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移民现象是什么 新移民

新移民

2024-06-27 0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商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文化积淀,懂外语和管理的人才缺乏,内部管理也欠规范。第二,偏重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增长,缺乏品牌意识,销售网络也相对薄弱。这种缺陷主要存在于改革开放初期赴非洲的移民身上。忽视商品质量、以次充好、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第三,无序竞争状态普遍存在。由于个体商贩多,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并不稀奇。这种做法一方面造成市场上的经营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也说明华商不团结,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第四,忽视生产技术的提高与创新,研发能力薄弱。第五,不注意保护当地环境和劳工权益,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魏建国副部长对华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避讳,而且认为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

2

外交官员的看法

中国前驻津巴布韦大使袁南生对华人在非洲的贡献评价很高。这种贡献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非洲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第二,促进中非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方面的桥梁作用;第三,在“反独促统”中的呐喊作用;第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作用;第五,在回馈非洲社会和关心弱势群体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对新华人存在的毛病,袁南生大使也不讳言:相当一部分新华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老华人要现代得多、前卫得多,办事风格更张扬。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新华人经营的领域有电脑和通信等新型产业。新华人起步多是“借船下海”,先是国企派往非洲的代表,利用公家资金与业务网络为自己起家打下基础,有的几年内就可暴富。新华人中存在坑蒙拐骗的现象,根源在于“急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新华人中的少数人“更善于、更勤于把国内的假冒伪劣产品‘倒腾’到非洲”;有的甚至当人贩子,通过非法移民捞取钱财;有的还将国内黑社会的做法移植到非洲,为争夺利益大打出手。应当说,败坏中国人形象的种种行为,相当一部分是新华人中的个别人所为。新华人还习惯于以老板的眼光居高临下地看待当地人,对黑人尊重不够。袁南生大使认为,新、老华人两个群体有诸多不同,有往来和合作,也有矛盾与冲突。老华人的影响、实力和社团凝聚力在下降,而新华人中又出现新的分化。

3

客观的评价

上述评价来自中国政府中负责非洲事务的官员,他们的评价或是基于国家利益或政策层面的考虑,或是有感于自己所接触或印象最深的事例。笔者不想否认新移民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也不愿为少数害群之马的恶行作任何辩护。应该看到,任何一个群体都是良莠不齐的,存在着各种倾向。然而,我们不应该一叶障目,也不应该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影响对新移民这一群体做出基本而客观的评价。

只有将新移民这一现象置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格局中去理解,将这一群体置于中国人主动走向世界(与以前的契约劳工完全不同)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他们的作用。非洲的中国新移民是在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大陆上直面困难、开拓市场的先锋。他们审时度势、机制灵活、模式新颖,从街头摆摊到熟悉市场,从经商贸易到轻工制造,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民企在非洲发展的策略。即使是新移民在街头摆摊,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以南非为例,有的新移民开二手车摆摊,也有的在外围区摆摊,还有的在商业区摆摊,各种策略不一而足,均视手头财富、来非时间、个人判断和机缘巧合而定。然而,大部分华人的经营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升级。有在非经营的华商认为:“我们华商是做大了,全面开花,但是没做强。不少人在中国城里开个店,拿着计算器交易,是相对低端的交易方式。(这些领域)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需要,但可持续性怎样不好说。现在,中国(中高端)主流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不在我们手上。如果我们有机会建立我们的零售、销售渠道,对南非市场的稳定性有好处,对我们自身也是保障。”当然,这与华人在非洲定居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新移民最大的特点是与中国的关系密切,这点与老华人有所不同。新移民近期刚离开中国,与祖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内有家庭老小、亲戚朋友和社会关系,有烂熟于心的处世之道和文化习俗,还有自幼熟悉的各种人文环境。中国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教育和出国的条件,改革开放使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把机遇变为现实。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他们从事贸易提供了充足的国产商品,外交部、商务部等各种机构通过努力开创的中非合作局面为他们打开了广阔的非洲市场,中非合作论坛为他们进行中非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正是这些条件、环境和平台,使新移民与中国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各种联系。尽管他们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怨言,但在感情上与中国十分密切。这说明了为什么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反独促统”)都得到他们的坚决支持。

这些新移民与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紧密相关。换言之,华侨华人与中国对非贸易额的增长紧密相关。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增长迅速。中非之间的贸易额在1950年时只有1200万美元,2000年时为100亿美元,2010年已达1269亿美元,2013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这些数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中国向非洲的出口额持续增长,唯一的例外是2009年比2008年的出口额略有下降。

节选自 李安山:《中国移民再议:以非洲为例》

《亚非研究》(2018年第一辑)

*李安山,北京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孙晓萌 主编

2018年 8月出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