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次俄军失败了以后,最大的输家可能是美国人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俄罗斯想加入北约呢 为什么说这次俄军失败了以后,最大的输家可能是美国人呢?

为什么说这次俄军失败了以后,最大的输家可能是美国人呢?

2023-01-11 1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多月的时间了,目前的战事发展已经超出了很多专家、很多学者的预期了。

其实准确的说:俄罗斯作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居然打成现在这个破样子,让很多俄的铁粉们痛心疾首、无法自拔、估计落泪的都有。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认为:俄罗斯要想取得这场冲突的胜利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大家应该知道:俄罗斯在新年伊始又遭遇到了重大的损失,俄军被乌军给袭击了,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这一次应该是切切实实发生了的事情,因为俄罗斯自己的媒体都报出来了,好像被炸死了60多人。不过按照俄媒的一贯表现来看的话,这个数字应该、大概、可能被极大地缩小了。

尽管依然有很多人还是坚定的认为:俄罗斯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事实上,目前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已经处于完全的颓势、甚至是败相已露了。

眼下俄罗斯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无解困局:

一是,欧美和北约丝毫没有放松对乌克兰的各种支持,另外乌克兰方面的战斗决心和意志力、战斗力都很坚定。乌克兰方面显然没有妥协和退让的任何打算,欧美也没有这种打算。

二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手中的牌几乎打完了、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牌可以出了。以前俄罗斯准备打出的“能源牌”可谓是已经废了,如今只剩下一张“核武牌”了。但是这张牌又不敢打、不能打、无法有效的打出去。

我个人认为:未来俄乌战局的总体走向依然是消耗战、拉锯战,不过最终扛不下去的一定是俄罗斯这一方。

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俄罗斯万一真的失败了的话——最大的输家会是谁呢?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那是一目了然了、那是一清二楚的——俄罗斯失败了的话,最大的输家一定是我们。到时候,美国人会拉着他的小弟们一起来对付我们,就像如今对付俄罗斯一样。

可是很多人误解或者错误的预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不是俄罗斯、我们跟俄罗斯也完全不一样。

大家试想一下:这一次为什么欧盟和北约会如此的团结一致的对付俄罗斯呢?其实无非有两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在历史上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威胁一直都很大,沙俄和苏联时期一直如此。即使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威胁依然巨大。

这一次既然俄罗斯主动陷入到乌克兰的泥潭之中,那么欧洲国家当然会选择:趁你病、要你命了。

二是,俄罗斯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只有一个用途:提供廉价的能源供应罢了。

可是现在大家也看到了:没有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欧洲人也一样在过冬,根本就没有“冻死”。

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欧洲国家紧紧的团结在美国周围去打击俄罗斯,甚至一些东欧国家比美国人还要积极,例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等。没办法,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那是深受俄罗斯人其害的。

如果俄罗斯战败了以后,欧洲国家真的会紧跟着美国一起来打压我们、甚至不惜和我们兵戎相见吗?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主要原因还是两条。

一是,我们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可预见的现实中,我们对欧洲国家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威胁。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打算和企图去欧洲搞事情,这一点欧洲国家应该比我们更加清楚。

说白了就是:我们虽然跟欧洲很多国家属于是道不同,可也并不是实质上的敌人。

二是,我们跟俄罗斯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是世界工厂了。我们与欧盟的贸易额是巨大的,例如:2020年的时候,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额为5860亿欧元,甚至比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都要高。

大家也应该知道的是:欧盟的各种产品、商品、产业都跟我们之间的联系是极度密切的。大家看看最近德国人的表现就知道了,他们即使顶着老美的巨大压力也要来和我们做生意、谈合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即使俄罗斯失败了的话,欧盟大概率也不会跟着美国人与我们“真刀真枪”地战斗的。

当然了,在国际上喊几嗓子、给我们制造点麻烦,这应该是个常规操作了。

另外如果俄罗斯战败了的话,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首先大家一定要知道一点: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的,他们之间是经常闹矛盾的。我来简单的举两个例子:

一是,当年法国的戴高乐为了法国的核武器自主权、为了欧洲国家的自主权,竟然毅然决然的退出了北约体系。法国退出北约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重新加入。

