共同确定。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明暗码组的一个式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个暗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可以供经销商或用户使用。图1中仅是出于强调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做了刻意区分。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地方,为叙述的简洁,统一使用“用户”。图3为针对每一个产品使用明暗码组的时候,整个防伪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步骤1所示,防伪系统会给每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这个明暗码组是直接给到商品制造商的。而每个明暗码组又对应一组网页id,所以,产品、明暗码组、网页id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产品上的明暗码组都是唯一的,每一个新打开的暗码都是第一次被扫码,扫码后进入的页面都是第一次被访问。图3的步骤2是指产品在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之间的流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个暗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可以供经销商或用户使用。图3中仅是出于强调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做了刻意区分。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地方,为叙述的简洁,统一使用“用户”。图3中的步骤3表示用户打开了暗码,通过扫码访问了网页。如果用户新打开一个暗码后,发现通过扫描该暗码访问的网址非首次被访问,就说明该暗码不是第一次被扫码了,该产品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不是正品。反之,如果该访问是首次访问,则说明该产品是正品。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伪码易被采集及规模复制、相关商品的核心数据容易被其他人员非法获取、非购买者的防伪查询给最终购买者的真伪认定造成困扰、防伪码易遭到穷举破译、经销商及二手承让用户无法确认产品的真伪等问题。[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还包括:防伪系统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时,同时记录各网页id对应的暗码位置,当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并扫码访问后,防伪系统向该用户提供已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该用户对比该产品上的暗码实际打开的位置与防伪系统提供的已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是否一致,若一致,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不一致,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30]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增加了一个判断产品真伪的依据,即可以通过对比产品上的明暗码组中已经打开的暗码的位置与防伪系统提供的已经打开的暗码的位置是否一致来判断产品是否为正品。防伪系统在记录各网页id对应的暗码位置时,可能需要同时记录明暗码组的图形式样,也可能是预先约定了暗码的序号,或者指定了暗码的样式及序号。总之,当防伪系统将记录的位置特征提供给用户时,用户能据此确认被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即可。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二个随机打开暗码的用户收到的已打开的暗码位置的一个示例。当用户随机地打开暗码时,已打开的暗码的位置及打开的时间均具有不可预测性,当用户按顺序打开暗码时,仍然具有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仿制明暗码组的难度与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被仿冒的风险。[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还包括:当防伪系统判断用户的访问是首次访问时,该用户获得授权,可向防伪系统提交成为该产品的合法所有者的申请,经当前合法所有者确认后,由防伪系统标记为该产品的新的当前合法所有者。该用户应在防伪系统中注册或有账户。[0032]在本实施例中,防伪系统需要注册后使用,用户需要提交相关的信息。本实施例考虑的是不同价值的商品的不同需求。有的商品价值低,流转快,没必要过多控制,只要确保其能有效验证真伪即可。而本实施例则可满足高价值商品的需求,通过注册乃至一系列的实名认证来加强其验证真伪的有效性,以及对商品流转过程的控制。[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还包括:当防伪系统判断该访问是首次访问时,防伪系统将之前已经访问过的暗码对应的网络id置为失效。[0034]在本实施例中,后码打开前码作废,也就是暗码始终只有一个是在线可访问的,以防止被打开的暗码地址被复制。在应用中,可以设置为,后码打开对应id访问,前码前id访问内容改为提示客户“该码已经被访问。若您是首次打开该暗码,则该产品可能为伪品”。[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明暗码组中有至少一个暗码是内码,当用户扫描该内码时,防伪系统将该明暗码组中的暗码全部置为失效。尤其特别地是,该内码可以部分或全部是返利码。[0036]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内码的暗码是被放置在内包装中的。