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乐器怎么样 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

2024-07-11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渊源

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它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的骨哨。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十六支竖吹骨笛,据测定至今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相传在唐宋时期,单管洞箫出自于羌中,四孔,竖吹,汉代也称“羌笛”后经京房加一孔,为五孔。魏晋时期,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六孔(前5 后 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故在此前的箫和笛常被后人所混淆,为了区别二者,乐家常称今天的箫为“笛”,排箫为“古箫”,宋·朱熹《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直至宋元以后才逐渐把排箫、洞箫、横笛三者较明确地区分开来。如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碑画上,已可见吹洞箫的形象。至清代后,箫的形制完全一样。

据考证,曾称夏龠(yuè)、楚、长笛、泰始笛、箫、洞箫,早起与排箫、笛类统称为笛。秦汉时期,箫与鼓一起演奏,也与琴瑟演奏,是现代琴箫合奏的雏形,魏晋时,在汉代琴箫合奏的基础上加入琵琶、鼓等乐器发展成小型乐队可为相和歌伴奏。到隋唐时期,箫乐器参与九部乐、十部乐,已经初具模糊的独立地位。箫乐器已经定型,有现存的唐尺八为证。宋元时期,在杂剧、南戏、散乐中多使用箫在伴奏乐队中。此时已经可以把横笛、排箫、箫完全分开来。明清时期已经广泛运用于宫廷礼仪音乐与民间宴会。形制与现代六孔箫基本一致。现代由于科学技术、律学的发展,已经制出易演奏半音、易转调的八孔箫,可以独奏或者合奏。由于演奏用途不一,分洞箫、南箫、琴箫、尺八等,洞箫最为普及。

箫文化

中国箫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姑且可以称之为箫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从历史的悠久来看,中国箫的历史是所有文化形态中之最古老者。我们说人类有5千年的文明史,这自然不错;但是出现在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有踪迹可寻的,中国箫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众所周知,诞生于8千年以前的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骨笛可以说是中国箫的鼻祖,它开创了中原文化的先声。二是从文化品位来看,中国箫的文化品位极高,可以媲美古琴,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赤壁赋》中对箫的传神描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至今读之依然如江夜闻箫,悠悠在耳。三是从内含来看,中国箫的内含极其丰富,其形制演变、孔位布局与历史上度量衡乐律学有密切的关系。洞箫的前身曾是一种量具,在音频仪、校音器未被发明以前,历史上与箫同宗的律管是作为标准定音器而被尊崇的,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四是从覆盖面来看,中国箫不仅贯串了整个历史,而且上自帝王、士大夫,下达平民百姓,其普遍受到了各个阶层的广泛喜爱,那种月下林中独自吹的绝妙境界,令人无限响往。所以,我们把中国箫放在大文化范畴中加以考察,才能对其文化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

箫的音乐形态

箫的音色

洞箫的音色同笛子相比,显得格外的恬静、秀雅,但音量小、发音不及笛子敏锐,便成了洞箫的弱点。洞箫的音色同管径和吹奏方法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制作方法是否得当也同样重要。洞箫同所有的乐器一样,音色具有大音色与小音色的区分。如小提琴,名琴同一般的琴所奏出的虽然都是小提琴的音色,但它们之间的音质却有天壤之别。制作精当的箫、笛,由于发音敏锐,演奏起来省力,其音色、音量的控制亦十分方便,使演奏者能得心应手。音色能否随意变化和音量能否自由控制,是箫、笛制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吹口开挖得当与否是制作的关键所在。

箫的演奏技巧

每种器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乐器的改革与演奏技巧的发展。现代流行的低音调箫(F、G调)因其灵敏度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音、连续吐音,可奏出叠、打、滑、赠、颤等技巧。滑音、揉音给人以细腻委婉之感,又显得音乐层次更迭、虚实相间。波音、颤音仿一种水的波动和层次感。吐音和历音多与热烈欢快、情绪激昂的情绪相关,顿挫有致。泛音、气震音、腹展音表达出色彩变幻、空灵、低回、秀美之情。

