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暨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年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英文学 我院举办“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暨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年会

我院举办“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暨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4-01-31 2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11月10-12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承办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高端论坛暨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杭州梅苑宾馆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我院院长周敏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杭君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代表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及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致辞。(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吴笛代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致辞。

本次论坛共设十场主旨报告和五场分论坛。

11月11日上午共有四场主旨报告。首场主旨报告由华南理工大学苏娉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宁在题为“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的报告中梳理了现代性这一概念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演变,重点探讨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学理论建设的关系,以及从文学视角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和未来前景的意义。浙江工商大学资深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蒋承勇教授在题为“文学何以‘科学化’?——‘实验小说’特质与意义之跨学科阐释” 报告中系统分析了科学对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从观念、题材到表现方法的演变所起的关键作用,阐明了科学对文学的顺向影响。

湘潭大学胡强教授主持了第二场主旨报告。江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傅修延教授以“丝巾与中国艺术精神”为题,分析了丝巾具有的灵性、自足和超脱等特质,阐明了丝巾是华夏艺术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融合性与包容性的体现。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王立新教授在题为“经典重温: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两种思想与艺术观念的对话”报告中分析了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的创造性改写所采用的文学策略,及其对中国戏曲传统美学观认识上的局限。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在题为“后现代主义思维与外国文学研究的转型”的报告中分析了后现代思维的特征,说明了这一思维影响下改变外国文学研究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跣教授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阈下东方主义再反思”为题,分析了东方主义话语背后的东西方关系对于冲破西方文化霸权,发展一种文明互鉴的历史观价值具有的意义,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主体性的同时尊重差异性的重要价值。

杭州师范大学陈礼珍教授主持了第四场主旨报告。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成洲教授在题为“文学与艺术的跨媒介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文学与艺术跨媒介的四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多种文艺作品说明了运用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跨媒介研究对于创新文艺研究的意义。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殷企平以“‘愉悦’不再愉悦?——重估愉悦价值的必要性”为题,探讨了“愉悦”不再愉悦的复杂成因,分析了重新认识愉悦三大命题的必要性,认为愉悦亦真亦善亦美,关乎个人修养,更关乎人类尊严和命运。

11日下午的分论坛讨论分为五场。发言人就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学的命运共同体书写研究、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文化研究、文明互鉴与区域国别研究、文学教学、翻译、传播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等论题展开论述与探讨。浙大城市学院隋红升教授主持了分论坛汇报。

12日上午共设六场主旨报告。苏州大学荆兴梅教授主持第一场主旨报告。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王守仁在题为“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的报告中,探讨了百年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主张促进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同时融通中外,实现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以展现中国发展路径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贡献。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以“记忆重构与文学研究的重大主题”为题,揭示了小说家历史书写中的政治介入意图,及其担当起的重新记忆、重新书写历史的责任,凸显了艺术虚构在反思历史中的批判功能。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杨柳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聂珍钊教授在题为“文学的AI形态与文学研究的科学转向”中指出,文学AI形态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研究的科学转型,文学与科学的融合需要文学伦理学批评等新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以便将我们从传统的伦理羁绊中解脱出来,建构或重构科学的文学理论。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吴笛在题为“从《死魂灵》的体裁之争看作家的跨学科意识”的报告中回顾了《死魂灵》究竟是长篇小说还是史诗的体裁之争,认为身为历史学家的果戈里借文学表现社会历史思想,探索俄罗斯民族的发展道路,以及人类文明进程历史趋向,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意识,而“诗”的内涵体现于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思想探索中。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琦副教授主持第三场主旨报告。在题为“从英国18世纪的中国文学景观花园看一种新文明”中,复旦大学文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英语与比较文学特聘教授桑德罗·扬(Sandro Jung)教授追溯了一座名为“利索斯”的英国景观花园中的中国园林因素如何对威廉·申斯通形成影响,并助其创造出了一种新文明的媒介和文学模式,认为是中国风格帮助申斯通以园林的形式构建了一种新文明的形式和思想框架。

第四场主旨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应璎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中非文学交流与互鉴研究”为题,号召学界关注中非文学文化关系,着重探讨中非文学文化的交互影响以及交流和借鉴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为如何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具体指引。

上海外国语大学程汇娟副教授主持了第五场主旨报告。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伟昉教授在题为“哈姆莱特延宕内涵再审视”报告中,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延宕特征及其思想内涵,认为莎士比亚借此反映了英国从封建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过程中对文明和理性的诉求。

最后一场主旨报告由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刘茂生教授以“文明互鉴与百年中外戏剧交流”为题,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百年来中外戏剧交流互鉴的特质与源流,探究了中外戏剧双向交流互证互补的有效路径,为中外戏剧研究提供了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的报告题为“基于蒲伯批判的英国前浪漫主义诗学特征”,考察了英国“前浪漫主义”时期的转型的具体表征,探讨了英国批评界如何通过挑战和背离蒲伯的批评范式体现“前浪漫主义”的诗学思想和诗学特征。

论坛闭幕式由我院副院长孙立春教授主持,中英语言文化比较专业委员会会长、我院院长周敏教授作大会总结,安徽大学余凝冰教授代表下一届年会承办方致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