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与姚雪垠:历史小说谁是第一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月河作者是谁 二月河与姚雪垠:历史小说谁是第一人

二月河与姚雪垠:历史小说谁是第一人

2024-04-10 1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历史小说的杰出作品有哪些,最具知名度的一定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和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18年作家二月河的去世,使得历史题材的小说话题热度重新高涨,同时对不同作品褒贬不一的评价也层出不穷,要对比两部作品的优劣就要涉及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叙述手法等方方面面,笔者也会在文中尽量客观的进行对比。

  

  1、苦难中诞生伟大,作家创作背景的分析。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年轻时的从军经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在他的作品中,能够详尽的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描写兵戎相见的厮杀的场面,一方面是来源于他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另一方面便是来源于曾经多年的参军经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受到的思想教育,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二月河的创作风格一直以其大众化和通俗化著称,可以明显看出他的作品继承了30年代解放区文学大众化的风格,在苏俄文学严肃传统的文风的影响下,丝毫不见西方文学的先锋、抽象等手法。

  而《李自成》这部小说的完成,是在作者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变动之后,反思时代与自身,中国农村在近现代的巨变之现状后凝结成的作品。作家姚雪垠自抗战之初便是坚定地左翼文学作家,在根据地从事抗日工作,使作者看到了战乱中中国农村的黑暗,更深的触碰到了农民阶级的性格中的两面性和中国农村困苦的现状。 在这样丰富的人生阅历的造就下,作者的成名作《差半车麦秸》《人性的恢复》《长夜》以及历史长河小说《李自成》中都可以看出中国农民群体的缩影,与历史文明造就下的传统的性格在农民身上的继承。

  

  2、从历史出发,创造丰满的帝王将相。

  创造《李自成》的人物形象时,姚雪垠曾说过:"处理人物方面有个基本原则,就是从历史生活出发"。纵观《李自成》中的代表人物:李自成、崇正皇帝、张献忠、高桂英,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符号化的皇帝大臣、草寇将军,作者在创作中由历史记载延伸,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但这绝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对明末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后的合理杜撰,比如在潼关南原大战的描写中刘宗敏落马掉入坑中,便在坑里挥刀抗敌,这一段的描写充满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但实际生活中也可行,符合古人英雄形象。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不写不符合现实的"超人",做到了典型形象与各自特点的统一。

  但《李自成》的人物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说缺陷在哪里,笔者认为最大的败笔当是主人公李自成。说到这个人物的创作,我们不得不谈论《李自成》这本小说的整个创作时间之久,从1957年到1999年整整42年,统共五卷的小说创作基本横跨中国半个当代,乃至最后第四卷第五卷的出版甚至未赶到作者去世之前。从李自成的形象中可以明显看出前期过于符号化"高大全",是一个几乎毫无缺点的"完人"形象,而到第四卷,作者意识到这个形象的缺漏后,笔锋直转开始暴露他的阴暗面,使得读者感觉十分突兀,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一定崩塌。

  有心种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作为配角和反派的张献忠与崇祯却大获成功。如果说李自成是一个高大的符号化的反抗者,张献忠就是一个性格矛盾的,却更加丰满的人物。他的塑成少了作者的人为捏造多了本真和环境影响的合情合理。而崇祯获得的评价几乎是全书最高,朱由检这个形象并不是简单地亡国之君,相反在经历童年的深宫宫斗,前人的荒废朝政,朱由检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妄图中兴大明,他的形象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明君,但奈何国家的腐朽与他始终站在农民的对立面,造成了悲剧的不可挽回。这个形象的成功在于作者很好的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结合,没有主观臆断的丑化反面人物。

  相较而言,二月河与姚雪垠犯了几乎相同的错误,在塑造康熙雍正乾隆的形象时,主角光环太过强大,几乎都在表现皇帝的优点,比如雄才伟略、勤政爱民,而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黑点"比如文字狱和农民起义,就采用了淡化或干脆不写的方式。在大臣面对皇帝的情节中,为了维持皇帝深受爱戴的明主人设,除了反派以外,其余大臣当面不会反驳皇帝,且对皇帝都充满敬慕之情,这种处理也使得皇帝的人物的塑造单薄了许多。

