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小学五项管理制度内容 黎川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黎川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06-18 1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索 引 号:LCX0012/2021-13735

发文机关: 黎川县教体局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1-09-15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 09- 15 08: 55 浏览次数:

县属各学校、各乡镇中小学、局机关各股室:

近期,教育部陆续发文,推进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工作(简称“五项管理”)。省、市多次会议上对加强“五项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并出台相关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黎川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5月29日

 

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体育局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全省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暨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切实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作业管理

1.严控作业总量,科学设计作业。各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学校要规范课程设置,明确规定合理充足的学生自习课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严禁无故挪用、挤占。学校教务处(或年级组)、教研处(或教研组)、班主任共同统筹协调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级教师从教与学的角度科学设计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完成形式、合理作业批改评价。

2.严把作业难度,鼓励作业创新。不得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随意性等低效作业;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作业类型上要多样化,提倡布置课外阅读、体育活动、劳动实践等家庭作业。鼓励作业内容上要注重贴近生活,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严控布置方式,规范作业安排。教师布置作业不得依赖电子产品,必须面对面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整记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得随意通过 QQ 群、微信、钉钉等方式通过家长布置作业,或强制使用校讯通、APP 等布置作业。

4.严格作业批改,强化作业指导。 教师要严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原则,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增强信心和自我改进。教师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二)睡眠管理

5.规范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6.规范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初中、高中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挤占学生休息时间。

7.加强科学引导。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8.加强监测督导。各校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建立学生睡眠状况监测机制,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三)手机管理

9.有限带入校园。各校应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10.细化管理措施。各校要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要设立亲情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11.加强教育引导。各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12.做好家校沟通。各校要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要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课外读物管理

13.激发阅读兴趣。各校要组织开展学生阅读系列活动,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4.推荐优秀读物。各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执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15.加强图书建设。各校要加强中小学校图书室建设,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16.严格读物管理。各校要将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作为家长学生选购依据。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净化中小学的用书环境,要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把关,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存在12条负面清单的读物资料,一律禁止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学校和教师不得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要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现象进行有效管控。

(五)体质健康管理

17.开展体育运动。各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各校要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个学生掌握1—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18.综合预防近视。各校要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要有2米的距离。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19.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20.做好健康监测。各校要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和家庭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切实承担起“五项管理”的主体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协调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各职能处室、各年级组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创新工作措施,确保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2.认真组织学习。各校要提高认识,召开班子会、教师会,迅速组织对“五项管理”的专题学习,全面系统把握“五项管理”的内容及其内涵要义,全面掌握和领悟“五项管理”精神,充分认清“五项管理”工作重要意义。

3.规范制定措施。各校要结合实际,对照“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同时,要结合“五项管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新要求、新提法、新内容,对本校关于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等进行逐一清理,凡是与“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内容相冲突的,立即停止使用;凡是与“五项管理”实施方案精神不一致的,一律作废或立即修改修订。

4.加强宣传引导。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营造“五项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5.加强家校合作。各校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理解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6.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体育局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校工作指导,确保以务实举措落实落细“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五项管理”纳入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范围,把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纳入过程督导和年度考核指标中,

将“五项管理”作为常态化监管重点,推动“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见效。

各校将“五项管理”工作进展情况于2021年6月20日前报送至教育体育局教育股,联系人:陈水应,联系电话:0794-7503092,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致家长的一封信(样式)

 

 

 

 

 

 

 

 

附件:

致家长的一封信 (样式)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在此特向您提出如下倡议: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支持配合学校作业管理要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2.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不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

3.按照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就寝时间分别一般不晚于21:20、22:00、23:00,每天睡眠时间分别应达到10小时、9小时、8小时的原则,帮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促进孩子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无特殊情况,应保障孩子必要的午休时间。

4.孩子因特殊情况未在就寝时间前完成作业的,可以停止做作业,由家长向任课教师说明情况,延时完成。

5.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避免“打、骂、摔”等简单粗暴行为。为孩子营造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屏蔽抵制色情、暴力、宗教及极端思想等不良网站,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行为。  

6.家长要从自身开始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7.培养孩子读好书的习惯,在向孩子推荐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图书,积极参与阅读能力提升工程,防止孩子接触问题读物。

8.培养孩子好读书的习惯,每天挤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阅读打好基础。

9.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特长,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和疾病的抵抗力。

10.教育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又要注意运动安全,加强安全保护,避免运动损伤。时常提醒孩子牢记“六不”原则,远离溺水风险。

尊敬的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茁壮成长,让我们紧密协作,共同为孩子搭建通往梦想的桥梁!   

 

 

                                                                                 学校:

 2021年 月 日

正文下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