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科普向:二战主流的那些步枪弹以及威力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65毫米步枪 轻武器科普向:二战主流的那些步枪弹以及威力解析

轻武器科普向:二战主流的那些步枪弹以及威力解析

2024-06-29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篇也是大宝贝私信我希望能聊聊二战步枪哪家强,我寻思这个问题太宽泛了,而且聊枪先聊弹,所以我还是嫌把各路步枪弹拿出来做个对比先。不过话说回来,光是一种步枪弹就会有好几种型号,比方说7.92x57mm毛瑟弹就包括了轻弹、重弹、曳光弹、低碳钢芯弹、高碳钢芯穿甲弹、钢芯穿甲曳光弹、夜间低亮度穿甲曳光弹等等等等...所以我这篇只会选最有代表性、也最普遍的去谈。

OK开始

上边这六种子弹依次是日本有坂6.5mm、美国.30-06 M2普通弹、英国.303 MK 7型、苏联7.62轻弹、日本7.7mm、德国7.92重弹。咱们一个个来

日本6.5x50mmSR

图中这个是1905年的6.5mm尖头半凸缘弹,因为恰好是明治38年,所以这批弹也被叫做三八式実包弹,铅芯铜被甲。注:在1905年之前日本使用过圆头那批叫三〇式実包弹。

这批弹经常被媒体吐槽说是一枪两眼,穿透有余而杀伤不足。而这个话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只有被三八打了活下来的人才会吐槽这玩意弱。事实上6.5mm口径对人体的杀伤并不差,我以前就专门为这个话题辟过谣。

上图左边这个是美军的.30-06 M1普通弹入水和日本6.5mm弹入水的弹头情况,可以很明显看到6.5mm这种偏细长的子弹铅芯与铜被甲分裂、变形,而且这种情况在弹头超过600米/秒的情况下很常见。尤其是它的被夹属于前厚后薄,更容易从后端开裂。

换句话说,日本 6.5mm弹确实弹头轻,只有9克,初速770米/秒,膛口动能只有2500焦耳左右,算是二战步枪里非常弱鸡的一种。但弹头的魔法构型让其在200米内的距离上对肉体的毁伤能力非常强。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会说6.5mm的穿透强,这也是不对的,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就吐槽他们的6.5mm弹无法干穿华北西北的那些农村土墙,但国产的那批79弹就可以。

美国.30-06 M2普通弹

.30-06弹的尺寸是二战步枪弹里头最大的,公称单位是7.62x63mm,无凸缘,铅芯铜被甲。

这里得特地先说一下M1和M2,美军在20年代其实是先研发了.30-06 M1型艇尾弹,就是下图这种,弹头重11.2克,算的上是一种重弹头。因为他们当初主要考虑远距离的精度和存能。

但到1938年,美军又觉得中口径普通弹没必要太讲究打的远,尤其是重弹会导致M1加兰德步枪后坐力太大。所以他们又开发了一种M2型平底轻弹(9.7克)。

咱们看下M1和M2的对比,M2明显少了个屁股。

.30-06 M2普通弹发射时的初速855米/秒,动能3600焦耳,一发一个小朋友没啥问题,就是精度比M1弹要差。虽然二战美军的机枪步枪基本都是采用M2弹,不过那批拿来当狙用的M1903A4栓动步枪依旧是采用M1艇尾弹。

英国.303 Mk 7z

英国.303弹的公制单位是7.7x56mmR,属于老式的突缘弹,而他们这票Mk 7型弹很不要脸哈,它的铜被甲里头是前铝后铅。

没错,铝的质量更轻,质地更软,当击中目标的时候,后头那一坨铅就会往前挤压铝,让整个铜被甲胀裂,弹头变形非常大,真是很绅士呢...

在二战时期英国步枪上用的基本都是Mk 7z,Z代表已经换了硝化纤维火药,而不再是Mk 7老款的科代条形发射药。

.303 Mk 7z的弹头属于平底弹,重11.28克,枪口初速744米/秒,动能3120焦耳。动能不算高,但凭借弹头的魔法变形倒是让它对人体的杀伤力在二战步枪弹中数一数二。

但话再说回来,铝这玩意在二战时特别金贵,所以英国佬在打仗时候也会把铝换成木头、碎屑之类的垃圾来填充。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这批MK 7z步枪弹真的只是给步枪用的,机枪的话用的是Mk 8型艇尾弹。

苏联7.62x54mmR

毛子这款弹是1908年定型的轻尖弹,铅芯铜被甲,弹头9.6克,从二战那票莫辛纳甘91/30步枪发射时的初速855米/秒,动能3500焦耳,和美帝的那批.30-06 M2弹的杀伤与弹道都差不多。

咱们可以看到7.62x54R的药室比较短,但有一定锥度,因此药室容积并不小(54R的容积是4.16cm³,美国.30-06是4.4cm³,德棍7.92x57是4.09cm³。当然,大锥度+带底缘确实有点过时,不过好在便宜且在同等体积下有装药量的优势,因此毛子到现在还在用它。

这批轻尖弹同样是平底不带底缘,远距离存能和精度相对较差。不过毛子他们和英国一样,机枪上用的是一批1930年开发的艇尾重弹。

日本7.7x58mm

日本这个弹其实挺无趣的,因为没啥历史,从1939年推出到日本吃了两个蘑菇之后消亡,才短短6年。这是一种锥度比较小的无底缘弹,铅芯+铜被甲,主要是日本人觉得6.5x50mmR弹实在是远距离存能太辣鸡而仿造7.92毛瑟弹搞出来的一种应急品。

你仔细看7.7x58和7.92x57长得超级像。

这篇我不多说日本7.7,因为这货的槽点在日本当时有三种7.7mm口径的步机弹,下次一并谈。

7.7x58mm弹头质量11.8克,艇尾重弹,由99式步枪发射时候初速730米/秒,动能3144焦耳。弹头没啥独特构造,杀伤力差不多可以垫底。近距离弹头变形能力还比不上6.5mm。

德国7.92x57mm

德国这批弹非常重,12.8克的艇尾弹头,1933年推出的,德棍的机枪和步枪全用这类弹。

咱们这么想,早先在一战时大家都是用10克以内的弹头,但后来毛子是给步枪继续用轻弹,而给机枪用带艇尾的重弹。不过德国直接就枪毙了轻弹,全部用带艇尾的重弹,这样至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弹药的通用。所以说,德国人确实是一切围绕机枪展开,这点在弹药上非常明显。

不过弹头重了,初速也会慢,加上98K管子本来也就比毛子的莫辛纳甘91/30短,所以它的初速只有760米/秒。动能倒是不错,3700焦耳。不过德国这弹口径较大,质量较大,初速不高,弹头也没啥魔法构型,所以虽然侵彻力还不错,远距离存能也OK,但在300米或者以内这种交战距离打人还不如莫辛纳甘好使。

那么咱们简单做个排序(动能肯定没错,但杀伤是我自己判断)

动能:7.92毛瑟>.30-06春田>7.62纳甘>.303恩菲尔德>7.7有坂>6.5有坂、

肉体毁伤:.303恩菲尔德>6.5有坂≥.30-06春田(因为轻弹容易翻滚)≈7.62纳甘>7.92毛瑟>7.7有坂

精度我就不谈了,因为二战弹药品控方面差异太大,我打过1.25MoA的7.62纳甘弹,也遇到过8MoA都不到的7.92毛瑟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