  但对"士人"阶层的塑造,这本小说是成功的。二月河塑造的清代知识分子不同于传统的士人阶级,他们意识超前,抛开狭隘的民族成见,着眼于天下,不提倡隐居避世,而是真正的"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形象的塑造也给读者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思考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士大夫精神的精髓。

  

  3、读者至上原则,百科全书式的语言艺术。

  姚雪垠曾说,在创作《李自成》时,他的原则是"大开大合,有张有弛"。"大开大合"是指单元组合构建全套小说,即每卷有若干单元,单元之间有能够互相串联的一条主线构成完整故事,全书为一个大单元,单元独立而又相互呼应。里面的各个小单元可以写北京也可以写四川,可以写南方也可以写塞外,通过小单元的组合展现了明末一个较完整的社会风貌。包含大量社会风貌、人物群像、生活图景的小说,中国古有《红楼梦》,西方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如《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优点在于视角广阔,因此《李自成》的最大特点便是架构宏伟而又不失细致入微,但同时缺点也明显,单元结构也使小说情节有一定弱化。

  "有张有弛"是指,在情节安排上采用一张一弛的手法。比如在商洛山壮歌的情节后转写开封,姚雪垠认为,一松一紧的写法能够适当的引起读者阅读时的紧张,有利于抓住读者的心理。

  在面对读者时,二月河就更直白了。他在自传式散文集《二月河语》的封面语上就写了:"平常的读者,用他的血汗钱购书者,永是我的上帝,苛求永远的拥有读者是我著述的期盼"。作为畅销小说作家的二月河将对读者趣味的迎合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在叙事手法上,二月河与姚雪垠不同,采用了传统的小说叙述方法。

  中国传统小说在古代文学史上地位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以读者观感为第一,注重故事性,这与当代畅销书的宗旨又不谋而合,二月河采用了传统的叙事视角,简单清晰的故事线,用曲折紧张的情节增加可读性,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到"文学通俗化"的影响。这种创作手法固然不能如姚雪垠一般有宏大的架构广阔的视角,但是却能保证故事情节的清晰和节奏的紧张,从而得到更大的读者群。

  但是单纯迎合读者必定不能长久,所以作者很聪明的在故事里全程贯穿着符合现代认知的时代精神与审美,拔高了作品的主旨。

  在讨论语言艺术时,二月河与姚雪垠都使用了大量的诗词、对联、歌赋。通过诗词调节氛围,渲染时代特色,也有助于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姚雪垠在语言上比起二月河更高明之处则在更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在突出张献忠的直爽粗鲁时,他常常自称"俺",也从不用成语或谦称,一通大白话就能让读者在脑海里描绘出一个粗鲁没文化,但是真诚直率的草根将军形象。

  

  4、艺术成就的对比,悲剧与庙堂权谋

  明末的历史史实注定历史小说无论如何杜撰都不应该脱离悲剧的基调。《李自成》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在明朝覆灭的大悲剧下,李自成、崇祯、张献忠、卢象升各人不同背景的悲剧矛盾的集合体。在每个人不可逃离的悲剧命运下折射出了时代的悲剧,民族的矛盾、阶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共同汇成了一曲壮丽的挽歌。

  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都采用了几乎相同的结局模式,即皇帝垂垂老矣,留下了清河海晏的帝国和被历史记载千年的功勋。相较于结局的平淡,二月河更重视小说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朝堂上权谋利益相争的描写十分精彩。通过对庙堂权谋的描写,展现了不同阵营的矛盾的角力,塑造了许多个性不同的角色,通过这些斗争来揭开了康乾盛世的面纱,暴露出清朝时期官场、阶级、民族的矛盾。

  很难说在艺术成就上两部作品谁更高一筹,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姚雪垠与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对于我们后人而言,至今仍具有非常大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