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学地理教学园地官网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2023-05-26 0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4月7日-9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以“新时代地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贯彻教育部相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建设。会议线上观看人数达2562人次,线下参与人数约360人次,与会的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做了系列主题论坛报告。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53.png

开幕式

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贺灿飞等进行了会议致辞。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48.png

王岩副书记表示,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优势,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正朝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近年来学院抓住机遇,成立基础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在粤港澳湾区基础教育、骨干教育培训与野外实习等考察方面形成服务的示范。作为此次会议承办单位的一员,他期待诸位专家可以在交流当中不断的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中国高等学校地理教育改革树立新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44.png

高东锋处长表示,地理科学是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战略性支撑。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这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地理学科人才的时代使命,要把握当下有一些地理人才,为国家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38.png

张国友秘书长表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年会的召开对地理科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正处在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的时代,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学科,更应该彰显出学科优势。他同时希望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使下一次地理学学位点建设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34.png

贺灿飞主任表示,现代地理学虽然诞生于西方德国,但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地理教育体系已然不是最初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在发扬中国特色中走向世界,地理科学的生命力离不开育人思想的与时俱进。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赋予了地理学新的使命。他希望我国高等地理教育工作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对接国家的四个面向的需求,迎接未来挑战。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29.png

主旨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一处处长熊巨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部长宋长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郑祥民、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汤国安、南京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做了主旨报告。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25.png

熊巨华处长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构不仅支持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更肩负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他通过分析各项调研数据,表明经费额度、平均支付强度、项目数和基础研究人才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从年龄结构上来讲,当前很多项目类型需要把资源更前置一些。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20.png

宋长青部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理解科技的水平,而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我们需要面向未来、科技和社会需求去培养人才,但地理学本身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地理学的综合能力建设是培养重点,如何在培养出符合需求的地理学人才是我们着重需要思考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15.png

贺灿飞院长向我们介绍了新时代中国地理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并表示地理专业中融合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子们的综合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地理学整个专业能力。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10.png

郑祥民教授结合现在目前的新时代和新形势,围绕着地理学拔尖人才的的培养,分享了自己对于高校地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心得体会,他强调,不管是在建设一流专业还是培养一流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05.png

汤国安教授提到,我国GIS专业经历了 40 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产值不断地提升,在现在这样一个新时期,GIS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改变,有新发展也有新挑战,我们应该看到专业发展好的一面,同时也要发现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101.png

鹿化煜院长认为,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以自然科学为立足点,以社会科学为观察者,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都非常丰富,我们要强化基础地理并利用好地理学以解决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56.png

刘云刚院长强调,其实不同国家的地理学有不同特点,根植于不同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环境有不同特色,而作为一个热爱地理学的地理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研究的同时把这些知识传导到地理学子身上,让他们进一步把地理学的事业发扬光大。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51.png

分论坛报告

分论坛一:专业建设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王建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韦志榕老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爽老师、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梅新老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李文翎老师、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董延旭老师、泰山学院旅游学院丁敏老师、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杨美玲老师和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海老师在此会场围绕“专业建设”进行了报告。

针对课程设置和中学地理课更名为“地球科学”议题,王建老师认为地理学今后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地改名的问题,而是地理课中有关地球科学内容的统筹问题;段玉山老师认为可以在地理课程中增加地球科学的内容,但改名是不现实的;韦志榕老师认为地理学与地球科学两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存在交叉,但各有不同的科学体系,并提到需再思考地理课程的功能且要回到地理教育的初心;陈爽老师、梅新老师、李文翎老师和陈海老师分别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西北大学为例对地理相关专业建设发展进行了思考;董延旭老师、丁敏老师和杨梅玲老师也在专业认证方面进行了探讨。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45.pn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41.png

分论坛二:教材与课程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敖荣军老师、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林叶彬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卢松老师、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张传玉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李巍岳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曾杰老师和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李瑞老师在此会场围绕“教材与课程建设”做了报告。

敖荣军老师从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解构了人文地理学概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林叶彬老师介绍了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卢松老师通过对《地理科学导论》多版本教材修订的分析,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方法路径;张传玉老师以地理基础教育教学者的视角,介绍了地理教学中基于乡土资源开发的案例;李巍岳老师介绍了陆地表层综合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曾杰老师从现状出发,分析了人文地理教学实习的现状;李瑞老师研究了对人文地理学课程学科思维教育的模式构建与评估。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34.pn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28.png

分论坛三:人才培养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张全景老师、中国地理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宋小青老师、中国地理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关庆锋老师、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黄骁力老师、广州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宋云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朱佩娟老师、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佘璐老师、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李云青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蒋连飞老师在此会场围绕“人才培养”做了报告。

张全景老师以曲阜师大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提出关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宋小青老师探讨了人类世地球科学时代地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关庆锋老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立体协同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做了报告;黄骁力副老师对面向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GIS产—科—思—教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宋云老师和朱佩娟老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佘璐老师基于产教融合构建GIS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李云青老师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成效;蒋连飞老师对百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17.pn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22.png

