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忽必烈南征大理之路:从泸沽湖到石头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丽江到大理路程 重走忽必烈南征大理之路:从泸沽湖到石头城

重走忽必烈南征大理之路:从泸沽湖到石头城

2024-07-08 0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次走了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途经的路线。

这条路线有“元跨革囊”的典故,历史波澜壮阔,风光秀丽,关键是走的人极少:

蒙古三路大军南征大理路线1253,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铁骑从四川木里、盐源一带进入丽江宁蒗永宁。元军在丽江永宁稍事休整后,翻越瓦哈山(大药山)直下金沙江边,到达现云南丽江宁蒗县拉伯乡拉伯行政村(拉卡喜里)。 面对滔滔江流,蒙古军凭借革囊和羊皮筏,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对岸的丽江县奉科乡,丽江纳西族土酋率众迎降,元军随即顺利翻过太子关(原名雪山关门),进入今丽江宝山乡果乐村,再翻越鸣音直下到丽江大具坝,然后挥师进驻丽江坝。

从泸沽湖徒步到石头城,起点落水村,终点石头城,约108公里。

途径永宁镇、嘎瓦垭口、拉伯村、革囊渡大桥、奉科镇、柳青村、太子关。

D1丽江-泸沽湖-永宁镇

行程起点是泸沽湖景区。

早上从丽江出发,坐车到泸沽湖。

大约一点到达泸沽湖。泸沽湖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是摩梭人的母亲湖,也称为东方女儿国。

自大落水村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公路(S207永宁线)开始徒步。

沿湖大概走上六七公里,到了可以俯瞰里格半岛的地方。

往西是竹地海子,这里是摩梭人的村落——女儿国竹地摩梭母系部落。《西游记》中女儿国在现实中的原型据说是地处川西高原的东女国,位于现在阿坝州或者甘孜州,已难以考究。但泸沽湖畔的母系社会是直到近现代都真实存在着的。

傍晚路过女儿国,路边没吃饭的地方,只能继续走去十二公里外的永宁。

路过女儿国

第一天按轨迹是17公里,实际走了20公里。两点半出发,到永宁镇晚上九点。

永宁镇的这座桥叫做开基桥,桥下流过的是开基河。

忽必烈所率的中路军进入永宁时,驻军开基桥上游几百米处的日月和,屯兵休整。开基桥也是忽必烈最初搭建,为开创基业之意。

D2永宁镇-嘎瓦垭口-S208公路

今天起点是海拔2600米的永宁镇,终点是海拔2700米的庄子村,大约21公里,翻越海拔3600米的瓦哈山嘎瓦垭口。

从永宁出来,过开基桥往南,继续徒步的路线,相继会路过阿拉凹、洋坪两个村庄。

远处的瓦哈山像一堵墙在3200米海拔眺望女神山

翻越嘎瓦垭口的这段路迹不明显,岔路很多,多是牧民放牧时走的路,容易走偏。

回望时可以看到泸沽湖

随着海拔上升,从短袖到软壳冲锋衣,再加羽绒服,感受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D3S208公路-格瓦村-拉伯村

这天一路下山,从海拔3300米下到海拔1400米的金沙江边,垂直落差1900米。

太阳比前一天更晒,没有可以遮阳的地方,沿着公路海拔迅速下降。

本应昨晚到的庄子

中午的时候终于走到了有人的村子,格瓦村。

格瓦村住着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和汉族。老板是普米族的,送了当地特产樱桃,临走时还要送我一瓶饮料。

补充完毕,中午一点半重新启程。

摩梭人一家

摩梭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他们除了母系社会结构,还有着男不娶、女不嫁、日暮而聚、晨晓而归的走婚习俗。

摩梭祖母

继续往下沿着公路盘旋下降,就可以远远看到金沙江。

和稍上游些的虎跳峡浑浊翻滚、汹涌咆哮的景象不同,这一段的金沙江是一泓碧波,江面宽阔,温婉如玉。

江边拉伯乡的拉卡喜里是一个宽阔的大缓坡,可以容纳很多人,怪不得蒙古大军会选择从这里渡江。

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所谓革囊,就是用剥下来的完整的牛羊皮,四肢扎紧,充气后当作漂浮器材。蒙古军用这种方式渡过金沙江,就是史称的“革囊渡江”或“元跨革囊”。

金沙江和拉卡喜里

想到700多年前,曾有蒙古铁骑远征到此,看着相同的金沙江水,不禁感慨蒙古大军自漠北草原而来,翻越高山深谷、雪域高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忽必烈所率大军经行山谷两千余里,沿途皆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补给匮乏,灭大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十万大军,最后班师北返的仅两万人:

下西蕃诸城,抵雪山,山径盘屈,舍骑徒步。率义士四十六骑以行,人马道死殆尽。及至吐蕃,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縻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

江边就在就在眼前,走下去还有十几公里的公路。

到了江边的时候又是晚上九点多。

好在这里有酒店,就近住的新龙宾馆一个晚上80块,很便宜。这天一共走了35公里。

D4拉伯村-奉科镇-柳青村

下到金沙江边,天气愈发闷热。

革囊渡大桥

从拉伯村出来一两公里,到了革囊渡大桥。

大桥建在当年蒙古军革囊渡江的江面上,连接起奉科镇和永宁镇。据村民说还有当年的渡江指挥台,不过没有看到在哪里。

革囊渡大桥和对岸拉伯村奉科镇政府立的纪念碑巍巍玉龙 涛涛金江 纳西先祖 源流古羌 筚路蓝缕 凤翥龙骧 古风犹存 奇文呈祥 传承文明 东巴经典 元跨革囊 赤心可鉴 铁马金戈 一往无前 华夏一统 德音永响 民族团结 流芳万象 盛世安民 以誌纪念

这一段会路过很多个少数民族村庄,好像家家户户都养狗,每过一处就引起一阵狂吠,打破一个村庄原有的宁静。

这一路共有彝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几个少数民族。

如果路上相遇,我的口头禅是:“你们是什么民族?”他们的口头禅是:“你要到哪里?”

过了奉科镇往前走一段,可以看见下面的十字型江面处的洛满渡口。

看起来就在对面的村庄,距离似乎不过几百米,但是沿着山谷、山脊绕过去却要走上几公里。

横切路段往下是悬崖,往上是容易落石的岩壁,乱石穿空,山谷的风在耳边呼啸。

下大湾村中大湾村

走到天黑,翻过一段山坡,才能看到远处的柳青村。

夜幕下的太子关,透过轮廓也能感受到它那难以逾越的气势。

D5柳青村-太子关-宝山村

今天,要从柳青村走到终点石头城,全程约18公里,快的话搭车回丽江,再乘飞机回上海。

这段很多悬崖和横切,不断缓坡爬升,偶有穿过树林的路可以休息。

穿过几片小树林就可以看到前方的太子关。

悬崖下面是金沙江太子关下

太子关,原名雪山关门,因当年还没有成为大汗的忽必烈曾翻越此关,后更名为太子关。忽必烈是在蒙哥汗死于攻钓鱼城之战后才在与阿里不哥的争夺中坐上大汗之位的。

太子关是一整座石头山,而这座石头山直插入南北走向的金沙江中,两侧都是无法攀爬的断崖面,只有太子关垭口可通过。对此地势有着“人走三个月,鸟飞十八天”的说法,可以说是天险。上世纪60年代,奉科乡和宝山乡两地人在太子关人工凿穿山壁,打通了一个90米深的山洞,使得不需要翻越也能连接两地。

当穿过幽暗阴森的山洞,眼前便豁然开朗,金沙江尽收眼底,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令人心醉神迷。

从90米深山洞下来,经过一小段较崎岖的山路,很快下到第二个山洞。

60米山洞下面的老虎嘴

最后的一段路,是整个一百多公里路程中最难走的。

在太子关的山壁上横切,都是悬崖,很多路段是沙子和碎石,多处有塌方,经常进退两难,比较考验心理素质。

斯人如彩虹回望太子关

在太子关看石头城很近,走下来应了一句话:望山跑死马,实际相隔非常的远,绕过几个山谷,有十公里的山路。

黑灯瞎火走错路,走到了宝山村去了。

D6宝山村-石头城-宝山乡-丽江

一早从宝山村走去石头城。

这便是建在一整块石头上的石头城

石头城有很多客栈、饭店,进去像个迷宫。村里石阶崎岖不平,交通工具还是马,路上马粪很多没人清理,和我想象中的千篇一律的古城有很大区别。

历时五天多,总归走到终点了。

宝山石头城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境内,始建于宋末元初。南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经宁蒗永宁直抵金沙江边,纳西族酋长阿宗阿良到此降迎。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宝山县。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始设宝山州,属丽江路宣抚司,石头城隶属于宝山州。石头城建在一块突然隆起的完整的蘑菇状天然岩石上,面积约0.5平方千米,三面为悬崖峭壁,东面石坡直插入金沙江:石头城依靠天然屏障,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在东、南两面筑城墙,设东、西两座城门可供出入。城内居民建筑依石而建,部分居民从墙壁、柱、磉、楼梯到床铺、水缸、灶台、桌凳皆就原地岩石修琢而成。 旅行 户外 徒步 云南 丽江

© 本文版权归 风的始发站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