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位家长说了大实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原因 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位家长说了大实话

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位家长说了大实话

2023-12-25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文标题: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位家长说了大实话

写在前面:

Hi,读者朋友们,好久不见。这一年变化太多,all in 在全新的事业中,停更了很长时间,非常抱歉。

最近因为豆姐转到了国际化学校,越来越多的朋友找我咨询“国际化学校”这事儿。

对待教育我一向认真,所以,在断断续续解答朋友疑问的时候,我就想过动笔分享,但最终还是决定观察一下豆姐真正走入国际化学校的状态,有了切身体验后,才开始动笔写下我的“国际化学校”探索之路,聊聊我的感受跟经验。

提示:这是一篇干货满满的长文,跟很多公众号看国际学校的角度有所不同,大概需要10-20分钟阅读时间

豆姐半年前从八一实验小学(省一级公立小学)转去了新侨学校(新加坡华中校群境外开设的第一所国际化学校),这半年来,经常有妈妈来找我聊起这事,大多都在问:

你们家都在那么好的省一级小学上学了,怎么还转学?

豆姐是个小学霸,为什么要转学?

什么时间转到国际化学校比较合适?

去国际化学校,如果不合适,还能回头吗?

那么多学校,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选择了新侨?

做第一届创校生,不就是小白鼠吗?你不担心自己孩子成实验品了呀?

我们家孩子适合去国际化学校吗?

其实让豆姐入读国际化学校,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选择跟决定,我的国际化教育探索之路,在豆姐读小学前就开始了。

我的第一次国际化教育探索

——豆豆报读小学前

一切围绕教育目标

一切围绕教育目标

我们家对豆姐的教育目标是希望她可以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去享受学习的快乐,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成为一个有格局、有个性、有思想、有担当的女孩儿。也希望她能看到人生有很多选择,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并为此而努力。豆姐也有一个愿望——跟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因此,上小学前,我们没有给她报任何学习班,只做3件事,那就是阅读、运动和旅行。阅读使人明智,运动使人阳光,旅行使人豁达。

暂时放弃国际学校的原因

在豆姐上小学前的一年我开始认真思考,该让豆豆读什么学校才能继续按照我们的教育目标前行?其实我和豆爸都是中国高考的受益者,我们对此是感恩的。

但时代的进步也让我们意识到,这种标准化选拔规则下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满足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个性化要求。

所以,我开始关注强调全人教育的国际化学校。我的好朋友就是国际教育的圈内人,所以,我有幸跟着她快速了解了这个不一样的教育圈子,对国际化学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着实长了不少见识。

大家经常聊起的“国际学校”,其实按照生源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纯国际学校,又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持有国际学校资质,无学籍,只招收外籍学生,纯英文教学。

二、国际化学校,持有民办学校资质(部分也持有国际学校资质),可同时招收中国籍、港澳台籍和外籍学生,有学籍,教学方式多为“国家9年义务教育”+“国际化课程”双管齐下,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第一次的探索,因为2个关键点让我把去国际学校这事儿按了暂停键

(一)国际学校普遍在郊区,每天奔波在路上,孩子辛苦,2个多小时的时间也挺浪费的。如果住宿,孩子太小,家庭陪伴的缺失也是不可取的。

(二)国际学校的中文教育普遍偏薄弱,而作为中国人,必须学好中文和中国文化,这语文基础要打好。

而那时的豆姐对于学校的认知还是模糊的,于是我们权衡之后就替她做了决定,按部就班地让豆姐入读家门口的公立小学。希望传统教育能够帮助豆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打好语文基础。

在公立学校就读的状态

豆姐很快适应了传统轨道的教育方式,遇到了不错的班主任,交了很多好朋友。

但是,我越来越发现本来古灵精怪脑子里装着十亿个为什么的小丫头,眼里越来越没有光,思维越来越死板。

虽然对于她吊儿郎当的学习状态,我也忍不住吼过,可我知道她并不是不想学习,相反她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

有一天豆姐跟我说:

妈妈,我跟你说实话,我在学校找不到学到一样知识的快感,那些死知识,我自学或者上网也能学会的,我上课大部分时间在神游,这不是我想要的教育……

我再一次意识到传统教育已经对豆姐的求知产生了局限。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跟豆姐说:

妈妈帮你去找你想要的教育,但人不可能事事如意,你要证明,你可以适应任何环境。

那么,你要给我看到你在不认同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成绩也可以拔尖,那我就可以相信,你不是为了逃避频繁的考试和大量的作业而离开。你能做到我就同意你转学。

豆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的条件。

那次对话之后,我重启了我的国际化学校探索之路。

如果第一次是属于科普式大而全的了解,这次就是深入细致的调研。在我为豆豆选择国际学校的过程中,她也兑现了她的承诺,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

总结:

转学不是因为公立学校不好,也不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更不是因为一心奔着出国,而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学习的多维度需求,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我的第二次国际化教育探索

——找到适合豆姐学习、成长的国际化学校

基于国际学校考察的维度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更没有完美的学校。所以如何才能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我一直在思考。

对于国际化学校的选择,我先整理出自己的筛选原则:

第一,我不希望教师的流动性太高,尤其是外籍老师;

第二, 我不希望学校宣传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差距太大;

第三, 我不希望学校在倡导快乐教育的理念下,只有快乐,看不到教育;

第四, 我不希望学校把孩子教成了香蕉人;

第五, 我不希望后勤服务有健康及安全问题;

第六, 我不希望学校急于商业逐利而造成管理团队及教师团队的质量没有保证。

基于豆姐自身条件及发展规划的维度

为了找到真正适合豆姐的学校,我回归到豆姐本身,首先问了孩子对学校的期待。

豆姐说:

我想要可以热烈讨论的课堂,知识很丰富的老师,有很多很多书的图书馆,专业的恒温泳池,玩很多运动项目,还需要一个琴房。

然后,我又仔细分析她自身主要学科的情况:

豆姐酷爱阅读,传统教育也给予了她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豆姐的语文底子没问题,应该也具有中文自学能力。且从功利点的角度看,国际学校的升学路径,语文并不会考得那么难那么细。所以,语文教学稍微薄弱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数学方面,豆姐没显示出天才少年的水平。小学的数学99/100分,说实话,靠记忆力和认真程度更多一些,而不是数学思维。而我认为数学培养的是一种底层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等,这事豆姐自己搞不定,需要好的老师的启发引导。所以,数学教学我不能容许很水。

国际学校的英语还担心吗?是的,虽然在国际学校外教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多,但学术英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是只靠跟外教多聊聊就能提升的,学校在对于学术英语的培养上是如何设计教学体系的,这点很重要。对于英语基础千差万别的学生又如何因材施教也是个难题。所以,英语教学我会非常重视。

带着种种思考,我开始了跟国际化学校频繁打交道的日子。

我以为我弄清楚了自己的需求跟要求就能够更容易筛选出我想要的学校,但很长一段时间我犹如在迷雾中前行。

满目都是雷同的信息,差不多的办学理念,来自同一个体系的课程,强调的优势几乎是所有国际学校都拥有的优势,能与我需求相匹配的有效、有用信息实在太少。

在那个时候我时常想,真的有符合我的期望又适合豆豆的国际化学校吗?我想要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内在的骨骼。

我与国际化学校的Q&A时间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想问,那去国际考察,要如何问问题才能知道学校好不好,适合不适合呢?

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学校开放日,跟学校的招生老师、工作人员以及校长多聊聊,比如现在豆姐就读的国际学校我就去了至少三次,每一次沟通都让我对学校办学的宗旨、教育的方式、经营的模式等等有更清晰的了解。

接下来,我就讲讲我在新侨的三次访问经历吧。

第一次,招生办老师接待了我,先给我介绍了学校的总体情况并看了相应的视频。我问了很多问题,重点如下:

1,董事会给你们的招生要求是什么?

2,学校近期和远期的财务KPI指标是什么?

3,学校各项设施的建成时间规划是怎样的?

4,新方和中方的管理分工是怎样的?

5,学术管理团队什么时候到位?

这次询问之后,我又找新加坡的朋友打探了一下,了解到华中在当地是非常不错的学校。

这个项目是中新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区建设中新知识城时就签下的重点教育项目,从股东、董事等治理结构来看,不是个纯商业逐利的项目。

于是,我就跟招生老师联系,希望下次可以去见一下新加坡派来管学科教育的校长。

第二次,我见到的校长是新加坡华中派来的黄督学。这是一次跟十几个家长一起的小型沙龙,因为人少,交流的很深入。我问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1,学校的教学特色是什么?

