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消失的华夏文明分支!2000多年后,为何在苏门答腊发现他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古滇国会消失 一夜消失的华夏文明分支!2000多年后,为何在苏门答腊发现他们?

一夜消失的华夏文明分支!2000多年后,为何在苏门答腊发现他们?

2024-07-10 0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漫长的华夏文明中有这样一种文明,它曾经出现于两千多年前,但却又突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历史书籍还是文献资料,都再也找不到它的存在,它就是古滇文明。

唯一能够证明古滇文明存在的证据就是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古滇人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谜团。

古滇人究竟有没有后裔?他们又是如何一夜之间消失的?这些都无从得知。

然而却在2000多年后,有人称苏门答腊岛发现了古滇人的后裔。

那么,苏门答腊岛的这些人是否就是古滇人的后裔?

他们究竟是如何从云南来到了苏门答腊?这其中又隐藏着何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 苏门答腊岛的秘密· 】——»

巴塔克族群已经在苏门答腊岛生活了很长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巴塔克族群就是地道的印尼土著。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巴塔克族群仅仅是生活在印尼,包括风俗习惯、建筑风格都与苏门答腊岛其他土著毫无相似之处。

经过研究发现,巴塔克族群与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古滇族却极为相似,巧合的是,古滇族早在西汉后期就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不见了。

但令史学家感到疑惑的是,中国的古滇国遗址与苏门答腊岛的距离相差近三千公里,古滇族人又是如何达到这么远的距离,实在令人费解。

事实上,如今的巴塔克族依然保留着族内有一名有权势的女性负责和主持族内的大小事务,而且只能是女性。

这一点,与苏门答腊岛的所有土著族群都不一样,巴塔克族在苏门答腊岛是拥有着一定的地位的,从其地理位置上就可以看出巴塔克族十分英勇善战,否则根本不可能盘踞在最大湖泊附近。

早前,我国历史学家在研究古滇国文明时曾猜测古滇人的后裔究竟是谁,他们是否融入了其他民族。

针对这一系列的疑问,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首先,历史学家猜测或许是佤族。

古滇国的青铜器上有大量的人祭场景,而佤族又是唯一真正有人祭习俗的少数民族。

但当考古人员打算进一步展开研究时,却发现佤族的祭祀与古滇人的祭祀并不相同,于是将佤族排除在外。

而最大的不同在于,佤族的祭祀长老为男性,但古滇人的祭祀首领则为女性。

随后,花腰傣族也被认为是古滇人的后裔,但花腰傣族的建筑风格却与古典民族的建筑风格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古滇人居住的房屋类似马鞍形,但花腰傣族却并没有这种建筑。

考古人员只得作罢,他们并未死心,决定将目光放在西双版纳地区。或许古滇人在当时一路南下

最终逃往400公里后被当地的其他民族所同化,但随即这条线索也被否定,因为调查组得到了一个更夸张的线索,远在1000公里以外的越南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青铜器,石寨山铜鼓。

考古专家立即前往越南,越南考古专家表示早在1924年,法国的考古队就曾在东山县发掘出类似的青铜器。

当时法国人认为这些青铜器来源于越南的古老文明。

而越南专家则认为是古代云南人逃到越南后在这里重建了文明。

但是,如此远距离、大规模的迁徙真的有可能吗?

更重要的是,越南虽然出土了铜鼓,也有东山文化,但依然找不到他们的后裔,越南的各民族从未住过上宽下窄的山墙房。

眼看真相越来越模糊,柬埔寨又声称发现了古滇国遗址,原来柬埔寨也出土了数枚石寨山铜鼓

但这些铜鼓也仅仅能证明古代云南人可能从越南迁徙到了柬埔寨,但无法证明古滇国人在此生活过。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未令考古学家放弃,反而更加坚信一定能找到古滇国人后裔的决心,就在此时,突然有人称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发现了古滇国的后裔。

当考古人员登上苏门答腊岛的那一刻,就完全被巴塔克族的一切所吸引,无论是建筑、舞蹈还是服饰都与滇国青铜器上的描绘一模一样。

房子周围横梁上也都布满了精致的图案和花纹,广场中央的柱子上刻着人头,几乎与古代云南青铜器上祭祀战俘柱子一模一样。

经过研究后发现,巴塔克族的舞蹈形式也极为特殊,而这完全是古滇青铜器的复刻。巴塔克族人还有一项与古滇人极为相似的习俗,名为二次葬。

所谓二次葬就是指当人死后会先将其葬于土中,等三、五年后再将其挖出进行第二次下葬,而第二次下葬往往更加隆重。

这种习俗古滇人就有,而且与巴塔克族人一样。在巴塔克族人看来,人死后经过二次葬才能圆满。

难道,古滇国人真的跨越了近三千里来到了苏门答腊岛并在此生活至今?

