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怎么确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东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时间是几点啊 解密!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怎么确定

解密!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怎么确定

2024-01-07 0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您好,我是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您最近是不是在某小区超市买过东西?”

“你好,我是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您28号是不是在某饭店吃过饭?你能回想起和你一桌吃饭的还有谁吗?回家坐的什么车?”

“您家里有几口人与您一起生活?”

……

我市“7•22”疫情发生后,

你接到过这样的神秘电话吗?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

他们为啥会知道我们最近去了哪?

这些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他们该不会是个骗子吧?

确诊病例某某,某市某区人,

现住址某小区,

该患者重点关注行动轨迹如下:

某月某日经过某地……

看了媒体上公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你是否会好奇

这一条条信息究竟是由谁梳理排查出来的?

带着这些疑问

记者采访了金普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走近这群“神秘”人

↓↓↓

“一刻也不能误、一人也不能漏”

这是他们的信念

疫情发生后,市政府新闻办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几乎每次都会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目前,我市疾控机构对所有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流调报告进行再次梳理,对新发现的线索严格进行流调,公安、卫生健康、通信部门依靠大数据,对重点场所同源人员详细追踪其行动轨迹,扩大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确保将可疑传染源都纳入管控范围,坚决切断传播途径。疾控机构对来源不明人员加做血清抗体检测,分析研判传染源头,对可疑人员坚决不放松。

全市各相关部门联防联动,全方位、无缝接、无遗漏的复原阳性检出者的“轨迹链”,梳理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分层完善行踪、接触人员等所有信息,做到同餐、同住、同行、同消费、同娱乐、同就医人员的“六必找”,进一步为锁定密接人员提供精准信息。而做这些工作的,就是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

流调(流行病学调查)是疾控的一个专业术语,通俗讲,就是要通过对确诊病例接触人员的排查,找到谁是潜伏者!所以,有人把“流调人”比作“隐秘的病毒猎毒者”,也有人说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侦查员”。此时此刻,他们正隐身于城市,驰骋于社区,奔波在村屯,他们坚守着“一刻也不能误、一人也不能漏”工作信念与疫情赛跑与病毒对决,他们用专业科学的分析、严谨缜密的“侦查”手段,抽丝剥茧般“挖”出和病毒有关的蛛丝马迹。

每天打近百个电话

两只耳朵听力都不一样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组负责人蒋希宏说:

大家所看到的这些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就是出自流调信息中,这些信息要求全面细致,因为流调信息不单纯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个调查档案,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奠定基础,所以内容必须准确无误。

流调工作听起来简单,实际却面临诸多困难。回溯患者的详细活动轨迹,要找出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以及他的感染源,我们流调人员要摸清该病例二十几天以来所有的活动轨迹,大到他去过哪些城市,小到每天路过的每个地点,接触到的每个人。

据了解,本次疫情发生后,金普新区有1200多人被纳入到集中医学观察中,1200多人背后还有上万个关联人员要进行排查。风险、压力、疲惫、酷暑……为了科学做好流调溯源工作,流调团队的每名成员像电话接线员一样,每天拨打近百个电话,他们要对名单上每一个人员的轨迹进行反复核查,再与公安部门的大数据比对,有时候一个问题一天要重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

范庆华说:

电话打多了,经常会觉得头晕脑胀,两只耳朵听力都不一样了,大家每日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

截至目前,新区已进行流调筛查11593人次,累计出动流行病学调查人员2496人次,流行病学调查1248次。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根本不允许他们按时吃饭和睡觉,困了只能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饿了就趁工作间隙吃一碗方便面,几乎每天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

被调查人员每一句话

都有可能是“证据”

“你还记得……吗?”

“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

范庆华说:

她在调查病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答。有的细节在被调查人员看来是个人隐私,不愿意配合调查或者觉得无关紧要,但可能就是通过这个细节,能对病毒的追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有人的努力,很可能就因为某个人的隐瞒而前功尽弃。只有完全掌握病例发病前14天甚至21天到隔离前的活动轨迹,时间上不留空白,才能准确溯源,严格做到密切接触者不漏一人。

范庆华就碰到过一个难题

一位无症状感染者经过几次流调后

就是无法找到他“被谁感染”了

再次询问时,范庆华就问得更细了:“最近身体还可以吗?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没什么的,就是有点咳嗽。家里老人过敏也经常咳嗽。”就是这句“有点咳嗽”,引起了范庆华的疑问:过敏性咳嗽一般都是在秋冬季多发,夏天咳嗽的少见。所以,范庆华又追问:“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咳嗽那几天去过哪儿?”

就这样,范庆华把这位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时间扩大了2天,也就是在两天里,经过公安部门的配合,流调人员发现,该无症状感染者与凯洋公司一确诊员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过接触。至此,案件“告破”!

范庆华说,被调查人员所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不能错过或者忽略掉,因为或许那就是“证据”。

面对不配合

他们只能“唠家常”

还有的调查对象对流调人员的到来非常抵触、隐瞒、害怕、遗忘 ……调查过程常常会陷入僵局,甚至还充满了火药味。面对被调查人员的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是辱骂,流调人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耐心耐心再耐心,刨根问底像“唠家常”一样引导被调查者一点点去回忆,有时为了确认一个细节,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流调专干马虹君说:

每一个证据都要经过不断的摸排调查,哪怕耗费再长时间也要全力完成流调溯源任务。

范庆华也遇到一位

“总说想不起来”的老人

他们已经打了20几次电话进行询问,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感染链条。没办法,范庆华就找到了这位无症状感染者的家属,在家属的动员下,老人详细回忆了在连5天的生活轨迹。流调人员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发现老人与凯洋公司一确诊员工在某市场待了整整10分钟。

流调人员就是这样,通过综合分析,反复筛查比对把一个个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串成紧密相连的传播链,快速精准寻找到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

正是这些看似晦涩拗口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术语

为所有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第一时间被送到定点医院救治

对两类密接者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

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后续工作才能精准有力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解密!确诊病例的行程轨迹怎么确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