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发布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显示应对疫情冲击韧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分析图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显示应对疫情冲击韧性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稳增长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显示应对疫情冲击韧性

2023-07-05 1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生产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二季度仅增长0.6%。受疫情防控收紧,人流、物流和供应链流通受阻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挑战,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同比下降。5月以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修复,6月当月同比增长3.9%。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受全国多地疫情反弹、防疫措施再次收紧影响,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其中4月同比下降11.1%,5月降幅有所收窄,6月由降转升,同比增长3.1%,超出市场预期。受疫情防控影响,二季度居家必需品零售额增速表现亮眼;6月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以及降低车辆购置税等促进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等与线下出行相关的消费品出现反弹。同时,受房地产市场疲软的影响,家具类、建材类消费修复动力不足,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形成拖累。随着居民对就业预期、收入信心的修复,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线下消费场景将逐步恢复,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支撑经济增长。

投资方面,二季度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回落约5个百分点。稳增长政策发力、出口保持较高韧性,以及复工复产的有序展开,带动制造业投资稳步修复,6月当月同比增速达到9.9%。二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处于较高增速水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运物流有序恢复、低基数叠加政策支持,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稳定经济增长。同时,房地产市场则持续承压,投资、销售、开工与土地购置等相关指标下滑。

出口仍保持韧性,但下半年动能可能有所趋缓。在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以及疫情双重冲击的环境下,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依然稳健,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0.3%。虽然4月受国内疫情影响出口转弱,但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月以来,出口重回高增长区间,出口动能依然强劲,并带动我国贸易顺差在7月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历史新高。展望前期,随着海外主要国家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对抗通胀,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下半年我国出口动能可能有所回落。7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行,录得51.1,创24个月以来新低,预示外需将有所减弱。

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10.5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0.2%。二季度政府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共为186.5万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达到1.72万亿元,使得二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8%,是上半年财政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尽管留抵退税阶段性地减少了我国的财政收入,但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政府性基金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上半年土地拍卖收入降幅明显,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4%。同时,为切实保障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我国财政支出并未受到收入下滑的影响,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今年预算的48%,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我国主要财政收入的下滑,或将对未来财政空间和公共投资力度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方面, 自去年12月以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稳定发展。 下一阶段,为保持经济回暖势头,实现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匹配,进一步提升内生增长动能和经济活力。在总量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结构方面,将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在价格方面,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指导作用、深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当然也要看到,随着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我国相对的政策空间也有所缩小,央行在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也需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汇率和国际收支稳定。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财政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地方政府要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2022年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21.8万亿元,截至6月末债务余额为20.3万亿元,下半年仍有1.5万亿元专项债务的额度,用于地方财政安排。货币政策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6月以来,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发行金融债券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继续发力支持经济增长。此外,本次政治局会议还强调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除去粮食安全、能源保供外,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在互联网平台监管上,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将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国际方面,7月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较4月的预测下调0.4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2022年增速调低0.8个百分点至2.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调低0.2个百分点至3.6%。美国、欧元区等经济体面临下行风险,将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影响。尽管经济活动放缓,但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攀升,IMF将全球的通胀率上调至8.3%,较4月份的报告提高了1.4个百分点。疫情持续传播、俄乌冲突/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发达经济体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等外部风险因素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在政策分析部分,本期报告对2022年二季度政府发布的重要政策和相关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内容包括: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台;国资委发布央企上市公司提质方案;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

 

– 完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