分论坛四:教学改革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周国华老师、超图软件中国大区部南区技术总监许景雄、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郑芳老师、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何新东老师和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孟丽红老师在此会场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了报告。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11.png

周国华老师认为现在本科教学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必须把改革的整体要求搞清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建设开放、多元、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许景雄总监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是数据的一个支撑平台,技术创新要和教学改革相结合;郑芳老师从教学实施、内容体系、具体课程环节、方法、升学导向和过程性考核等多个方面,对规划实训类课程有效性教学实施与评价进行了介绍;何新东老师从提出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着手,探索如何开展基于网络慕课资源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孟丽红老师以“CBL-PBL-Seminar”立体教学模式在高校水文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为题,阐述了专业课程改革相关要点。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06.png

分论坛五:野外实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伦澈老师、盐城师范学院李传武老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王先彦老师、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文刚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付迎春老师、西藏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次仁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李鹏副老师和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卜晓燕老师围绕“野外实习”进行报告,探索了野外实习实践模式、体系构建和技术融合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001.png

王伦澈老师对荆楚地理联合实习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李传武老师研究了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王先彦老师阐述了南京大学庐山地区地理学综合创新实习的内容与教学改革;王文刚老师阐述了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类专业野外实习建设状况;付迎春老师对虚实融合信息技术赋能地理野外实习课程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次仁老师阐述了西藏大学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课程体系;李鹏老师对粤港澳大湾区地理考察的通识课程进行了研究和阐释;卜晓燕老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讨。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57.png

分论坛六:课程思政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庆媛老师、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仲伍老师、浙江师范大学张建珍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刘承良老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黄晓军老师、天津师范大学王淑芳老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冯志昕老师、湖南师范大学易立文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亚娟老师在此会场进行了报告,对地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等进行了阐述。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51.png

杨庆媛老师以“卓越地理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为题发表演讲;张仲伍老师以“地理学科建设与山西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为题发表演讲;张建珍老师对浙师大学院田野思政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刘承良老师介绍了面向“一带一路”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的“道·法·术·器”;黄晓军老师介绍了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王淑芳老师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冯志昕老师介绍了思政-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中山大学人口地理学课程的思政建设;易立文副老师介绍了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创新;袁亚娟老师对建构主义的《沉积过程与环境》课程进行了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45.png

分论坛七:地理教育类编辑面对面

《地理教育》主编杨娅娜、高等教育出报社编辑杨博、《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胡志丁、《华南地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安宁及各与会人员共同出席。围绕“地理学教材编写与期刊投稿问题咨询”、“‘新时代地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专刊策划”讨论议题进行了探讨。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40.png

对于“围绕地理教育举办专刊”,“地理教育类有哪些重要的议题”等问题,杨娅娜谈道,《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了由高等地理教育引导中等地理教育发展的态势,地理教育的重要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和研学旅行等方面。对于“各期刊投稿周期与流程”、“哪些期刊接收高等地理教育”等问题,胡志丁说道,《世界地理研究》投稿周期为一年半左右,专栏相对出刊速度较快;对于“中学地理教育论文是否强调理论创新以及定量分析”、“中等地理教育和高等地理教育如何更好地衔接”等问题,杨娅娜表示定量分析更具说服力;安宁认为,中等地理教育与高等地理教育研究范式存在差异,与中等地理教育三大刊形成互补,共同推进中高等地理教育的衔接。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32.png

全国地理学学科建设论坛

主题一:新时期地理学的性质与影响力

新时期地理学的性质与影响力主题论坛由中国地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主持,围绕如何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色和知识贡献、如何提升地理学的凝聚力、培养什么样的地理学人才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24.png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朱竑教授指出培养地理人才应让学生感受地理学的魅力和高远;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忠发院长认为做地理学研究应当扎根在自己的领域并做出成果;太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祥生教授认为地理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突出地理学的应用性;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赵志忠院长认为中学教材应突出地理学的逻辑性、科学性;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牛继强院长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基础教育需要增添更多的专业型老师;西藏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其美多吉教授认为地理学科的发展需要让地理学走进农村地区。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19.png

主题二: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师培养

地理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师培养主题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袁孝亭主持,就大学的地理教育与中学的教材编写及教师培养如何衔接、如何提升中学生选择地理为高考科目的积极性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12.png

人民教育出版社韦志榕总编提出大学地理课程的设置需考虑中学地理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梁勤欧教授谈及教师收入待遇与教师教学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段玉山教授提出高校地理学研究应重视中学地理教学问题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吴志峰院长指出增设高等教育教师之间的对话可以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二者间的沟通与联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施美彬老师总结影响学生高考选择地理的主导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山东师范大学王成新院长指出中学老师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师范院校培养的重点;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小鹏副院长提出专业认可和学科认可要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国家战略。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08.png

闭幕式

会议闭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贺灿飞就两大主题的热烈讨论进行了高度评价,对教育指导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902.png

这次联合年会在教育部有关领导和华南师范大学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来自全国高校地理人才培养第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围绕地理学学科发展、一流专业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等话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为地理学人才培养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本次联合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微信图片_20230523201858.pn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