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法贸易往来活动有哪些 深度

深度

2024-07-16 0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0年前,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一天是1964年1月27日,国际舆论称中法建交是“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如今,中法已携手走过一个甲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7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习主席再次提到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马克龙则期待2024成为中法合作“更进一步”之年。

回首过去,中法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有何启示?新起点上,中法关系如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国际形势下破浪前行?

不平凡的历程

在哈尔滨,巨型冰雕“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亮相国际冰雪节,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在法国,豫园灯会在距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的城市公园上演,上海巴黎同时点亮新春祝福……

连日来,多场纪念活动为中法人文交流增色,也让“建交大年”洋溢浓浓喜气。

“我知道‘六十’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意味着旧循环的结束,新旅程的开启。”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议员埃里克·阿洛泽表示,“对于两国关系来说,今年将比以往更具重要意义。”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溯往昔,中法关系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

60多年前,冷战的坚冰横亘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新中国成立后虽同英国在1954年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但西方大国受美国干扰,在对华关系方面整体表现僵冷。

这时,一位时年73岁、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享有盛誉的西方领导人将目光投向了新中国。他就是法国总统戴高乐。

1963年,创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已有5个年头的戴高乐,把正在瑞士度假的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召回爱丽舍宫,同他商量承认中国的问题。

之所以找富尔商议,是因为富尔曾在1957年访华,见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回国后富尔写了本书,叫《蛇山与龟山》。

该书巧借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寄望于中法关系能像武汉长江两岸的蛇山龟山一样跨越山海连通起来,亦即建交。戴高乐当时在回复富尔的信中表示,与中国建交是很有意义之事。

不过,在戴高乐回信的时候,他还有很多急于处理的问题,包括非洲等地法属殖民地独立问题,以及令人头疼的阿尔及利亚战争。而且,由于中国坚决支持亚非拉人民独立运动,中国一时难以与法国建交。

直到1962年戴高乐通过签署《埃维昂协议》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消除中法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后,中法建交之路才显露“天堑变通途”之象。

1963年,戴高乐将致中方的亲笔信交给富尔,委派他秘密前往北京。富尔到中国后,与周总理等人展开了漫长的建交谈判,其间因为台湾问题卡壳。

关键时刻,中法双方展现高度政治智慧,在三个原则问题上达成内部默契,采取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台断交的特殊方式。谈判障碍由此扫除。

1964年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中法建交公报。公报只有短短两句话40来字,却犹如“外交核爆”震撼了西方。

“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这是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对中法建交的形容。此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波与中国的“建交潮”。

留下哪些启示?

在与中国建交一事上,法国为何能领先其他西方国家?建交六十载又带来哪些启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认为,习主席在贺电中再次提到“中法精神”16个字——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高度概括了中法的建交初心,道出了中法关系为何走在前列的真谛。

独立自主,是中法建交岁月中的关键词,也是中法长期坚持的相处之道。

60年前,正是因为法国“戴高乐主义”以及新中国外交亦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才使两国打破当时国际政经格局,没有走“非此即彼”的两大阵营对抗老路,而是开辟“第三条道路”。时至今日,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

丁纯说,法兰西民族有勤于思考、洞悉世界、不随附盲从的个性。戴高乐作为反法西斯英雄,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具备从本国利益出发进行战略考量的全局思维。当时的法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世界上少数的拥核国家……

因此,法国“领跑”西方国家与华建交不是偶然的,戴高乐具备开展独立自主外交的雄心和底气,他不愿受制于美方作附庸,而是寻求正常的国家地位。

相互理解,表现在建交谈判时中法能够相互尊重,照顾彼此关切。双方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高瞻远瞩,体现在中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双边关系,从冷战思维中跳脱出来。

一份十多年前解密的法国外交档案显示,时任法国驻美大使阿尔方曾按照戴高乐的指示称:“北京政府代表着中国6.5亿人口,这些人口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作用构成一个政治事实,即不得不重视北京政府。”

丁纯认为,60年前法方是从战略高度对中国进行认知和思考的,预见到中国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实体。戴高乐对华接触反映出他务实的一面。

互利共赢,既是两国相互走近的出发点,也凸显两国建交的时代意义。

丁纯说,对法国而言,中法建交开创了西方阵营一分子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先例,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对中国而言,中法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对于中国应对国际变局起到重要作用。

照亮当下和未来

丁纯认为,“中法精神”不仅照进历史,也照亮中法关系的当下和未来,“它凸显了60年两国关系发展主要特征和原则基础。”

正因为秉持上述原则,60年来中法开创多项“第一”。

从第一个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到开启战略对话,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从开通中西方间第一条民航航线到最早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再到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法关系以战略性、全球性和时代性独树一帜,始终走在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前列。

政治方面,两国元首近年来保持高质量战略沟通,习主席与马克龙在十年间各自到访对方国家三次。去年的“广州之约”,两位领导人共赏古琴演奏,共议全球大事,在中法交往史上留下经典瞬间。

而马克龙发出的种种言论,也令西方舆论侧目。他认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并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

经济方面,60年间,中法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仅约1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800亿美元。据法方统计,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对法投资和创造就业的第一大亚洲国家。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

人文方面,今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将举办奥运会。随着中国对法国试行短期赴华免签政策,以及法国对华出台签证便利化举措,中法旅游交流将更加顺畅。2024年必将成为中法人文交流史上的“大年”。

丁纯表示,中法战略、财经、人文三大高级别对话机制,有利于推动建立新的磋商与沟通渠道,为深化拓展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未来的合作领域,除了传统“老三样”(农食、航空航天、民用核能),在“新三样”(新能源、数字经济、第三方市场合作)上也拥有广阔合作前景。

在国际事务方面,中法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保持协调,坚持劝和促谈。双方还支持对方提出的重大国际倡议,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上开展了许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合作。

能否助推中欧关系?

丁纯表示, 中法纪念建交60周年之际,双方也希望通过中法关系的发展来撬动中欧关系、影响中美欧大三边关系。在这点上,“中法精神”同样具备很强的指导意义。

丁纯说,中法关系并非毫无问题,而且法国作为欧盟、西方的一分子,也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有自身利益考量。但更应看到的是,在中欧关系中,作为欧盟核心大国的法国常常起到引领作用,发出不同声音,不盲目跟随华盛顿的步调。

“2019年欧盟提出对华关系三重定位,突出中欧关系竞争面,使中欧关系出现波动。而法国总体上仍能从战略高度看待对华关系,反对对华脱钩,一定程度上对中欧关系的维持起到平衡作用。”

丁纯说,中国希望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这个过程中,中方希望法国能继续在欧盟内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欧方形成更为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抵制“去风险”泛化、“降依赖”等消极倾向,确保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需要中欧相互尊重和理解对方关切,积极给出回应,用交流协商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丁纯说,“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欧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肩负重大责任。希望中法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为双边关系注入亮色,并推动中欧关系企稳向暖,使之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张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