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南京化工研究院,今年60岁,这是我的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石化南京化学 大家好,我是南京化工研究院,今年60岁,这是我的名片!

大家好,我是南京化工研究院,今年60岁,这是我的名片!

2023-06-17 0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的简称:南京化工研究院

我的前身:化工部直属化工研究院

历史沿革

★1958年

化工部华东设计研究分院(1960年改为化工部南化设计研究院)是专业从事化工产品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及流程性产品生产的科技型企业,也是我国在化肥及化工催化剂研发、化工气体净化技术、化工环境保护技术、氨和甲醇合成反应器、化工计算机应用、硫酸工业和环保技术、仪表及自动化等领域研究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单位之一。

★1965年 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

★1970年南京化工研究院(隶属江苏省)

★1973年南化研究院(1989年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全面进入南化公司)

★1996年南化集团研究院

南化集团公司进入中国石化集团以后,研究院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勇于创新,确立了科研方向要贴近中石化主业,科研项目要贴紧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创新思维,在保持和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科研领域,科研重点向石油化工转移,走上了加快创新发展之路。

★2007年12月原南京化工厂研究所归并到南化集团研究院。

★2010年中石化集团决定设立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化分院,同时保留南化集团研究院名称。

★2017年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发展60年---承载历史

催化剂国产化一路高歌

建国伊始,面对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以余祖熙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呕心沥血,艰难求索,于1951年成功研制并生产出钒催化剂,成功用用到永利铔厂硫酸装置生产,一举结束了该催化剂依赖进口的历史。研究院人以此为起点,不断取得催化剂国产化的新突破。

化工催化剂专家:余祖熙

随着我国合成甲醇生产技术向大型化迅猛发展,研究院瞄准先机,疾速跟进。一代代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推陈出新,大规模占领市场,成为企业的当家产品。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合成甲醇技术迅速向大型化发展,洪传庆率领的课题组不负众望,成功开发了C306、C307等新型产品。

气体净化技术不断创新

从合成氨原料气净化起步,气体净化技术不断进取,持续创新,成就今日特有优势,为这一技术在新的、更广阔的领域获得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南京市科技之星朱世勇

南京市科技之星朱世勇带领专题组研发的气体净化成果获得十多项国家级奖项,其中NHD气体净化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京市科技之星王祥云

南京市科技之星王祥云带领专题组研发的空间位阻胺脱碳及其组合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氨合成反应器技术独树一帜

姜圣阶曾任研究院院长、南化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其专著《合成氨工学》为合成塔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姜圣阶(1915-1992),我国著名化工专家、核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安全局首任局长。

吴锡军曾任研究院院长。曾作为研究院的学术带头人,和专题组一道完成了合成塔内件研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吴锡军:历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集团)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常委。

上世纪60~80年代,作为化工部“氨合成塔专业”的定点研究院,在吴锡军指导下,继开发成功Φ600多层轴-径向氨合成塔之后,又完成Φ800螺旋径向塔研究应用,并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化工计算机应用技术业绩卓著

上世纪七十年代,吴锡军和她的科研团队在引进的西门子7.730电子计算机上首次开发成功系列成果,并开创性地应用于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时的科技人员在西门子计算机房工作

当时的南京市领导在计算机房视察

你可能不知道:当年葛洲坝建设的大量数据由研究院该计算机运算提供。

硫酸工艺和环保技术行业领跑

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支撑和对于国内外情报信息的密切关注,在国内硫酸生产工艺、装备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技术进步中,研发业绩处于先行地位。

研究院编辑出版的《硫酸工业》创刊于1959年

设立在研究院的全国硫酸工业信息网

由南化研究院全国硫酸工业信息站主持召开的全国硫酸工业技术交流会至今已举办了38届,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都派代表出席会议。

有机中间体和橡胶助剂研发独领风骚

始建于1947年的原南京化工厂是国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有机中间体和橡胶助剂生产基地。该厂50余种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自行研制开发,并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

