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范文+写作指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学生写对联怎么写好呢 九年级下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范文+写作指导

九年级下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范文+写作指导

2024-07-08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重耳的涅槃

慌慌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重耳一行离开了卫国。

“真不是东西!竟然如此对待我。”想到刚刚受到的冷遇,重耳不禁张口骂出来。

“主公,不要埋怨了,快逃吧。他们没抓我们,解送请赏就已经是对我们的恩赐了……”狐偃诚恳地劝说。重耳不再说话,大家都没有了言语,顾不得饥饿和疲惫,频频快马加鞭逃命。

不知跑了多久,来到了五鹿地界。

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太阳已经西斜,实在走不动了。眼前是一条小河边,四下一片荒凉,连人家也看不到。他们放心地停下来,解开马的鞍鞯,让马饮水吃草。

忽然,重耳发现不远处,一个老头在地里劳作,急急忙忙走了过去,其他人也跟着。大家心照不宣,希望能从老头那里讨点吃的——实在是太饿了!

“大伯,行行好,能给我们一些吃食吗?”重耳哀求着。

眼前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黝黑而干瘦,身上穿着缀满补丁的粗布短衣。他看了看来讨饭吃的这群人。尽管一路颠沛流离,面容憔悴,嘴唇干裂,衣冠不整,满脸疲惫……可是,他们的衣服却是宽衣大袖,虽然风尘仆仆,藏污纳垢,但那材质和纹理,依然华贵无比。

这是一群贵族!

他不禁想到连年的战争、达官贵族的盘剥、沉重的赋税,他在生活的枷锁里无力挣扎,如今家破人亡,只剩自己在这乡下的茅屋中苟延残喘。

你们这群落难的达官贵人,也知道饥饿的痛苦吗?是你们穷兵黩武,害得百姓民不聊生,我都没有饭吃了,不得不挖野菜,吃草根,哪里有什么吃食供给你们?你们大概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吧!你们这群不知稼穑,不问人民死活的贵族啊!

想到这里,他弯下身,从地上捧起一个大土块,递给重耳,气愤地说道:“拿去,吃吧!”

重耳大怒,举起鞭子要打。狐偃见状,赶忙阻止。

“主公,且慢!这是土地呀!是上天的赏赐!我们复国在望啦!”说完,对重耳以目示意。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重耳一下明白了,自己正在逃难途中,一星半点儿的闪失都可能让自己死于非命。眼前的老人也确实悲惨,自己打他,万一引来他人怀疑,群起而攻之,如何能逃脱?狐偃的话说得多好啊!何不顺势而为?于是他满脸羞愧,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郑重地接过了土块。转身走到车跟前,放在了车上,继续流亡。

在流亡中,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贵族,是个处处乞讨的人;在流亡中,他见识了农人的辛苦,知道了稼穑艰难;在流亡中,他开始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颠沛流离了19年,62岁的重耳结束了流亡生涯,返回晋国。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贵族公子哥;他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他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

他常常想起那段流亡生活,想起那个捧给他土块的老人,是他教会了他如何对待土地,如何对待人民,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国君……

【点评】

本文首先确定了全文中心“重耳涅槃”——通过写流亡经历,重耳如何从一个贵族公子变成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作者很好地抓住了扩写点——老人送土块给重耳。通过对老人的心理、言行的细节刻画,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尾几句扩展了重耳流亡过程中“洗心革面”,成为春秋霸主,深化了文章中心。全文内容丰富,中心明确,主题突出。

【二】最美的赏赐

夜晚快要降临了,西边的夕阳红得鲜艳,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有一队人马仍在不知疲倦地行驶着,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马车颠得左摇右晃。耳边是早已听惯了的马车轮子吱吱扭扭的噪音,重耳仰头凝望着天空。

一群鸟从他头顶上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唉!鸟有巢能回,狗有窝能归,可我一个晋国的公子为什么要在这荒野上漂泊呢?”他环视众人,众人垂头不语。狐偃狠狠地抽了马一鞭子,说:“咱们也是不得已呀!当初如果不出逃,献公就要把咱们逼上死路了。现在怀公不得民心,咱们只要到别的国家借来兵马,一定能夺回王位。”重耳眯起眼睛看着太阳,脑海中想象着自己身披王袍、君临天下的景象。许久,他回过神来说:“但愿天助我也,只是这荒野如此凄凉,我心中很惆怅呀!”众人都不言语。 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又走了一会儿,重耳说:“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我饿得很。”狐偃说:“我们也饿了,不如继续赶路,前面也许有人家,咱们去讨些吃的。”

