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十五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美大使级会谈名词解释 长达十五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长达十五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2024-07-12 0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和美国都派了代表团参加。但是,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双方在会议期间几乎没有来往。然而美国一直有一件事要同中国交涉,即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一批美国军人和在中国犯罪的平民尚被关押在中国。美国公众舆论对此反映强烈,美国政府受到很大压力。而中国也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但当时美国不愿直接与新中国接触,以避免给人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于是委托当时已与中国有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英国来办理此事。但中国政府表示,现在中美双方都有代表团在日内瓦开会,有关中美双方的问题应由两国代表团直接接触,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为争取主动,中国代表团发言人于5月27日向新闻界发布关于美国政府无理扣押中国侨民和留学生的谈话,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就被押人员问题同美国举行直接谈判。美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快同意和中国直接会谈。此后,中美双方多次进行会谈,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l955年7月13日,在英国、印度斡旋下,美国建议美中双方互派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中方接受了这个建议。在此背景下开始了长达l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王炳南与中美会谈

第一次会谈是在1955年8月1日举行的,地点是日内瓦国联大厦一个小会议厅。中方首席代表是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参加会谈的还有李汇川、林平等;美方首席代表是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第一次会谈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双方达成了议程的协议:一是遣返双方侨民问题;二是双方有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8月2日上午继续会谈,双方提出了遣侨名单。中方提出的名单中有钱学森。王炳南就钱学森的回国问题向约翰逊提出交涉。因为6月间,钱学森在一封家书中夹带了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要求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国。

约翰逊狡辩说,没有证据表明旅居在美国的中国人想回去。王炳南大使立即举出钱学森的例子批驳他。

在8月4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谈中,约翰逊要求中方立即无条件让所有在中国的美国人离境,以便为进入第二项议程的讨论扫清道路。

王炳南反驳说,如何处理美国在华被押人员问题是会谈的内容,而不是会谈的条件。美国必须立即释放被无辜监禁的所有中国人,使他们有机会返回祖国。

中美大使级会谈就遣返侨民问题反反复复进行了多次。美方代表固执坚守对华政策的一条根本原则,即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因此凡是涉及有关中国主权的问题,约翰逊就和中方代表兜圈子。

经过ll次会谈,到8月底,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每周3次减少到每周l次,记者们的热情也冷却下来。会谈进入程式化,双方代表轮流照本宣科,有时也出现你来我往的答辩。约翰逊是一位老练的职业外交家,在辩论中从不失礼,不使用尖刻的语言。最难受最尴尬时也就是红一红脸,多抽几支烟。王炳南也始终彬彬有礼,保持着文明讲理的外交风格。当会谈僵持不下时,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双方有时就互相邀请吃饭。正式场合不便说的话,私下可以磋商,还可能有点儿突破。有一次,中国的一个京剧团到日内瓦演出,王炳南邀请约翰逊和他的助手来看戏。他们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但又叮嘱说,要保密,千万不能让记者知道。看完戏,约翰逊称赞道:“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表现,美国是没有的。”

为了加快会谈的进程,中国方面对在押的美国人进行了更深入的核实和处理。9月10日,王炳南向约翰逊宣布,中国有关方面对在华的12名美国人的复查业已结束,他们获准可以出境。在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上,中方也作了适当的让步,从而使踏步不前的会谈取得了一点儿进展。

在9月10日的会谈中,中美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愿意返回美利坚合众国者(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中国人愿意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享有返回的权利,并宣布已经采取、且将继续采取适当措施,使他们能够尽速行使其返回的权利。

这是在互不承认的情况下,煞费苦心搞出来的一份联合公报,既要体现互不承认,又要体现双方的某种共同意见,还要体现双方的联系,就搞了这么一个协议声明。

中美大使在第二阶段的会谈中,直接涉及到台湾问题。因此,第二个议题比第一个议题要复杂得多,不易调和,也易动感情。为促进会谈取得进展,l956年8月,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取消不让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并且向美国15个重要新闻机构发出邀请,请他们派记者来华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这一宣布给美国政府出了一个大难题,因为美国政府绝不愿意轻易废除美国国务院关于不让美国人,不论是平民还是记者,到中国旅行的禁令。但是新闻界特别是那些接到邀请的媒体非常兴奋,纷纷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访华申请。美国当局自然不会批准他们的申请,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随后的谈判中,中方又提出对禁运的协议草案、对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的协议草案、司法协议草案等,均被美方无理拒绝。