2007年12月,原南京化工厂研究所归并到南化集团研究院。

中华之最(防老剂) 防老剂4010通过化工部、石油部联合鉴定 1982年研制成功的防老剂获中国金龙奖

仪表及自动化技术服务全国

研究院还从事化工在线分析仪表制造及自动化的研究开发工程服务。以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备的科研设施为依托,坚持市场导向,服务面向全国。

UV-Ⅱ紫外光度法H2S/SO2比例分析仪应用在扬子公司芳烃厂

创新发展60年---成就现在

1998年,研究院随南化公司进入中国石化集团,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在中国石化和南化公司的支持下,研究院发挥传统优势,创新科研思路,跳出传统化工化肥领域,主动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为油气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生产服务空间,全院科研、生产和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含硫、高含碳天然气净化技术

普光气田开发是“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能源工程项目。研究院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及时完成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工艺包及相关的系列试验,为验证国外工艺路线、降低技术引进成本、全面实现净化工艺的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院科研人员在普光气田侧线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技术

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最牛吊车上的缆绳就是用这个技术生产出的丝做成的。

2003年南化研究院根据中国石化集团的要求,与中国纺织科学院联合组成高性能聚乙烯研发中心,攻克溶剂回收的难关,研发出超高分子量干法纺丝超倍热牵伸工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干法纺丝的国产化。

2006年建成的30t/a高性能聚乙烯干法纺丝装置

中石化曹湘洪院士关心纺丝项目进展,多次到现现场指导

运用研究院成果建成的千吨级干法纺丝装置在仪征化纤公司投入运行

化工反应循环气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低供热源变压再生新工艺是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国内唯一的节能型脱碳工艺。其流程和操作指标为国际首创,达到同类型脱碳工艺的国际先进水平。

由南化研究院设计和提供脱碳技术的神华煤制油示范装置

石油化工催化剂研发

1998年以来,南化研究院依托 在化工催化剂研发上的优势,又向研发石油化工催化剂进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建成的年产2000t/a的催化剂生产装置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创新发展60年---引领未来

进入新时代,研究院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绿色科技支撑绿色发展战略,以新技术为核心,新材料为载体,新能源为动力,技术服务为依托,引领传统技术升级,拓展新型绿色产业。

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全球最大的煤碳间接液化项目开车现场

企业愿景

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院”为全体员工愿景。

国内领先。与建设一流南化相协调,在保持我院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脱硫脱碳环保、精细化工和催化业务、煤化工和新能源、合成材料及单体、公共创新服务等五大板块业务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在支撑南化和中石化发展上拓展空间,增强在行业和国内的话语权;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用一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认同、客户满意、员工幸福的综合领先。

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指紧跟中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步伐,服从服务南化“三步走”发展战略需要,对照世界一流科技企业的标准,梳理我们的业务特点和优势,通过“十三五”艰苦不懈的努力,形成业务目标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化合作,逐步实现我们的技术、产品、质量、装备、文化,在国际上有影响力。使南化研究院品牌随南化的发展,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展战略

按照中国石化党组、南化公司党委要求,根据中国石化“十三五规划”,研究院计划用3至5年时间形成“一二三四五”的新格局。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企业。

即:

争当一个排头兵。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落实二个领先。注重绿色发展战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在推进企业综合实力提升上领先;以保障职工利益为落脚点,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上领先。

构筑三个高地。人才聚集高地、技术创新高地、文化引领高地。

实施四个战略。创新立院战略,科技兴院战略、发展强院战略、文化育院战略。

实现五个突破。深化改革有新突破、转型发展有新突破、“三基”管理有新突破、综合实力有新突破、职工收入有新突破。

“我们每个人生在现代,都应该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不单是为我们这个团体,应当扩大到我们的国家。……希望团体同人,准备更新的任务,建立更新的事业,把眼光放大点,不以我们过去小小荣誉为满足,我们应该不辜负已往的一点历史,去创造,去发扬更新的未来。”

来源:中国石化 、南京化工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