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共赏月…“民俗文化游”成中秋假期新“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秋民俗活动 穿汉服、共赏月…“民俗文化游”成中秋假期新“潮”

穿汉服、共赏月…“民俗文化游”成中秋假期新“潮”

2024-01-18 0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中秋小长假已过,多家旅游平台13日发布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显示,在多地倡导就地过节背景下,中秋出游人群主要由本地、周边客群构成,本地游、周边游市场快速升温,短途游、微度假成为中秋旅游出行的主流。然而,在这些短程旅游的背后,人们的“玩法”好像变了……

丨中秋怎么过?夜间赏月、汉服“穿越”

《信息时报》13日报道称,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彻底带动了夜游市场的繁荣。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中秋假期旅行消费复盘报告》显示,夜游和家庭游是今年中秋假期热门旅游搜索关键词。假日期间,更多游客选择傍晚出门,夜间游览结束后返回。游园会、夜市和古镇夜游是今年中秋最受欢迎的夜间旅游主题。

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阳介绍,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团圆节日,为满足民众家庭赏月的需求,各地推出的夜间市集、古镇夜游、江河夜游等旅游项目,为游客的夜间出游提供丰富的选择,夜游成为中秋最受游客关注的旅行关键词之一。

海拔1918米的金顶白鹤峰是江西萍乡武功山的最高峰,这里绝佳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高赏月,一顶顶透明的星空房依次在草地上排开,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唱歌、赏月,共度一个浪漫唯美的夜晚。“能和这么多朋友在山顶赏月过中秋,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江西游客黄新月说道。

在与家人赏月的同时,更多年轻人有了自己的“过节方式”。《江西晨报》报道,9月10日,南昌融创乐园举行了汉服巡游、投壶、猜灯谜、赏月会等国风民俗特色互动,让游客瞬间“穿越”到古代。当晚,不少游客在古色古香的繁华街市中游园赏灯,不时有身着汉服的俊男靓女穿梭其中,他们或宽袍广袖,或罗裙飘飘,提着精致花灯,进行着一场古与今的中秋邂逅。

值得一提的是,据红网报道,民俗文化不仅扮靓了古城古镇,山水景区、主题公园也同样刮起了最炫“中国风”。仅在湖南省内,长沙世界之窗可体验拜月祈福,观看“嫦娥”起舞;郴州东江湖旅游区开展“东江花月夜·天涯共此时”中秋主题活动,敬月仪式、河灯祈福、花船夜游轮番上演;常德桃花源景区举办花灯迅游、猜灯谜、做月饼、绘画扇、做花灯、制香囊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中秋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

▲9月21日,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市民登高赏月。(图片来自中新社)

丨“这样的仪式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风雅之美”

其实,汉服、赏月、拜月、在中秋节的回归绝不是偶然。这些传统民俗“潮”了起来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愈发重视。

“我们身着汉服进行巡街表演,是希望通过有仪式感的活动,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庆祝节日的到来。”汉服爱好者小琴告诉《江西晨报》,每到传统节日,便有不少汉服爱好者和她一样,穿上汉服出行,以此表示对节日的重视。

“看着她们身穿汉服欢庆中秋佳节,这样的仪式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风雅之美。”南昌市民贾先生赞叹道。

中国民俗文化之所以数千年不辍,原因也在于民俗从未停下过发展的脚步。媒体人李蕾此前在大众网撰文指出,以前的“中国风”在年轻人看来是老土的,但现在通过紧跟时尚潮流,完美诠释了“中国风格”。国潮流行、传统文化破圈背后,是传统文化与新元素的不断结合及创新发展。

《农民日报》发表评论说,钟爱一个节日,很多时候是钟情于它饱含的岁月味道与浓浓乡愁。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传统节日的热闹,就是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留住了人气,也为地方发展留出了软实力。期待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活动能做出品牌、融入生活、越办越火,既成为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成为乡愁记忆与文化根脉的传承依托。(完)

综合《信息时报》、《江西晨报》、红网、《农民日报》、大众网

作者/陶思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