当内码被扫描时,就表明最终用户已经打开了包装,产品即将或已被使用,外包装上的明暗码组已无存在必要,可将其中的暗码全部置为失效。当内码是返利码时,可以更好地吸引该最终用户扫描。[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明暗码组均使用二维码。[0038]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全部使用二维码,可以在提高了防伪性能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技术门槛及低廉的成本。[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明暗码组中的部分码或全部码为多维码。[0040]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全部或部分使用多维码,可以起到增加信息容量,提高防伪水平的作用。另外,多维码较二维码成本更高,但其被仿制的成本也更高,可以降低产品被仿冒的风险。本实施例与前述明暗码全部使用二维码的实施例,在各方面都有较多的差异,方便人们根据不同的防伪需求进行合适的选择。[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还包括:防伪系统会将生成的防伪数据分发到区块链的各个节点。[0042]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使用,可以确保防伪数据的安全。图3中防伪应用层左侧的粗箭头表示防伪系统将数据上传区块链,步骤4表示向区块链的各个节点分发数据。这些节点,可以是商品制造商的服务器,防伪系统提供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各个具有公信力的机构的服务器。防伪系统的数据库遭到侵袭亦不鲜见。数据被篡改后,假冒伪劣产品也可得到防伪系统的正品认证,这就会给合法商家及用户带来利益的损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区块链中至少有一个节点支持防伪数据的快捷查询。[00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防伪系统层右侧的粗箭头代表的步骤5所示的,用户可以通过快捷查询的方式直接查询存储在区块链中的原始的防伪数据。所谓的快捷查询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网页、邮件等查询方式。用户查到的数据直接来自于区块链中保存的防伪系统在生成数据时即存储的原始数据。这样,即便防伪系统本身的数据遭到篡改且未及时恢复,也不影响用户对产品的防伪认证的结果。[0045]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该系统包括:明暗码组,该明暗码组是按“n明码+m暗码”(其中n≥0且m≥1)方式构成的明码和暗码的组合,其中暗码采用网络可变id方式,一组暗码对应一组网页id。[0046]防伪系统,用于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然后在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扫码访问后,判断该访问是否为首次访问,若该访问系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该访问非首次访问,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47]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中不一定有明码。当n=0时,没有明码,所有二维码均为暗码,此时,该商品没有用于公开展示的信息。当n≠0时,存在至少一个明码,用于展示商品的公开信息。n的数值可根据需要展示的信息的数量及单个明码的信息容量来确定。暗码用于商品非公开信息的展示和/或防伪认证。m的数值可根据该产品通常的流转次数及需要存储的信息量共同确定。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明暗码组的一个式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个暗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可以供经销商或用户使用。图1中仅是出于强调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做了刻意区分。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地方,为叙述的简洁,统一使用“用户”。图3为针对每一个产品使用明暗码组的时候,整个防伪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步骤1所示,防伪系统会给每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这个明暗码组是直接给到商品制造商的。而每个明暗码组又对应一组网页id,所以,产品、明暗码组、网页id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产品上的明暗码组都是唯一的,每一个新打开的暗码都是第一次被扫码,扫码后进入的页面都是第一次被访问。图3的步骤2是指产品在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之间的流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个暗码的功能是一样的,都可以供经销商或用户使用。图3中仅是出于强调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做了刻意区分。在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地方,为叙述的简洁,统一使用“用户”。图3中的步骤3表示用户打开了暗码,通过扫码访问了网页。如果用户新打开一个暗码后,发现通过扫描该暗码访问的网址非首次被访问,就说明该暗码不是第一次被扫码了,该产品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不是正品。反之,如果该访问是首次访问,则说明该产品是正品。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伪码易被采集及规模复制、相关商品的核心数据容易被其他人员非法获取、非购买者的防伪查询给最终购买者的真伪认定造成困扰、防伪码易遭到穷举破译、经销商及二手承让用户无法确认产品的真伪等问题。