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审读报告(获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稿审读 【荐】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审读报告(获奖)

【荐】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审读报告(获奖)

2024-07-10 0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稿件总体评价

环境问题是高度复杂化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也是复合型的,所以,环境学科实验有从单一项目检测实验向综合实验发展的趋势,南京师范大学钟文辉教授主编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将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材合为一本,有利于实验教学向这种综合化方向发展。全书分为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物理实验、废水处理工程实验、废气处理工程实验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等八篇,有利于读者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考虑实验内容,与各个学科都编写一本实验教材相比,减少了重复性内容。全书内容全面,可供不同类型院校选择,对推动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验内容包括目的、原理、仪器、材料、方法、步骤、数据记录和报告,以及思考题等,编写规范,符合教学要求。

本教材实验项目的选择不但全面,而且具有前瞻性,对于学科实验创新具有推动意义。例如,PM2.5、电磁辐射等因为其常见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渗透和离子交换是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满足持续提高的环保要求的技术保障;臭氧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技术对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毒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三、编辑加工的详细内容

书稿行文较为流畅,表述较为清楚,体例较为统一,但第六篇讲述自由沉淀实验等内容时对物理量的阐述不够准确,第七篇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三部分物理量较为混乱,表达不够清晰。这些问题需要主编与相关章节的作者沟通进行处理。其他较为明确的细节性问题由编辑根据查证结果直接修改,供作者审核,主要包括实验项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未更新,以及少数化学反应式、数学公式和知识性错误等。

(一)标准或数据未更新

行业标准或相关数据及时更新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稿内容是否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好,将会大大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稿件中多处提到“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1985)规定……”,但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修订并于2006年再次发布,且于2007年实施,是一部环境学科和社会大众都十分关注的行业标准,新标准不仅更新了标准号GB 5749—2006,而且稿件中提到的有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具体的规定“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应不超过100 cfu/mL”修订为“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应不超过100 cfu/mL”;“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应不超过3 cfu/L”修订为“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应不得检出(cfu/100mL)”等。文中存在个别标准的张冠李戴,例如“我国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T 18204.1—2000)规定……”中提到的标准号对应的是《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我国《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T 17093—1997)规定……”。

(二)化学反应式、数学公式或数值存在错误

本书稿涉及学科多,化学反应式和数学公式多,少数式子存在纰漏。例如公式(1.4-2)上面的正文表述为“以甲基红-亚甲蓝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中的氨氮(以N计)”,但是化学反应式却误为2(NH 4 ) 3 BO 3 +3H 2 SO 4 =3(NH 4 ) 2 SO 4 +2H 3 BO 3 ,实际上应该是(NH 4 ) 3 BO 3 +3HCl=3NH 4 Cl+H 3 BO 3 。化学反应式CrO 4 2- + 2H + → 2HCrO 4 - → CrO 7 2- + 2H 2 O不正确,因为不存在CrO 7 2- 离子,所以正确的反应式应该是2CrO 4 2- +2H + → 2HCrO 4 - → Cr 2 O 7 2- +H 2 O。对数式lg(( C s - C 0 )/( C t - C s ))存在错误,因为( C t - C s )是负值,所以对数式不成立,正确的式子应该是“ln(( C s - C 0 )/( C s - C t ))”。“ ……用Excel进行拟合获得的直线斜率即为 K La ”公式正确,但是按照此公式绘图得到的直线斜率为 K La /2.303,而不是 K La ,为了前后自洽,必须将公式中的2.303改为1,lg改为ln。“淀粉溶液(0.01 mg/L):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沸水至100 mL……”中浓度不对,应该是“10 g/L”。类似的问题还有“乙酸钠(3 mol/L):称取溶于80 mL无菌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00 mL”中缺少称取的物质及其质量,实际上应该在“称取”二字之后补上“分析纯乙酸钠24.609 g”。再如“(10%过氧化氢):取过氧化氢10 mL,加入20 mL水,混匀”忽视过氧化氢的不同浓度规格,根据前后文应该明确为“取30%过氧化氢……”。

