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國”字趣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事繁体字图片 【说文解字】“國”字趣说

【说文解字】“國”字趣说

2023-05-26 0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个就说"囯"了,里面赫然一个王字。据说这是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封建色彩很浓。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等来取代“国”,被垢病后又加"八方"来取代国……哎,要是每个朝代都把自己的秦啊、汉啊、唐啊、宋啊加在口里,那真是乱地国将不国了呢。

第四个就是”国",我们现在最常用的。有一个说法是1956年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简化的“国”,这就不懂历史了,这个国字,至少在宋代之前就有了。 只是那时,这“玉”指“玉器珍宝”,转指“宫廷”、“大内”。“囗”与“玉”联合起来表示“王城”、“宫城”、“首都”。这自然也有一个文化流变问题,就是“玉”和“王”的关系,王乃是执玉祭天的“天子”,囗中玉其实亦是囗中王,只是含蓄低调了些。

最后还要说一个“囻”(以为手机打不出来这个字,一查竟然有!这都有,太奇妙了,因为字典里都没这个字)。冯尔康先生有文《20世纪中国社会各界的家族观及家族活动》,说传统人家的堂屋里,神龛牌位常书写“天地君亲师” 五字,但进入民国以后,一些家庭却把它改为“天地国亲师”,还有将‘君’字改作‘囻’字的,可能是说以民立国吧。

是啊,从民国初年开始,这字的确是被有意的公开使用,它以文字的形式表达的是人民对于民主的期望,希望国由“君”、 “王”、“皇”的私产变成民的,这是一种会意的转换。当然,这个“囻”字,至少在辽代以前就已经产生,一本辽代著作《龙龛手鉴》里,列有“國”字的五个俗写,其中就包括有"囻”字,要说当时就有民主的观念有点牵强,但要说有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还是说得过去的。这个字在民国初年被广泛运用,表达的是那时人们的民主意识以及对之的渴望。现在这字几乎无人知晓了,是民已经“主”了呢?还是没这个意识了呢?

甲午年十月四日写于西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