«——【 消失的古滇人· 】——»

关于巴塔克族是否就是古滇国人的后裔并未得到确切的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古滇人确实在西汉后期彻底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不见了。

关于古滇人的记录,第一次出现在古代史书中是司马迁的史记。书中记载,在夜郎西部,滇是靡莫众多部落中最大的一个部落。

头戴魁结、农耕、有固定定居城池,第二次出现是西汉元丰二年,汉武帝发兵滇国,滇国不战而降,汉武帝赐滇王王印,将滇列入了汉朝的版图,允许滇王继续管理臣民。

而这一次,是我国古籍中最后一次记载古滇文明。

此后不久,滇国就从中国史记中彻底消失。而滇国究竟为何消失也一直无人得知。

直到20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才陆续在云南地区挖掘出大量的青铜器。

而这些青铜器都非常形象的记载了该文明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习俗。

考古学家根据青铜器的出土位置和历史记载成功推断出这批青铜器就是古典文明所留下来的。

这批青铜器的样子十分奇怪,它共有127个小人物、各种动物和建筑物,从未有人见过这种类型的青铜器。

刚刚被挖出来时,青铜器内部甚至还有声响,考古学家打开了青铜器皿,发现里面居然还保留着300多个贝壳,而这些贝壳是印度洋贝壳。

事实上,印度洋贝壳饰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只有到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后,才有国家向明朝进献过这种贝壳饰品,而汉朝的滇王又是如何得到的?

有人提出两种假设,或许当时的古滇国领土面积已经延伸到了印度洋,并已经开始了海洋贸易,苏门答腊岛的巴塔克人就是这一期时期迁徙到这里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证明古滇国是一个横跨东南亚的大帝国,但在中南半岛上的汉朝古墓,却并无滇国,因此,这一假设并不成立。

而另一种假设就是滇王曾经派人修建过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作为中国西南部的商业道路能够抵达南亚与西亚。

而这些贝壳很有可能就是通过茶马古道运进来的。

滇王的墓葬中确实有一些西亚的物品,这种假设似乎也能说得通。

而这也证明了滇王时期的贸易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也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毕竟在古代云南的茶叶确实是硬通货。

如果滇王时期商业如此繁荣,又为何会搬迁至远在三千里以外的苏门答腊岛?这又该如何解释?

而关于滇族的迁徙,历史上也无任何资料记载,考古学家只能依靠仅有的史料以及挖掘出的文物进行分析。

«——【 DNA对比· 】——»

为了彻底解开这一谜团,考古学家决定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加以证明,而DNA检测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于是,专家学者决定将巴塔克族人的DNA和古滇人的DNA进行对比实验,这项实验由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古代DNA实验室完成,试图从遗传学特征的角度判断巴塔克族人与古滇人的关系。

而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古滇人的族源。

即便古滇人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不再属于那个民族的情况下,也依然希望可以追踪溯源。

很快,巴塔克族人的DNA从复旦大学数据库中被提取出来,再次证明了巴塔克族人确实与古滇国人的DNA十分相近。

而接下来最难的是如何提取古滇人的DNA,由于古滇人的墓葬位于山顶,受酸性环境的影响极大,所以生物学家在已经找到的古滇人遗骨中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DNA。

至少,从现有的条件来说,无法拿古滇人的DNA与巴塔克族人的DNA进行对比。

也就是说,一夜消失的古滇人是否真的到了苏门答腊岛,巴塔克人是否是古滇人的后裔依然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

关于古滇人为何消失的秘密依然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明,也相信终有一天古滇人的神秘面纱将被揭开,一切谜底也将被解开。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