[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还包括:暗码位置对比模块,当防伪系统给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明暗码组时,用于同时记录各网页id对应的暗码位置;当该用户按顺序或随机打开一个暗码,扫码访问后,向防伪系统传送提供给该用户的已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该用户对比该产品上的暗码实际打开的位置与防伪系统提供的已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是否一致,若一致,可推定该产品为正品,若不一致,可推定该产品非正品。[0049]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增加了一个判断产品真伪的依据,即可以通过对比产品上的明暗码组中已经打开的暗码的位置与防伪系统提供的已经打开的暗码的位置是否一致来判断产品是否为正品。防伪系统在记录各网页id对应的暗码位置时,可能需要同时记录明暗码组的图形式样,也可能是预先约定了暗码的序号,或者指定了暗码的样式及序号。总之,当防伪系统将记录的位置特征提供给用户时,用户能据此确认被访问过的暗码的位置即可。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二个随机打开暗码的用户收到的已打开的暗码位置的一个示例。当用户随机地打开暗码时,已打开的暗码的位置及打开的时间具有不可预测性,当用户按顺序打开暗码时,仍然具有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大幅度地提高了仿制明暗码组的难度与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被仿冒的风险。[005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还包括:当前合法所有者认证模块,当防伪系统判断该访问是首次访问时,授权该用户向防伪系统提交成为该产品的合法所有者的申请,经当前合法所有者确认后,标记该用户为该产品的新的当前合法所有者。该用户应在防伪系统中注册或有账户。[0051]在本实施例中,防伪系统需要注册后使用,用户需要提交相关的信息。本实施例考虑的是不同价值的商品的不同需求。有的商品价值低,流转快,没必要过多控制,只要确保其能有效验证真伪即可。而本实施例则可满足高价值商品的需求,通过注册乃至一系列的实名认证来加强其验证真伪的有效性,以及对商品流转过程的控制。[005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还包括:已访问id失效模块,当防伪系统判断该访问是首次访问时,将之前已经访问过的暗码对应的网络id置为失效。[0053]在本实施例中,后码打开前码作废,也就是暗码始终只有一个是在线可访问的,以防止被打开的暗码地址被复制。在应用中,可以设置为,后码打开对应id访问,前码前id访问内容改为提示客户“该码已经被访问。若您是首次打开该暗码,则该产品可能为伪品”。[005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明暗码组中有至少一个暗码是内码,当用户扫描该内码时,防伪系统将该明暗码组中的暗码全部置为失效。尤其特别地是,该内码部分或全部是返利码。[005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内码的暗码是被放置在内包装中的。当内码被扫描时,就表明最终用户已经打开了包装,产品即将或已被使用,外包装上的明暗码组已无存在必要,可将其中的暗码全部置为失效。当内码是返利码时,可以更好地吸引该最终用户扫描。[005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明暗码组均使用二维码。[0057]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全部使用二维码,可以在提高了防伪性能的同时,保持较低的技术门槛及低廉的成本。[005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明暗码组中的部分码或全部码为多维码。[0059]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全部或部分使用多维码,可以起到增加信息容量,提高防伪水平的作用。另外,多维码较二维码成本更高,但其被仿制的成本也更高,可以降低产品被仿冒的风险。本实施例与前述明暗码全部使用二维码的实施例,在各方面都有较多的差异,方便人们根据不同的防伪需求进行合适的选择。[006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还包括:防伪数据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防伪系统生成的防伪数据分发到区块链的各个节点。[0061]在本实施例中,明暗码组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使用,可以确保防伪数据的安全。图3中防伪应用层左侧的粗箭头表示防伪系统将数据上传区块链,步骤4表示向区块链的各个节点分发数据。这些节点,可以是商品制造商的服务器,防伪系统提供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各个具有公信力的机构的服务器。防伪系统的数据库遭到侵袭亦不鲜见。数据被篡改后,假冒伪劣产品也可得到防伪系统的正品认证,这就会给合法商家及用户带来利益的损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006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系统,区块链中至少有一个节点支持防伪数据的快捷查询。[006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中防伪系统层右侧的粗箭头代表的步骤5所示的,用户可以通过快捷查询的方式直接查询存储在区块链中的原始的防伪数据。所谓的快捷查询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网页、邮件等查询方式。用户查到的数据直接来自于区块链中保存的防伪系统在生成数据时即存储的原始数据。这样,即便防伪系统本身的数据遭到篡改且未及时恢复,也不影响用户对产品的防伪认证的结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