到1957年12月12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已进行了73次。约翰逊在这次会谈中宣布,他将撤出会谈,调任美国驻泰国大使,指定他的副手埃德•马丁参赞接替他的工作。

王炳南大使当即表示,这种变化是中方不能同意的。他说,中美进行的是大使级会谈,而马丁先生只是一名参赞,不能代表大使。就这样,第七十三次会谈举行后,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了。

1958年夏,台湾海峡风云骤变,美国调遣大批军舰、飞机,加强在台湾地区活动的第七舰队,公然进行战争挑衅,加剧了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蒋介石集团也乘机兴风作浪,派飞机向云、贵、川等省散发传单,空投特务,轰炸福建,骚扰江浙,叫嚣“反攻大陆”。为了严惩蒋介石集团的猖狂活动,打击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嚣张气焰,中国政府宣布从l958年8月23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马祖等岛屿进行惩罚性的炮击。美方一时摸不清中国的底牌,赶紧调兵遣将到台湾海峡集结。双方剑拔弩张,形势十分严峻。

党中央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并急调王炳南大使回国,向中央政治局汇报前一阶段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情况。之后,根据中央的指示,草拟重新开始中美会谈的方案。协助周总理处理中美会谈工作的陈毅指示王炳南,前一阶段单独提出的种种问题难以分别解决,今后要确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原则,即台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免谈。这一指示清楚地表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9月6日,周总理发表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重申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倡议中美两国政府坐下来谈判,恢复被美国单方面中断的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

9月15日,在台湾海峡局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美大使级会谈又开始了。美国政府指派美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作为重开谈判的代表;中方代表仍为王炳南大使,助手为黄华和赖亚力,有时姚广也参加,翻译是邱应觉和过家鼎。由于王炳南与比姆同驻华沙,会谈地点也从日内瓦移到华沙。但具体地点又费了一些周折,中方曾建议采取对等原则,即轮流在中美两国驻波兰的大使馆会谈,美方不同意,只好请波兰外交部提供会谈场所。

波兰外交部表示乐于帮助,并选定华沙市内的梅希里维茨基宫供会谈用。会场中间,四张大桌子排成一个长方形,中美代表分两边相对而坐,代表团团长坐在中间,两旁分别是顾问、翻译。

华沙会谈进行一段时期,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依旧,没有松动的迹象,会谈因而又陷入程式化,每次会谈几乎千篇一律,你谈你的,我谈我的,毫无进展。

1959年底,杜勒斯离任,新任国务卿赫脱也没有给华沙会谈带来什么起色。

1960年9月6日,举行了第一〇〇次会谈。王炳南大使为了让世人了解会谈停滞不前的真相,对5年来整整l00次会谈作了总结性发言,表明中国政府对会谈是积极的,有诚意的,但单凭中国一方的努力是不行的,美方也要有诚意,会谈才能取得进展。

肯尼迪1961年入主白宫3个月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又在华沙开始。中方希望肯尼迪能与他的前任有所不同,在中美关系的进展方面有所建树。但经过几轮会谈,美方依旧坚持原来立场,僵局未能打开,会谈还是原地踏步。

1961年9月,比姆奉调回国。1962年3月,王炳南同卡伯特大使继续会谈。经过十几轮会谈,在实质性问题上,谈判仍无进展。

这一时期,台湾蒋介石集团趁大陆经济困难之机,又开始掀起一股反攻大陆的恶浪,福建前线局势非常紧张。据当时得到的情报,蒋介石正在大量购买新式武器,改装飞机,从日本购进大量血浆。还宣布延长服兵役的时间,士兵一律不准离开营房,随时待命。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局势,认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决心很大,但他还存在一些困难,关键是美国的态度。所以,摸清美国的态度对中共中央作出决策十分重要。周总理立即让正在国内休假的王炳南返回华沙,找美国大使卡伯特会谈,摸清美国的态度,争取让美国出来制止蒋介石的冒险行动。

王炳南回到华沙后,很快安排了与卡伯特的会谈。王炳南向卡伯特谈到了蒋介石准备窜犯大陆的情况,并反复指出美国政府在背后所起的作用。他最后以警告的口吻说,蒋介石窜犯大陆之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之时。卡伯特听完后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美国决不会让蒋介石反攻大陆。卡伯特向王炳南保证:我们决不要一场世界大战。如果蒋介石要行动,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制止他。王炳南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国内,中央领导对此十分满意。

1964年,王炳南奉调回国,中美大使级会谈由中国新任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同美国大使在华沙继续进行。

王国权与中美会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