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风采】君子之教,喻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串词是什么意思并举例说明 【新时代教师风采】君子之教,喻也

【新时代教师风采】君子之教,喻也

2024-07-11 0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为夯实教师人文底蕴,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培养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去年,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从今日起,微言常德教育开设《新时代教师风采》专栏,选登部分一等奖获奖作品。让我们从这些走心的文字中,读懂新时代教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起在阅读中成长,为推动常德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常德市第一中学 冯永忠

说起来真是惭愧,还是这次读书征文活动促使我静下来读一读《学记》;也曾记得张国雄老校长的谆谆教诲,读书要从源头读起,不要总是只见“流”不见“源”,的确《学记》就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源头。

翻开高时良先生的《评注》,就被吸引住了,确有相见恨晚之感:原来,市一中校歌传唱的“学焉、修焉、息焉、乐焉”就是化用的《学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办公楼对联“弘洙泗之风,崇德树人;谨庠序之教,化民成俗”其中“化民成俗”就源自“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真给我们教育良多教益,感叹:怎么当老师二十多年,竟不知道读《学记》,枉为教师了。很多原来没有想通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也许就是所谓“顿悟”。

而其中感悟最深的当属“君子之教,喻也”,在我看来,《学记》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喻”。

一、“喻”:经久不衰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喻”是什么意思?就是启发引导。《学记》作了具体界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善于引导,但不是牵着走;需“严格要求,但不施加压力”;能“开个端绪,但不要和盘托出”。譬如满堂问就是“牵”,满堂任务就是“抑”,满堂讲就是“达”;当然也需要问题教学、任务教学、教师讲解,但不能太过,过犹不及。教师要把握的就是“度”,这个“度”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用孟子的话就是“引而不发”。然而,我们就是太担心,担心学生学不好、听不懂、做不会,于是一味强调讲解,强调记忆,强调训练,于是就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消磨掉了。

二、“罕譬而喻”和“博喻”:相辅相成的教育策略

“喻”应该怎么做呢?《学记》提出了“罕譬而喻”和“博喻”。

“罕譬而喻”就是“举例不多而诱导得法”,初看莫名万分,为什么必须“罕譬”呢,多举例子不是解说的最佳方式吗?举例论证不是写作议论文的好方法吗?其实作为演绎推理的举例论证是不能穷尽事例的,而且作为教学的“喻”需要的是举一反三,孔子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叶圣陶先生也讲“教是为了不教”,可见,“罕譬而喻”最重要,多举例就流于泛滥,也就会重蹈“达”的覆辙,因为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所以精当的讲解最重要。那如果精当的讲解没能引发举一反三呢?只能说明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情,所以“不复也”。因此,我以为“罕譬而喻”是启发教学的基本原则。

“博喻”是多方启发诱导,是循循善诱,而不是“广博譬喻”。为什么要“博喻”呢?因为“君子知至学有难易,而知其美恶”。人所求的学问有难有易,人的资质才性有美有恶,作为教师需要循循善诱。“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可见,博喻是为师的必备条件。所以,今天我们经常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有的甚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其实就是说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敏锐的发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多方引导,也才能引导得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做到“罕譬而喻”和“博喻”的统一:既要精当引导,又要多方引导;精当引导不以语言多少而论,多方引导亦不以举例多少论,关键在是否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否能增进学生有所得。由此看来,课堂上讲多讲少不是问题的关键,多讲也可能是精讲,因为可能在进行多方引导,是“博喻”;少讲未必是“罕譬”,可能讲者本就无心得。

三、顺时而“喻”:基于学情的教育智慧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可见,之所以用“喻”,是因明白了“教之所由兴”与“教之所由废”,就是要明白“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说到底就是要顺时而“喻”,抓住时机去启发引导:善于进行预防,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相互学习。而时机的把握关键看学情:时机可以是教之前,能洞悉学生的问题,将不好的德性扼杀在萌芽状态下,引之向善,这就是有效的预防;可以在教之时,发现学生正是需要启发之时,则敏锐地进行教育;可以在教之途,需要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不超越时节,不违背规律,不揠苗助长,需顺势而为。

编辑:肖志芳

二审:韩冬 终审:张华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微言教育公众微信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