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划分为几个等级?分成几类?和公路等级的对比标准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道义有哪几道道路 城市道路划分为几个等级?分成几类?和公路等级的对比标准是什么?

城市道路划分为几个等级?分成几类?和公路等级的对比标准是什么?

2024-06-29 1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市道路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很多类别,下面是城市道路等级分类划分的具体介绍及与公路等级的对比,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道路.jpg

一、城市道路划分标准

(一)城镇道路分级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在充分考虑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100km/h。

2、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3、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50km/h。

4、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优先满足慢行交通功能。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二)城镇道路分类

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根据道路对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分为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

根据承担的主要运输性质分为公交专用道路、货运道路、客货运道路等;

根据道路所处环境划分为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等。

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

路面结构的使用年限(年)

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砌块路面

快速路

15

30

主干路

15

30

次干路

15

20

支路

10

20

10 (20)

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年限为10年;采用石材时,为20年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1、按路面结构类型分类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2、按力学特性分类及特点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城市道路等级和公路等级对比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2)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部分控制出入。(3)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4)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5)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1)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2)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3)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4)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以上就是城市道路划等级分类划分标准,以及和公路等级的对比标准。更多地产专题相关知识,欢迎关注地产文库。

相关资料:

城市道路施工保通方案(9页).doc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方案(93页).ppt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2页).doc

城市道路监控工程施工方案(15页).doc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合同(72页).doc

城市道路工程地下通道施工方案(23页).doc

方案城市道路工程水坑专项施工方案(9页).doc 本文标签 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和公路等级对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