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冷漠无情?问题就出在这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管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冷漠无情?问题就出在这里!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冷漠无情?问题就出在这里!

2024-07-12 1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时,他的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台下的观众一片哗然。

而一旁的父亲,表情既尴尬又无奈。

问及原因,才知道男孩因为对父亲不满,即便二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却一直是形同陌路。

我不禁想问:现在的小孩到底是怎么了?对父母可以不闻不问,漠不在意。

曾有一家机构在网络上就“亲情淡化”问题,针对中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 有学生说不能准确写出父母的姓名; 76%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

不知道作为父母的您,看到这样的结果,心里作何感想呢?

现今,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沉迷自己的世界,与父母关系越来越冷淡,甚至拒绝与父母沟通,把父母当成“敌人”。

朋友问道;记忆中那个从小热情开朗、天真有爱的孩子,为何变成了一个冷漠的人?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冷漠的孩子,其实是父母一手养大的。

孩子冷漠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找到孩子冷漠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看以下几个小故事:

(1)溺爱

看到一则新闻,让作为家长的我感到生气和痛心。

一名父亲因为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就在金钱使用上对女儿百依百顺。

上个月,女儿要求买一双2000元的AJ鞋,但被父亲拒绝了。

于是,14岁的她对父亲充满怨恨,拒绝沟通,还赌气离家出走了...

这就是溺爱的结果。

很多父母抱着富养孩子的思想,不舍吃穿,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甚至给予特殊待遇。

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却没能换来孩子的感激,反而被认为理所应当,一旦有求不应便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溺爱,是让他们心灵冷漠的罪魁祸首。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

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是啊!这不就是把孩子从亲人养成陌生人和“仇人”么!

(2)严厉

北大骄子王猛,从小成绩优异,但他却一直在干一件背离父母的事情——考北大远离父母。

可是,北大还不够远,毕业后他留美出国,逃到更远的地方,甚至拉黑父母,拒绝回家过年,还公开了给父母的万字决裂信。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白眼狼”行为实在是太冷漠无情了!

但面对质疑,王猛并没有感激父母为他铺平了前行的道路,也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反而认为父母是“自作自受”。

父母挖空心思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赢得孩子,反而将他越推越远。

这种用痛来领悟的爱,抱歉,孩子既承受不起也悟不出来,只想要逃离。

(3)家庭冷漠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冷漠无形中教会了孩子成为冷漠的人。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情绪急救》一书中提到过著名的扔球实验:

A、B、C三人玩互相扔球游戏:A把球扔给B,B扔给C,C再扔回给A。

一开始,三个人很融入,但渐渐地,B、C故意只在他俩中间传球,A被两人冷落。

研究者通过核磁成像对A的大脑进行观察,发现得不到传球后A的大脑中反应剧烈的区域,与肉体遭到重创的区域非常类似。

孩子被冷落和忽视,和抛球实验A的感受是相似的。

孩子想跟你玩时,你在忙工作; 孩子需要被肯定时,你在刷朋友圈; 孩子想与你分享心情时,你却在喋喋不休地打电话……

孩子对你的热情,被浇灭了无数回,再浓烈的兴趣都会变淡。

被冷漠重击后的他,就成了你不认识的孩子。

从亲人到陌生人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别再打着爱的名义,培养“无情”的孩子。

孩子冷漠?

父母这样做就对了!

前几天,家长群里,有家长在吐槽,自己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孩子漠然相对。

一位妈妈这样说:

“别说像小时候那样热情地扑过来迎接你,有时连招呼都不打,继续做他自己的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群炸开了锅。

有家长说自己有时感冒生病了,孩子连问都不问,继续玩他的; 有的说在家跟弟妹争宠吵架打架,完全没有当哥当姐的样; 有家长说,孩子大了有他们的世界,只要成绩好,其他可以忽略……

看着他们的吐槽,我也借机反思着:孩子如此冷漠,我们父母该如何是好呢?

(1)别太当他们是孩子

在《老师请回答》节目中,一位学生给那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建议道:

叔叔,不要把他当成你的儿子,请把他当成一个17岁的小伙子,当成你公司的员工,重新认识他。

是的,总把他当孩子,他会沉浸在孩子的待遇里,真的会长不大。

同样地,别总当自己是权威的父母。

承认自己的不足,能向孩子道歉,向孩子表达需要帮助,也是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到被肯定和被需要。

(2)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

心理学上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叫“投射效应”。

它解释了父母以己度人,认为为孩子做的一切,孩子都应当理所应当接受,得到的只不过是“自作自受”“一厢情愿”而已。

换个角度来想,试想: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怎么做?我需要什么?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看到孩子真实的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这便是真爱。

与孩子保持心灵默契,知道孩子真正所想,才能让孩子有回应爱的可能。

(3)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学习感恩

作家德莱塞说: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有的家庭看似和平,却处处藏着矛盾,有的家庭却常年争吵不休。

孩子要长期适应这样的家庭氛围,哪里有机会学习感恩?

停止争吵,停止在孩子面前责骂和冷战。

《小欢喜》里英子原本有完整的家庭,但后来经历了父母离异。

为了离女儿更近,英子爸悄悄搬到英子家楼下,悄悄地照顾女儿。

即使父母关系不再亲密,三个人仍然能相处和睦,英子也感受到父母为她的付出。

感恩是从小通过语言和行动中学习的。

亲情能把孩子推远,也能把孩子从远方拉回来。

毕淑敏说: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

不要抱怨孩子冷漠,不懂爱,爱与被爱是铁柱磨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就像孩子小时候从爬到独立行走一样,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陪伴,正确的指引,需要反复沟通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爱与被爱亦是一样道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