2,英语教学是如何设计的?

3,中文学习在新侨如何开展?

4,对孩子的考评体系是如何设计的?

5,如何招聘选拔老师?

6,学校如何督导老师的教学开展情况?

黄督学的回答打动了我:

1,新侨的特色之一就是数学,立志打造数学强校。中国的数学很强,更强调逻辑,严谨性;新加坡的数学也很强,更强调应用。

这两者在新侨形成了有机结合。而且这个学校的管理团队大多是数学老师,整个数学教学组都很强。这一点,让我眼前一亮!

2,英语对标新加坡华中本部学生的水平,以此为目标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简而言之,绩优者和基础弱的孩子都能“开小灶”。

拓展性素质类培养学科由欧美老师执教,但英语课的老师从新加坡引入,因为他们在对中国孩子如何学好英文方面是最有经验的,这是个务实的选择。

3,语文老师的选择,会考虑老师的中西文化融合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在国内学校的语文教学经验,来保证老师理念上的包容性和基本功的扎实性。

这个选择方式我还是很认可的。督学也强调了新侨的中文教学是要让孩子理解中西方文化,也能用“亚洲主张 影响世界”。

4,关于作业和考试,黄督学说,如果孩子送到这,想的就是可以轻松玩的,那就不要来了。

会有作业也会有考试,只是我们的作业和考试会比较多样化,不会都是标准答案。但是该背的基础知识还是要背的。

5,关于招聘,一方面,新侨提出中外老师同工同酬,这在国际学校圈应该是一股清流了。

以我的不完全认知,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工资较高,中教薪资较低,所以招不到也留不住好的中教。中教人才在国际学校是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对于海外老师的引入,除了考虑老师自身的能力之外,会寻找他们的配偶是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广东的,也就是说,是那种考虑在广州安家的海外老师,这对于海外老师的稳定性是个不错的思路。

还有一个亮点,黄督学说,华中的老师有个特质,就是很敬业,都会主动的加班加点给孩子辅导补习,他在招聘的时候会特别看重老师的敬业和对教育的热爱。

6,黄督学会带督导团队每天巡班,记录各科教学情况,跟老师及时沟通,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落实,并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的教学体系,来尽量规避教师流动性带来的教学稳定性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位校长如此务实的跟我讨论教学细节,而不是只谈理念情怀。这让我心里很踏实。

那么,我当然也会画个问号,校长说的到底能不能做到呢?

于是,我就开始一路关注他们的招聘情况,因为这一切的实现还是要靠老师。我隔三岔五的就问问,学校最近又签下什么老师了?

同时,我也去找身边做过创校生的家长朋友了解,做第一届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好处?

我的逻辑是:看看最糟糕的情况会怎样,是否能接受?如果最差的状况都能接受了,心里有底了,那就不用担心了。

当时,朋友跟我也说的很实在,问题主要就是需要磨合,老师和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彼此了解,所以教学上会有一段时间的调试期;还有一些后勤服务开始跟不上,会有点混乱。

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刚建校,学校不惜成本投入,要做口碑和品牌嘛,师资团队质量高,人数多,学生少,所以孩子会得到的教学资源很丰富。

第三次(距离第一次有半年之久),带豆姐去做测评。孩子们参与测评的时间,黄督学和中方校长,以及招生老师就在家长等候区跟我们聊天。

我再次问了几个问题:

1,教师招聘的进展怎么样了?目前已经到位的老师是哪些?

2,学校在运动方面的特色是什么?

3,在校的课程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当听到校长列举数位优秀的老师的时候,我看到豆姐的眼睛在放光。

当听到这里的运动特色之一是高尔夫课程时,豆姐更是开心不已。再听到校长介绍这里丰富的课程体系,豆姐更是兴奋。

有趣的是,新侨没有午睡时间,豆姐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她一直就不喜欢午睡。

等学校开放日,看了学校的各项设施,豆姐就更坚定的认为,就是这儿了。

因为这里有豆姐最想要的图书馆和恒温泳池,并且这里的餐饮服务集团是有口皆碑的国际一流大公司(不想做广告,就不说公司名了),吃是不用担心的。

总结:

选国际学校,关键看学科教育抓的如何,另外就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化诉求去看是否匹配,一般硬件都是不错的,不用重点关注。

国际化教育初体验

豆姐在新侨已经度过了半年时光,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第一、 豆姐说

豆姐说,饭堂太好吃了,我都成小猪了。

每天三顿饭,三顿点心,各国美食花样繁多,而且有专业营养师给我们搭配呢(能让被大厨姥姥宠坏的豆姐认为饭好吃,真是不容易的事)。宿舍的床垫枕头好舒服啊。(详见:从“食欲”到“食育”:在美味的料理中健康成长)

豆姐还说,老师们上课都好好玩,为什么一天只有24小时,都不够上啊。比如,A老师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B老师就是戏精本精,C老师好酷又很会教,D老师去过好多地方好想以后跟她一起去探险……

豆姐又说,老师们都好有爱啊。

比如,生活老师好温柔,每天早上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来拍拍我们叫起床。医务室的老师好漂亮,笑起来甜甜的。课间玩耍老师都会提醒记得多喝水啊……

因为这份爱,豆姐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述校园里关于爱的一个个小故事(点击查看:《懂得关爱》)

豆姐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吗?

豆姐说,有些同学不爱学习,还拉着我别学,我不喜欢这样。

豆姐还说,送洗的衣服经常找不到了,大家都丢过衣服。还是自己洗好了。

豆姐又说,图书馆什么时候能开啊,急死我了。小学部的书不如中学的好看,我要去中学部借书。还有恒温泳池怎么还不开,我好想每天去游泳啊。

第二、 作为家长的感受

我看到了一个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的豆姐——

10年的夜猫子变成了每天早睡早起的好宝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会自己洗衣服,吃饭会主动去拿碗筷,吃完饭会把凳子摆好……诸多的生活细节能看到学校教会了孩子生活自理。

我看到了一个有自驱力的豆姐——

第一学期选兴趣班,豆姐选了数学。我很纳闷,没发现豆姐有这兴趣爱好啊。

豆姐跟我说,我们学校数学老师很牛的,我数学不够好,要老师给我加强啊。

上了大概2个月学吧,豆姐周末拉着我去书店买习题册,我说你以前不是很排斥做那么多题吗?豆姐说,这不一样,以前是被要求做,现在是我自己想再做点题。

豆姐还给以前的语文老师打电话,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有点浅,我想要你上课的课件自己再学学。搞得老师感动了好一阵子。

豆姐会找我跟学校协调,弹琴的时间不够,琴房的开放时间能不能延长一会儿……

我看到了学校教学上下的功夫——

因为是新学校,大家都是插班生。国际学校来的孩子普遍英语强语文弱;公立学校来的孩子又反过来。所以,老师的教学难度怎么把握,确实经历了一段磨合期。

目前英语的分层教学和语文的基础辅导也逐步展开,跟不上的同学由学习中心的辅导老师跟班现场指导或单独安排时间补习,学的好的孩子老师也会给与更有挑战的学习任务。

UOI探索课是豆姐最喜欢的课程了,看看5年级研究的部分主题:人类文明,共享地球,中古古代科技,作为一种表达形式的时尚……

探索课作业都要自己查询资料,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写报告,豆姐每次都做得津津有味。

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都是可以给到惊喜的。老师各有特色,非常专业,也都很有趣。

比如体育课,每周的体育课会分为体能课,球类专业课和特色课。体能课堪比健身房千元私教课的专业度,每个阶段会安排孩子们学习一项球类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让孩子们可以把所有球类运动学一遍,并有高尔夫和马术特色体验课穿插其中。

我看到了学校在孩子生活方面照顾的用心——

孩子不在身边,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以校车为例,每一条线路一个微信群,由一名跟车老师专门负责,非常热情也很细心,信息同步很及时,路上会及时分享位置地图,提醒下一站到哪,会确保家长来接,才让孩子下车,看到孩子行李多,都会帮忙。让家长很安心。

新侨的老师们真的都好有爱,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加班加点似乎也是新侨人的常态。不论晚上还是周末,找老师沟通,都会马上反馈,且很快落实到位。

回顾学校对于招生时的承诺,除了图书馆和恒温泳池的开放时间有所拖延之外,其他都在践行着。

总结:

新学校的确有磨合期,会耽误一点时间。但学校的整体氛围,教学安排和后勤服务都让人比较满意,与前期宣传并无较大差异,是个踏踏实实做教育的学校。 目前来看,这一次的国际化教育的选择,是个皆大欢喜且超出预期的一个决定。

我的经验及建议

适配性问题——适不适合去,多大去

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也不同,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学校,适合最重要。到底什么样的家庭适合让孩子去国际化学校呢?