箫的曲谱曲目及代表人物

箫曲谱最早见于《晋书.桓伊列传》记载,据明代朱权考证为《梅花三弄》。目前最早的、独立的箫谱在明朝徐会瀛的《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中有记载,以工尺谱记谱,有《傍妆台》、《清江引》等古曲。近代任兆麟编《箫谱》一书,简谱记谱有《凤凰台上忆吹箫》、《关难三章》等乐曲。在乐曲方面很是尴尬,每当二胡、笛等有新曲问世时,唯独不见箫曲问世。可见当代箫乐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呈衰微之势。箫曲屈指可数,大多从其他乐器或歌曲移植过来的曲目。在社会音乐考级丛书中,笛、唢呐、葫芦丝都有很清楚规范的级别曲目,出版有好几个版本,却几乎看不到箫考级书。后来找到一本胡结续、易加义编著的《中国笛箫演奏曲目标准》,有箫级别的影子,未被推广。

经典独奏曲目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平沙落雁》《苏武牧羊》《关山月》《三六》《阳关三叠》《木兰辞》《平湖秋月》《良宵》《秋害吟》《汉宫秋》《妆台秋思》(孙裕德)《秋湖月夜》(俞逊发) 《荷塘月色》(陈重)《秋江夜治》(张维良)《化凤》(宁可艺) 等。在传播箫乐器艺术中有几位笛箫演奏家、教育家的贡献比较大。孙裕德,笛箫演奏家,编著出版现代第一本关于洞箫演奏艺术一《洞箫吹奏法》,他本人又被尊称“箫王”,还作有箫曲《妆台秋思》。王铁锤,笛箫演奏大师,著有《箫、竖笛吹奏入门》,很好的普及了箫演奏艺术。

张维良笛箫演奏家、教育家,著有《箫吹奏法》一书,改编《秋江夜泊》等,以及多张演奏光盘、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王次恒,笛箫演奏家,著有普及教材《箫入门与提高》。

陈悦,笛箫演奏家,录有《洞箫》《箫色》多张箫曲专辑,以及多篇相关学术论文。

叁箫之美

“佛法里面讲了,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一音其实就是佛音。我起这个“一音”也有这个意思。不过这个和箫也有关系,因为箫横竖它都是一,所以箫音,也是一音,也是佛音。” —— 一音禅师

箫的音质美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至朴至素,至美。

历史上对箫最为赏识的恐怕应首推苏轼,他在著名的《赤壁赋》一文中对箫的音质美作如下的评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注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汉蔡邕有“类离(昆鸟)之孤鸣,起嫠妇之哀泣”(《笛赋》)的妙句,这很有趣,蔡邕赋笛,苏子借来赋箫,可见苏轼心中是清楚的:他所言之箫当源于汉代长笛。“笛奏龙吟水,箫鸣风下空。”(张说:《宫中行乐词》)龙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我们权且理解为一种想象,正如方回在《桐江集》所言:“空山大泽,鹤泪龙吟为清。”据此可知龙吟即笛音清而纯的意思,箫音亦然;袁枚在他撰写的《随园诗画》中落下名句:“箫来天霜,琴生海波。”在诗人的想象中箫的音质如同霜打一般的清冷隽秀,别具一格。唐代段公路在《北户录》中记载着“箫一名石弦” 的说法,这可能意味着箫是介于金石与弦乐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音质。

民间长期流传着箫的音质高如笛音、低如钟声的一种说法,似乎可以概括为箫音质中飘逸、清冷、润气、回肠的不同色彩,使之归为一说,那就是清幽雅致,富于诗意,这几个字可以作为箫音质美的点睛之语。遗憾的是现在箫的演奏常常追求力度,拼命吹响,丢掉了箫音质美中至关重要的清幽二字,也就丢掉了箫的神韵和魅力。

