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太空敞开一扇门,意味着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空间站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太空敞开一扇门,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太空敞开一扇门,意味着什么?

2024-06-29 04: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她再次手握泥土、脚踩大地

重新习惯地球重力

摇摇晃晃地站起

仿佛人类走向新生

有人感慨:“‘天宫’才是王道。”

有人调侃:“神舟行,我看行。”

但无人可以忽视

其中传递出的关键信息——

在外太空

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

中国,是一支越来越

值得倚重的力量!

6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中国空间站“天宫”

宣布“开门纳客”

电影中的情节

正式照进现实——

“天宫”开放朋友圈

当地时间6月12日

一场发布会在维也纳召开

发布会的主角

“高到天际”: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

他们宣布了一份名单——

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

它们将是中国空间站

在空间科学实验上

邀请的第一批“国际客人”

通俗地说,两句话:

“我家空间站常打开,

欢迎朋友们常来!”

来干啥?先一起做做实验呗

实验些什么呢?

来张看不懂的图感受一下:

入选的项目

来自欧洲、印度、日本等多国

有7个项目

涉及空间物理、天文和太空环境

有2个项目涉及生物医学

比如“太空肿瘤”研究

可以为全人类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既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其“含金量”可谓出手不凡

这些实验在哪里做?

相当一部分

会在我们的科学实验柜里——

而这些密封舱内的实验柜

就是中国空间站

舱体的一部分

(图: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舱体)

这一空间站正在建设中

预计2022年前后

就将建成并投入运转

跬步千里,终至星辰大海!

(图:中国空间站想象图)

“天宫”

是中国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

而“向全世界开放”

是理解“天宫”

不可绕过的关键词

众所周知

现在世界上正在运行的

是只有美俄加英法日等16国

参与的国际空间站

“虽然也有来自很多国家的实验项目

但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说

中国的“天宫”

则“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

(图:中国空间站“天宫”想象图。)

长安君注意到

首批入选的9个实验项目

有的来自政府

有的来自学术或私营实体

有的来自发达国家

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

“这再次说明

中国空间站合作开放包容

不掺杂自身私利

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说:

首批入选的项目

除了考量项目的科研意义等

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

鼓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联合提出项目申请

考虑为其承担部分费用

希望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技术鸿沟

敞开“朋友圈”

为了全人类

大国胸襟,当如是!

(图:中国空间站模拟图。)

难怪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

西莫内塔·迪皮波说:

“中国开放空间站

是一个‘伟大范例’。”

(图:6月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中国的今天,要感谢美国”

如果你了解中国

在探索外太空上

一路走过的艰难岁月

就会理解今天的

“你好,欢迎来到‘天宫’!”

这句话背后

蕴藏着多大的胸襟、努力与勇气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

17个入选首批“朋友圈”的国家中

没有美国

原因不在中国

而在于美国的“一纸禁令”

2011年

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

出台“沃尔夫条款”:

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及与其有合同的美相关航天企业

与中国航天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

(图:美国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是“沃尔夫条款”的始作俑者。)

那意味着NASA的雇员

不能参加中国主办的会议

NASA的人不能致电中国国家航天局

还意味着两国的航天器上

绝对不能有对方提供的组件或科研装置

一位NASA资深雇员甚至说:

“假如我的中国同行来这里,

我甚至不能给他买一杯咖啡。”

美国的禁令

意图也很明显:

不能给中国任何机会

利用美国技术

就“画个圈圈自己玩”

还让其他国家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目前,由美国牵头、

共16个国家地区参与的

国际空间站

就是把中国排斥在外的

但是,中国人何惧这些?

俗话说:

“没有压力就难有动力”

常言道:

“美国一封锁,中国就逆袭!”

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

中国,知耻后勇

奋起直追,不敢懈怠

中国被“技术封锁”后

索性自己“一条龙”

从卫星制造到发射入轨

甚至转发器租赁全包了

仅2018年

中国进行的太空发射数量

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图:2017年4月,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图:“嫦娥四号”拍摄的第一批月球背面图片,这也是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

载人航天,中国更牛:

已成功发射12艘飞船

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将11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

并安全返回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

等一系列新技术被“解锁”

再到今天一声惊雷——

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

广袤太空,穿针引线

从此,中国的飞天梦,与世界共享!

(图:“神七”太空漫步,中国航天院出舱的瞬间被历史永久铭记。)

越封锁、越图强

因为中国人深知

对于技术的依赖会使人上瘾

而一旦上瘾

就等于将自己的咽喉

置于别人的手掌之中

作为太空竞赛中的“后来者”

25年,中国一路走来

顶着风雨、压力和白眼

从“太空大国”向“太空强国”

(图:电影《流浪地球》剧照中,中国军人刘培强已是国际空间站的领导性力量之一。)

但与美国的态度不同

建造出自己的“天宫”后

中国说

它将对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

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

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

让外空成为

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

“这史无前例,令人激动,

将给很多没有机会

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说

“这是对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说

未来已来,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

据初步计算

我国空间站将至少在太空运营10年

而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预计将于2024年左右退役

由于国际空间站涉及多个国家

又是一个超级工程

绝非几年时间即可完成

考虑至今没有新的替代计划

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的“接棒者”

无论处于何种动机

《地心引力》的情节设计

仿佛一种

对未来的隐喻

面对外太空的探索

“封闭”与“开放”两种态度

正在导向不同的效果

当外国网友为“天宫”的开放点赞时

美国可能会发现

自己面临着被未来的

太空多边合作

排除在外的风险

近几年,NASA已尝试图“突围”

表示中美正开展探月合作

而中国也大度地表示:

“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设性的法案,

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

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的。”

正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

女主播洛丽在节目中说:

“我希望所有的竞争和合作,

都能在太空中

带来更美好的事情。”

中美两国

在面对国际空间站的态度

何尝不是

两国深层思维的折射?

一言不合就“拉黑”

一气不顺就“退群”

特朗普自就任美国总统以来

在“美国优先”之下

相继退出了TPP、巴黎协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伊朗核协议

联合国国际法院的部分管辖权

......

只要不能让美国“得到最多”

就不惜撕破脸

大搞单边主义

“画个圈圈自己玩”

在航天技术上如是

在其他领域亦如是

有人觉得,美国最近变了

其实,美国没有变

美国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中

一直有文明温情的一面

也有霸道自私的一面

当资源变少、心态失衡时

后者就会从面纱下展露出来:

对国际规则

“合则用不合则弃”

对别国的发展则

“只许美国发财,不许他国崛起”

而在大洋的彼岸

敞开怀抱的中国面带微笑:

“你好,欢迎登舱!”

中国“开放”空间站

是多边主义的产物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可持续发展、

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

......

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这些理念

何尝不是中国的一贯坚持?

2017年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习近平主席说:

“中国人民张开双臂

欢迎各国人民

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同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图: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一带一路”倡议

更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

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

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

签署的174份共建

“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让共商、共建、共享

最终走向共赢!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承担维和责任

还是努力减少贫困、开展文明对话

中国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展现其担当的胸怀与肩膀

即使面对中美经贸摩擦

习近平依然说:

我们愿同各国分享

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

越打压,越奋发

对方越封闭,我们越开放

这是中国航天

一路走来的制胜武器

也是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

都在秉持的精神态度

Dream(梦想)

Excellence(卓越)

Challenge(挑战)

Exploring(探索)

Together(在一起)

(燃爆了!中国空间站官方宣传片)

一个款款走来的大国

正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空间站,中国来了!

世界,中国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