第一,价值观适配。

家族里就有不少出国留学的案例,或者父母本身是海归,或经常出国,在比较国际化的企业或组织工作,见多识广,也了解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与其是一致的,并且对孩子未来出国留学的教育路径和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径是非常清晰的。这样的家庭送孩子去国际学校是心里有底的。

父母在心里有纠结、有迟疑的,先别送。因为去了国际学校,想再回到国内教育体制里参加中高考,是不现实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内卷,也不要轻易决定去国际学校。其实,哪里都有竞争,只是竞争的表现形式和时间点有所差异罢了。

第二,经济舒适度。

父母在心中抱有“花这么多钱送她去国际学校,如果还学不好,拉出去毙了算了”的想法,或者会因为国际学校的开支而对孩子在校的成绩、表现有所苛求的,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开支的,这项开支有可能就超出了家庭经济舒适度,建议慎重考虑。

不要把教育当作一项投资,期待高投资高回报,把教育当成是一项消费就好了。我们的孩子千差万别,未来变幻莫测,尤其是国际学校成本不低,如果用金钱去衡量,孩子未来赚不回相应的收益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多大去国际化学校这事确实也因人而异,我先说说豆姐的情况。豆姐是5年级转入国际学校的,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呢?

第一,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如果初中再转国际学校,初中比小学一下多了很多主科,大量的课程使用英文授课,对孩子来说,如果英文不足够好,那会影响其他学科本身的学习。 同时,人的思维方式是有惯性的,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孩子的思维方式需要一个扭转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发生在学习压力较小的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会比较从容。

第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毕竟国际学校相对宽松,家长很容易心里没底,怕孩子彻底放飞。 所以,我是通过公立学校和家庭陪伴的双重训练达到孩子已经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才去考虑送到一个更强调自主学习的国际化学校。

第三,中文底子先打好。这个是我反复强调的问题,中国人必须读懂中文,这个懂包括对字词句的基本认知,也包括对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解读。 所以,我是在观察到孩子的语文学习状态和阅读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放心让孩子去国际化学校的。

第四,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豆姐在4年级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渴望独立,并希望有自己的空间的需求。希望自己上下学,希望自己关上门在房间里学习和玩耍,有跟好朋友之间的小秘密等等。 同时,在生活上也表现出了自立性。这让我觉得她具有去寄宿的能力了,也是她想要的生活。

第五,小升初的特殊性。面对现实中的小升初,我可以预见5-6年级在公立学校的学习状态,可能很多精力用在复习以及不好言明的奔波中(大家都懂的)。 这在我看来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并且周边的氛围也都关注在小升初上,空气里弥漫着焦虑和紧张情绪,缺乏松弛感。 孩子这个时间段像海绵一样可以学很多知识,不着急备考,不着急竞争,内功更重要。

所以,我更希望她用这两年的时间去学好英文,为初中多学科英文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多运动,多尝试不同的东西。用豆姐最近常说的话:“就是玩,学习很好玩啊”。这就对了。

如果你跟我的教育理念是一样的,那么,5-6年级转学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当然,这事因人而异,多大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答案。我的这些判断标准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

总结:

如果你的家庭价值观与国际化学校的全人教育思路一致,且经济上的支出不会让家庭有压力,就可以选择去国际化学校。 多大去就得看孩子个人的状态和家长的放心程度了,我认为5-6年级是不错的转学时间点。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是因为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一位长者跟我说过,当你老了,你就会感受到有再多财富都不如孩子过得幸福。

这5年来,我对孩子教育路径选择以及基于这个选择的引导上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同时,也感恩爸爸和我的价值观是契合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这是另一个教育话题,这里不赘述)。

现在,豆姐基本进入自运行轨道,家庭需要给她的就是爱和支持。这是非常舒服的一种状态。所以越早做好教育规划,对孩子对家长都是越好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的教育选择有所启发。

原文标题: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这位家长说了大实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