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中国画是什么?刘海勇教授教学十六年来的一些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花鸟画对应西方的什么画 地道的中国画是什么?刘海勇教授教学十六年来的一些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

地道的中国画是什么?刘海勇教授教学十六年来的一些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

2024-07-16 2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吴昌硕 《墨梅》

中国美术学院的花鸟画教学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院之初,蔡元培、林风眠高擎“美育代宗教”的理念,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之先河, 形成了以潘天寿为国画主任教授、蔡威廉为讲师、侯子步为助教的国画学科基本教学班底,并不断发展扩大。潘天寿的分科教学是基于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架构了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和教学理论,并亲自教授诗词题跋课与书法课,强调分科专 攻与人物、山水、花鸟基础课程的并重;提倡青年教员拜老教授为师,鼓励青年教员访师问学,意在培养有文脉传承的中国画人才。

1956年前后,潘天寿先生与吴茀之先生等人拟订了花鸟画教学大纲,收购大批古画用于教学临本等,搭建了现代学院制花鸟画教学体系。先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名家或执教、或求学留任于此:李苦禅、张光、诸闻韵、张振铎、高冠华、吕凤子、邓白、黄君璧、陈之佛、张书旂、虞开锡、谢海燕、李长白、诸乐三、陆抑非、郭立范、陈贯时、叶尚青、朱颖人、章培筠、舒传曦、卢坤峰、诸涵、张岳健、马其宽、徐家昌、闵学林、潘公凯等。他们为这座院校的花鸟画教学体系的逐渐完善,打下深厚基础。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 《雁荡山花》

现在看来,熔古铸今与两端深入对于当代花鸟画教学与研创不仅需要再思考,而且先需要再认识,尤其是在当下要首先明晰 “地道的中国画是什么?”“中国画画什么?”“中国画创新的核心是什么?”这等问题。然后提炼出当代中国画人才培养困境中的三个核心问题,艺理不通、笔墨不够精良、视野不够开阔,探索解决方法依次为 动员全国文史哲专家联合培养,以临摹仿拟的传习方法来消化历代名家经典,联合国内外汉学及跨学科专家共同培养,以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就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传承出新而言,要继续针对中国画的格物、造境、写心、立品四大命题,潜心研究与实践,以“观千剑而后识器”,开拓大写意花鸟画创作的笔墨语言表现力,来发扬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精神,振作意之大者,展现中国人的品位与风骨。

新语境下花鸟画教学与研创的初心,正指向民族传统文化复兴途中的前贤高度与广度之外的阔度,即继承并超越。

“国美好教材”系列又添新书——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程》

刘海勇 著

本书属于国美好教材系列,系统梳理了中国花鸟画学科历史与学术脉络,构建了中国画学科的笔墨结构理论体系。

以传承出新兼容并蓄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基础性作用,构筑起历代写意花鸟画笔墨结构形式特征传承体系;将中国写意精神中的“笔墨形式结构”作为研究重点,构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结构体系,为中国画专业建设与画学研究增高阔;以教育部课题“两端三位一体”写意花鸟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依托,传承与发扬写意花鸟画,培养有哲匠精神的学者型大写意花鸟画人才,探索中国花鸟画现代转型的核心,研究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深化中国画教学学科建设。

关 于 作 者

刘海勇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科研创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美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杭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1—200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至今。2009—201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5—201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

近年来,刘海勇教授一直渴望找一个新的角度,将自己教学十六年来的一些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经验整理出来,梳理出写意花鸟画的理法规律以及传承出新观念下的更合时宜的技艺训练方式,使后学更全面地认知写意花鸟画。除此之外,更希望此书可作为一种与中国画学研究领域里同道交流的方式。

书中收录的经典范例与课徒稿

用墨

章法布局规律

合掌法与顺掌法

直起横破与横起竖破

刘海勇 菊画法示范

刘海勇 《菊》

刘海勇 牡丹画法示范

刘海勇 紫藤画法示范

刘海勇 八哥画法示范

刘海勇 《水仙》

刘海勇 《沂山松风》

刘海勇 《秋酣》

刘海勇 《秋实图》

刘海勇 《种瓜得瓜》

刘海勇 《游园惊梦》

购买方式

复制以下淘口令 直接打开手机淘宝

Http:/T€07qtc6kPqXF€

《中国花鸟画白描》正式上架!跟刘海勇教授研习白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