(三)语句逻辑不当

逻辑不当问题有的较为明显,有的较为隐蔽,常见的有句子内的逻辑不当、段落内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甚至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不当。例如“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干热空气灭菌两种。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的灭菌。涂布平板用的玻璃棒也可蘸上乙醇后进行烧灼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干热空气灭菌是利用电热干燥箱,加热到160℃~170℃保持1h~2h进行灭菌。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培养皿、移液管等的灭菌。”一段中“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一句放在句首更符合前后行文逻辑。再如“测定残余固体的重量,与MLSS相减得到……”比较含糊,因为MLSS的值更大,所以应该修改为“测定残余固体的质量,用MLSS减去残余固体的质量得到……”。

(四)概念不妥

有些说法大家经常在口头表达中使用,但是用在书中就显得概念不够准确。例如Cr 6+ 的写法不准确,一般来说,铬在Cr 2 O 7 2- 中显六价,但并无六价的铬离子,所以称“六价铬”更合适,或者写为Cr(Ⅵ),而且文中的Cr(Ⅳ)不正确,因为铬无四价;“被吸附物质”想要表达的准确概念对应于“吸附质”;“98%纯硫酸”提法不正确,应该是常见的“98%浓硫酸”;其他类似的问题还有“苯氰”应该是“苯腈”或者“苯甲腈”、“比重”应该是“相对密度”、“配合物”应该是“络合物”等。

(五)其他问题

书稿中存在一些误拼、错用,例如“桔红色”应该是“橘红色”、“腐植酸”应该是“腐殖酸”、“融化”(常用搭配为“冰雪融化”)应该是“熔化”(常用搭配为“固体高温熔化”)、“无芽胞杆菌”应该是“无芽孢杆菌”、“档位”应该是“挡位”等;存在少数英文拼写错误,例如“Christain Gram”应该是“Christian Gram”、“Fruendlieh吸附”应该是“Freundlich吸附”等;存在个别物种拉丁文名错误,例如青海弧菌的拉丁文名误为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实际应该是 Vibrio qinghaiensis ;存在个别单位标注不准确,例如微西门子每厘米“us/cm”应该是“μS/cm”;另外,个别名词表述在全书各篇章间“长距离不统一”,例如“玻棒”“玻璃棒”混用,按“玻璃棒”统一,少数图片与正文对应名词“短距离不统一”,例如“台测微镜”须统一为“物镜测微镜”等。

本书稿的总体质量不错,但因为涉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几乎所有领域的实验,对于很多内容笔者自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笔者常常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主编钟文辉教授沟通、向其请教。有关标准、参考资料的更新等因为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所以主编在表示感谢的同时立即做了修改,但是对于有些整体性层面的章节编写问题,比如前后章节的同一物理量解释不统一、不准确、或者表达形式不统一等,以及具体的某一细节问题,比如颗粒物的自由沉淀实验是废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实验,本书稿对于沉淀实验的重要物理量沉降速率解释不够清晰、准确,凡此种种,钟教授都会耐心地解答,或与各章作者沟通,协调统一和改进。必须要指出的是,主编也指出了编辑所提不正确意见,从反面保证了编辑工作得当。

编辑的基本功、责任心、编辑实务、知识结构等是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工作和优秀的审读报告的基础,但是只有编辑的自说自话,缺了二、三审的把关,没了作者的反馈,那么编辑工作和审读报告都是一厢情愿、不够完善的,有些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错误。编辑除了练好专业和业务内功,也需要有意识地积极练好编辑—作者沟通等外功。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产出好的编辑加工工作和优秀的审读报告。

参考文献:

[1]钟文辉.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雷群明. 编辑修养十日谈.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陈正雄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编辑》杂志

编辑校对公众号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编辑校对

编辑校对

编辑校对

文章千古事。 “ 写作即成长!”“ 写作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写作教程” (微信号:writer-CN),学习写作技巧。内容权威,来源可靠。

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 :editor-CN

专业知识、国家标准、业内资讯。内容权威,来源可靠。欢迎关注“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editor-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可以读以前的文章。

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

编辑校对:editor-CN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