重耳一行来到一块田地边。这里土地贫瘠,麦苗稀疏,一位老农正在田间除草。重耳走上前说:“我是晋国的公子,逃亡到此,腹中实在饥饿,望老者施舍一些吃的。”老农直起腰来,抹抹头上的汗珠,上下打量着重耳,然后环顾了一下自己荒芜的田地,心中想:我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哪有吃的给你们。老农苦笑了一下,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坷垃递给重耳。重耳大怒,骂道:“你竟敢戏弄我!”说罢扬起鞭子就要抽老农。狐偃赶紧拉住重耳说:“公子不可,这是上天赐给的宝物呀!土块是国家的象征,是建立国家的预兆。”重耳一听大喜,立即叩头谢了老农,郑重地接过土块,包好放在车上。

重耳等人继续策马前进,马车驶过,卷起漫天的尘土。重耳已不觉得腹中饥饿,只觉得夕阳很灿烂。

点评:

本文作者在扩写时,紧扣材料,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重耳落难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为成功刻画重耳的形象作了铺垫。在描写人物时,重点突出了重耳这一人物形象。而对老农的心理描写,符合老农的身份,想象合理。此外,文中人物的对话,也符合人物的身份。

【三】向土地跪拜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仓皇出逃,途经卫国,卫文公看到重耳落魄的样子,对他们十分轻蔑,没有以应有的礼仪对待。他们只好拖着疲累的身体继续前行。

经过五鹿时,又累又饿的重耳想向乡下人讨点吃食。“大伯,行行好,你家里的吃食能给我们一些吗?”眼前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黝黑而干瘦,身上穿着缀满补丁的粗布短衣。他看了看来讨饭吃的这群人。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面容憔悴,嘴唇干裂,眼中也布满血丝,原本丰润的身材,稍显清瘦,尽管衣帽间藏污纳垢,但就材质和纹理来看,依然华贵无比。他不禁想到连年的战争、达官贵族的盘剥、沉重的赋税,他在生活的枷锁里努力挣扎,如今妻离子散,只剩自己在这乡下的茅屋中苟延残喘。呵,眼前这群落难的达官贵人,也知道饥饿的痛苦吗?就算自己饥饿了,他们也不会考虑到百姓的死活,这一行几十人,我哪里有这么多吃食供给?他们大概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吧!乡下人弯下身从地上拾起土块,直接递给重耳气愤地喊道:“拿去,吃吧!”

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怒气冲天,他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见状,赶忙阻止了重耳。狐偃明白乡下人的苦衷,他也知道这次逃亡对重耳的意义。便说道:“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深感疑惑。狐偃径直走到这个乡下人的面前,向他致谢:“大伯,是咱们统治阶层,不知道爱惜土地和百姓,才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感谢您赐予土块,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狐偃的话就像一根根钢针直戳重耳的心脏。 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于是他满脸羞愧地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郑重地接过了土块。手捧着土块,重耳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他已经结束了流亡生涯,在狐偃、赵衰等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面南即位,他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他的臣民们跪伏着向他行叩拜礼……

仔细审视着这块土块,重耳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不禁一下子跪伏在大地上,神态庄重地完成了对土地的跪拜!

蓦然间,重耳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将土地和土地上承载的一切放进心里,继续前行。

点评: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心明确。

2.描写恰当,想象合理。文章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

(二)

【审题指导】

本题要求“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抓住这句话,结合“提示”所给的三条进行构思,就可以了。

议论文写作训练,上学期进行过多次,本号前文也有多篇文章,写一篇议论文首先就是要观点明确,然后才是论证的问题。所以,按照提示1的要求,先搞懂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然后再思考怎么论证。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句话强调了做事要有恒心,要有滴水穿石精神,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或者断断续续,不能持久。从这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做到观点明确了。有了明确的观点,选择材料写成文章论证即可。

【四】滴水穿石,离不开久久为功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胡居仁虽然是勉励自己,但是对所有人都一样有启示意义。任何人做一项事业,如果要做到非常好,都离不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是我们一般人都熟悉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滴水怎么可能穿透石头?