箫的韵味美

箫笛韵味美是一个模糊概念,在昆曲,韵味意味小腔(即笛色);在书画,韵味意味气韵,即生动之意;在诗歌,韵味则意味韵律。古人论书画文章,多有潇洒、清空之警语,亦合有韵味之意。音乐的韵味很难用语言具体描述,或许可以这样说,它是音乐的风格、特点、音乐表现的总和,正如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一书中所作的解释:“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融化他的说法,音乐韵味就是音乐的神韵,是音乐内在精神的表现,是艺术活动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情趣。箫声的韵味,讲的不是狭义上的音乐美。箫声,宽厚、悠远,美妙的箫声,闻之,如有古刹钟声的意味。箫声,低沉、婉转,好的箫声,一定不会特别响亮和夸张,外柔内刚、低调不张扬。

箫的装饰美

箫笛的装饰美已经成为箫笛演奏的一种象征,除了起音毕曲、句法转折的需要之外,装饰的运用往往能巧妙地烘托乐曲的色彩与情趣。例如箫笛的叠音、打音,处理得当可以给人一种纤巧、细腻之感,仿佛纤纤细步的舞女飘然而过,别有一番滋味。“揉直使曲,叠单使复。”(袁枚:《随园诗话》)袁枚虽然说的是作诗取径之法,但是箫笛的叠、揉可以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为了避免(乐曲)平直、单调的弊病。常出现于箫笛曲句首的唤音以及句尾的赠音,以鲜明的棱角树立起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给人一步三摇、一波三折之叹。颤音、打音在箫上应用尤其别有风味,它给人一种水的波动和层次感,令人神清目爽、耳目一新。滑、花舌则有清新、华丽的效果。吐、历往往与热烈欢快的情绪紧密相关,而泛、震长于表达空灵,秀美之情。箫笛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美,使单一的声音色彩变幻、顿挫有致、层次更迭、虚实相间,构成箫笛颇具特色的技法手段。

箫的传播

独奏

箫乐器从附属、伴奏到独奏地位的改变也意味着艺术上的成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有笛箫人和音乐人通过积累的素材和经验加上传统音乐创作手法,推出的箫乐曲,如俞逊发的《秋湖月夜》等。还有运用传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借金现代作曲技法,如张维良作《秋江夜泊》等。

伴奏、合奏

箫乐器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音乐文化中,箫以其独特的音乐形态及内在飘逸、清幽雅致、富于诗意的特点,在为“民族风”、“中国风”歌曲伴奏。如现在流行歌曲《菊花台》、《一剪梅》的演奏。如箫在古筝协奏曲《乡韵》的演奏。在琴箫合奏中,箫音乐体现出的更多是人文主义精神,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悟出人生的价值、生命的真谛。如《秋水悠悠》、《孤舟诗渡》。

民间传统音乐

箫在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以及越剧、沪剧、二人台等地方戏曲音乐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江南丝竹中尤为突出。江南丝竹以琵琶、三弦、二胡、笛、箫为主,配以鼓、板、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箫常用加花变奏和板式变奏的手法来演奏。如箫曲《加花老行街》、《欢乐歌》。

影视剧、舞蹈、游戏音乐

箫音乐在中华历史文化为背景开发的古代影视剧、舞蹈音乐或武侠游戏中。通过箫乐器演奏推动剧情,渲染气氛,丰满人物形象,使对白和情节更丰富。也通过箫的不同演奏方式突出不同的主题,如缠绵、冲突等。如箫在电视剧《甄繯传》的配乐,在电影《神话》中的演奏。如游戏《仙剑奇侠传》、《封神榜》中的配乐。

总而言之:箫音乐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历史中已存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箫历史8000多年)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在宫廷礼仪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中有着很重的地位,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是抹不去的。箫艺术有着无限的勃勃生机,亟待我们去发掘去传承。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当生命经过岁月的洗刷,褪去浮华,剩下的就是纯真至美。是最简单,最质朴,最素净。

故:无论是以何种音乐表演形态存在无非表现“纯”“幽”二字!

【End】

编辑|3Q

吉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