法国在退出北约以后积极地发展与苏联以及我国的关系,由此可见法国是一直希望摆脱美国人的控制的。

二是,很多人应该知道一个事情:当年美国人去攻打伊拉克的时候,德国和法国那是果断站出来坚定的反对的,当时差一点直接导致德法和美国翻脸了。这可不是过去的事情,这可是在2003年才发生的事情。

俄罗斯战败了以后,欧洲国家几乎就没有任何天然的敌人了。一个没有外部敌人威胁的欧洲还会紧紧的团结在美国人的周围、供美国人驱使吗?我想这是需要观察的或者说:欧洲人是完全有可能“脱离”美国人的控制的。

很多人没有观察到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人不断的找我们的麻烦、不断的在我们核心问题上挑衅我们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老妖婆”的举动了。

其实美国人知道:未来用俄罗斯来绑架欧洲恐怕不行了,所以他们要给欧洲寻找更加强大的外部敌人才能继续绑架欧洲。

这里顺便插一句,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大力的、积极的支持俄罗斯、实质上的援助俄罗斯等等。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就彻底地跟俄罗斯站在一起的话,岂不刚好中了美国人的奸计——挑动欧洲国家来一起对付我们。这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现在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那就是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美国人没有欧洲国家的大力支持的话,要想打击我们、打压我们,甚至打垮我们那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我想美国人不会傻到再次跟我们正面对决吧!

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人已经失败过两次了,应该不会傻到失败第三次吧!

很多人会说:即使欧洲国家不帮助美国人打压我们,可是美国人可以发动我们周边国家来进行一场新的“代理人”战争呀?可是放眼我们周边国家,能够与我们一战的只有印度有这个体量了。

韩国连隔壁邻居都搞不定、日本战略纵深太小,完全承受不住我们的打击。

但是印度人在这次俄乌冲突中连俄罗斯都不愿意得罪,他们会为了美国人的利益与我们一战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大家不要忘了:1962年的时候,美、苏几乎都站在印度人一边,我们照样把印度打成了“新德里保卫战”。

以上我把俄罗斯失败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分析完了以后。现在我们来看看:俄罗斯万一真的战败了的话,谁才是最大的输家呢?

第一,俄罗斯战败了以后,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肯定是最大的赢家,他们多少年来的敌人算是彻底消失了。欧洲国家也可以进一步的去寻找自主权、去摆脱美国人的控制了。

第二,俄罗斯战败以后,如果不幸再次解体了的话。我们可能会是最终的赢家,例如:以前失去的地盘可以讨论了、能源供应可能多样化了、周边的一个多少年的潜在对手消失了。

这里顺便说几句:

第一句:从历史上来看的话,俄国人是我们敌人的时间远远长于朋友的时间,例如:晚清和沙俄的故事、苏联与我们的故事,俄国人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外部强敌之一;

第二句:大家应该知道俄罗斯现在已经有意让我们去投资远东地区了。如果俄罗斯战败并解体的话,那么我们以前失去的远东、西伯利亚等等这些地区,估计以后还有的谈、甚至不排除拿回来的可能。

第三,俄罗斯这次失败了的话,美国人是赢家吗?其实目前的持久战、消耗战状态下,美国人才是大赢家,例如:可以更加彻底的绑架欧洲、可以高价卖能源给欧洲、卖武器给欧洲等等。

我认为:万一俄罗斯彻底战败甚至解体的话,美国人有可能会成为输家。

大家想一下:当欧洲国家没有俄罗斯这个最大的外部威胁的时候,他们恐怕就会摆脱美国人的控制、摆脱美国人的影响,从而去实现自己多年以来都梦寐以求的自主权了。

我分析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俄罗斯这一次彻底的战败,甚至解体了以后谁才是最大的输家了吧!通过目前的分析和推论来看的话,俄罗斯战败之后最大的输家很可能就是美国人。

最后我想说,这一切只是我个人基于现实国际大环境的一些判断和分析而已。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一切都不好说,未来的事情只能交给未来,例如:未来万一俄罗斯反败为胜了呢?万一俄罗斯战败以后彻底倒向了美国呢?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可是起码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的话,俄罗斯失败以后我们一定不是最大的输家。在此也请很多人不要拿着俄罗斯输就是我们输的言论来绑架各种观点、各种舆论了。

不知道大家觉得我的分析靠谱吗?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分析,希望大家说出来一起讨论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