翻翻书籍,古今中外有哪位仁人志士的成功不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医学家李时珍自小立志学医,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花了近30年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司马迁青年立志,遍游全国,考察史迹,发奋写一部“信史”。多年如一日坚持,即使在遭遇了奇耻大辱的宫刑后,依然忍辱负重,矢志不移,才写出了《史记》。

互联网巨头马云,早年创办阿里巴巴公司,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倒闭,公司一度陷入绝境。但他毫不气馁,咬牙坚持下来,一步步把公司做大做强,才有了今天。 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穷孩子,自小读书很少,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长。身患重病情况下,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用僵直的手指握笔,坚持写作,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震撼世界的名著。

……

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这些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价值,那就是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走向成功。

相反,不能持之以恒又会是什么结果呢?那就只有半途而废,走向失败。闯王李自成,曾经纵横沙场,所向披靡。攻陷北京城后就不思进取,以至兵败山海关,被害于九宫山。

太平天国洪秀全,刚刚占领南京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事例也是多如牛毛举不胜举。

由此可见,滴水穿石要靠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坚持奋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当代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更应该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为将来谱写祖国建设的华彩乐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点评】

本文开篇引用胡居仁的对联,扣住了题目要求。从胡居仁对联中提炼出观点——成功离不开持之以恒,然后举例证明。先从自然现象滴水穿石说起,引出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不具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然后举例证明。在证明过程中中,注意正反对比,论证透彻,更具有说服力。

【五】坚持不懈贵于金

张绍剑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我对此颇有感触,我认为:坚持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光芒四射的启明灯,赐给我们战胜黑暗的力量;坚持是汹涌大海中的一艘船,给予我们自信的力量,让我们成为不畏艰险的弄潮儿,坚强勇敢,乘风破浪!

青春中,我们奋斗着,坚持着,拼搏着,更是在收获着:人生中那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酸甜苦辣。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的,每一个成功者都证明了那个广为人知的真理:坚持就是胜利!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就证明了:坚持会产生无限的力量,让你走向成功!当成绩不及格而面临退学时,他没有放弃,天不亮他就来到学校,在路灯下苦读,他的这种行为被老师发现了好几次后,便被制止了。可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后来甚至在厕所苦读。一学期后,他的各门功课都拿到了优秀。他的坚持,换来了他的留学机会。留学期间,他依然坚持着。当教授让学生做剥青蛙卵的手术时,面对困难,其他学生都放弃了,只有童第周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次、两次……在失败了上千次、上万次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震动了整个欧洲,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我想,只要“锲而不舍”,相信“金石可镂”,你的人生一定会无限精彩!

请相信,坚持不懈贵于金! 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点评:

选材:作者以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爱迪生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以童第周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懈贵于金。

立意:文章的观点明晰,一目了然,符合材料的主题。

结构:开篇点题,明确论点。“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一句巧妙过渡,使文章结构连贯,行文流畅。文章结尾再次点明观点,体现了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

语言:文章语言优美,多化用名人名言,既显示了文采,又能充当论据,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六】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历览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到,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都是他们经过一遍一遍地努力,持之以恒学习的结果。

医学家李时珍自小立志学医,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花了近30年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毕其一生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总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自幼家贫,却刻苦勤奋,他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执着地用他的现实之笔写出了《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后人称赞他的剧作“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以上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了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价值。可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相反没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回顾历史,“闯王”李自成曾何等勇猛,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只因他刚愎自用,攻陷北京城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毫无忧患意识,停止了攻击的步伐,以至兵败山海关,被害于九宫山。

诚然,持之以恒地做事情是不易的,只有找准奋斗的方向,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向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咱们更应该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将来为谱写祖国的华彩乐章,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1、 【英语】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课单词、课文朗读音频合集

2、 【随身听】七年级英语下册1-8单元单词朗读及重点规纳,预习必备!

3、 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132篇必背古诗文大全+音频诵读,给孩子收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