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专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义乌发展简史全文 【“四史”专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专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

2023-10-08 0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总体框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充分吸收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最新成果和丰富素材,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展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改革,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折不回、开拓前进、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

1

空想社会主义

公元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后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影响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空想共产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但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其关于理想社会的许多构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科学社会主义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自身缺陷更加凸显,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障碍。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着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宝贵思想材料,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图:马克思(左)和恩格斯(右)

3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建立新政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随着革命胜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有急需通过制度来将蓝图变为现实,就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定哪些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等内容制定法律制度。为此,我党诚邀各派635人组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党与各派就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实行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方略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最终成稿于9月29日的政协会议上予以通过。

纲领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及组织原则、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项方针政策做了详细规定。这一纲领是具有根本性质的临时宪法,是党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新政权的制度保障,为党的治国理政确定了政治框架。

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一政治框架虽然为党建立新政权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要巩固新生政权,要使这个饱受战争破坏的国家重拾生机与活力,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考验的重点是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

党仅用三年的时间在1952年底成功的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提前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在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这一过程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

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这是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提出的第一个路线,正是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党首先指导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又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党治国理政朝着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奠定根本的制度基础,为当今中国一切发展可能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

3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成为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大路线是我党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八大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继续探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但它也有局限,未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于建设速度问题,也未能从实际出发,在党的建设上虽然提出反对个人崇拜、贯彻民主集中制但没有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对待知识分子的估计较1956年又倒退了,这一倒退集中体现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图:1957年整风运动的主题

为使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八大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整风。1957年,党邀请派人士帮助开展党内整风,整风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整风过程中,发生了极少数右派向党猖狂进攻的复杂局面,为了反击他们的进攻,6月份整风转向反右派斗争,这种反击和斗争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党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做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扩大了右派的打击面,导致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党的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的正确判断由此改变,这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曲折。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政治上出现偏差的同时,经济上也出现了错误。典型代表就是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经济上的这些政策都带有浓厚的“左”倾冒进的因子,使得本该继续向前发展的经济,越发展越糟糕。1966年发动的,将这些错误推上了顶点。党的治国理政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一同进入曲折发展时期。

●“四史”专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前言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创立和发展,都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的,都围绕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

让我们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辟社会主义新纪元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为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提供了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视野。

在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迈进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给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问题。

理论创新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证明自己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更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革命性地改变和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在社会主义最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三位一体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规范理论的革命性发展,为真正超越苏联模式、跟上时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都是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厘清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初步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科学战略部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0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判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开拓进取,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踏上新进程,走向新高度,开拓新局面,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在社会主要矛盾、目标任务、战略安排和行动纲领等方面对党和国家都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02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科学战略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情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领导好这场伟大斗争,必须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重大命题,对于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部署、有效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

具体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如下。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重大结构变革,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坚定“四个自信”;

社会建设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提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并不断向纵深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努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凝聚了党心民心,党的领导力不断提升,全党理想信念更坚定,党性更坚强。

强化和推进各个方面的发展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这些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100年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结束语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社会主义发展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