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念他”新一代琵琶演奏家追忆大师刘德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琵琶大师是谁 “我们怀念他”新一代琵琶演奏家追忆大师刘德海

“我们怀念他”新一代琵琶演奏家追忆大师刘德海

2023-07-19 1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主持人小铃 经典947

前年,他回到家乡上海,与观众在上海音乐厅安安静静地分享了一场琵琶音乐会。当时他已百岁高龄的母亲献上了他创作的《妈妈的音乐》。

去年,他在经典947《中国交响乐70周年巡礼》节目中神采奕奕地通过视频表达了他对中国交响音乐发展的信心和初心。(详情可点击:)

他就是中国琵琶界的一代宗师、为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永远在做“爬坡人”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2020年4月11日不幸离世的刘德海先生。

刘德海曾说:不做大师,要做大师傅,让艺术回归生活。每一位学习琵琶的人都会看过他的《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集,人们透过封面上他的签字:弹琴快乐,似乎能看到大师和蔼的、甚至有些“萌萌哒”的样子。

在经典947《名家与音乐》之《纪念琵琶艺术大师刘德海系列专题》中,我们透过众多艺术家的追忆,寻找刘德海在琵琶音乐的爬坡中留下的足迹。

如今的琵琶是在外来曲项琵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汉代琵琶的优点发展而来的一种乐器。千百年来,琵琶经过历史洗礼变成了中国民族器乐中主要的弹拨乐器。

曲项琵琶

吴蛮:300年就出这么一位刘德海

在刘德海从艺几十年间他一直有个愿望,要把琵琶还给世界。作为刘德海的学生,如今行走在国际舞台的秉承了刘德海的琵琶精神,几十年来她致力于把琵琶艺术介绍到西方。

她通过与谭盾合作的富于探索性的琵琶与弦乐四重奏《鬼戏》、与极简主义作曲大师菲利浦·格拉斯合作的室内歌剧《声之歌》、琵琶五重奏《琵琶五行》,琵琶协奏曲《猎户座》以及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电影配乐,举办琵琶艺术讲座等,使琵琶再一次在西方世界闪耀光彩。

吴蛮说:“我眼中的刘德海老师是我们这代人的楷模。首先,他开辟了琵琶演奏的新时代。第二,他是开辟琵琶与交响乐团合作协奏曲的先驱者,第三,他是一位集教学、演奏和创作为一体的、目前非常不多见的音乐大师。”

“另外有一点,他更是一位长辈和好父亲。他对家庭的爱、对师母的关爱、照顾和尊重,都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刘老师全都达到了。可以说300年就出这么一位刘德海。”

1988年吴蛮与刘德海在师生音乐会上

时间回溯到少年时代的吴蛮,她回忆起1976年的一天,电影院的荧幕上放着纪录片《百花争艳》,少年的她被演奏琵琶的大叔深深吸引,只见他十指神奇地飞舞着,发出了她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气势磅礴、强大的力量震慑了她的内心。

小时候的吴蛮

走出影院,她的父母看到她一直没有说话,就轻轻地告诉她,那是琵琶曲《十面埋伏》,演奏的老师叫刘德海。从此,这位大叔的名字——刘德海和琵琶曲《十面埋伏》就留在了她的心里。更让她感到荣幸的是,后来她成了这位大叔的学生。

刘德海是吴蛮大学时的老师,每周要去老师家上课,吴蛮说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是她一生的财富。

“刘老师非常注重琵琶的声音,就是音色上的变化。我们在听他演奏的时候,会发现他对泛音,对每一个弹奏出的音,都有他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他把琵琶这件乐器完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人开玩笑说他是‘琵琶精’,的确,他是为琵琶而生的,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个乐器,琢磨两只手怎么弹,怎么玩。他已经超越了‘弹琵琶’,而是在‘玩琵琶’。”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上海人,我是杭州人,所以有时候在上课自然而然就把方言讲出来了。我会弹错,他就会用上海话说‘勿来塞’,对我来说特别亲切,像是一位父亲。”

1994年吴蛮和刘德海在中国香港参加音乐节

受老师影响,吴蛮一直在琢磨着琵琶的多种可能性,希望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琵琶的魅力。“这些年来在海外跟世界各国的音乐艺术融合,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这是因为我们前辈们的努力,是他们给予了我这样的一种机会,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吴蛮与多伦多交响乐团演绎《琵琶协奏曲》

汤晓风:他通过琵琶真正达到了自由表达的境界

从1983年开始,刘德海担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琵琶演奏家。近年来他不断探索琵琶指法的创新,开拓琵琶乐曲创作的新路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琵琶演奏家。

汤晓风是一位年轻的琵琶演奏家,2017年他推出了一场以文学贯穿始终,结合多媒体的琵琶音乐会,并在其中演奏了刘德海的《白马驮经》,讲述了洛阳白马寺的故事。

“我小时候学琵琶的阶段,刘德海老师是神一样的存在。记得是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参加了刘老师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大师班,那是我跟他唯一一次学习的经历。但就是这一次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琵琶演奏最基本的一个技术就是弹、挑,在大师课上,他对此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和纠正。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年纪太小了,而且又是面对刘老师这样的殿堂级演奏家,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

“小时候觉得他(刘德海)的曲目非常难演奏,因为有很多创新的技法。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曲目积累的增多,近10年开始慢慢理解刘老师的一些新作品,例如《天鹅》、《老童》、《秦俑》等。不得不佩服刘老师作为一位器乐大师,通过琵琶真正达到了自由表达的境界,并有着对自我精神世界近乎于洁癖的追求,这让我很受启发。”

“刘老师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体系:金三角,主张把一件事物一分为三来看待,比如鼎力、兼容与优选;世界、中国与自我;天地人;艺术、哲学与科学,这是他多年来大力倡导的一种思维规则和方法。这些理论都是在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非常质朴,也非常具有实践功能。”

李佳:他用60多年的艺术生命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中国首位琵琶博士、青年琵琶演奏家李佳是刘德海先生的高徒,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毕业后,1999年他放弃了本院直升的机会,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跟随刘德海大师深造。

2003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学院免试直升研究生的机会。2006年毕业任教,2009年又在刘德海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琵琶演奏专业的博士。

李佳博士毕业时与刘德海合影

“跟刘老师学琴是始于1998年,那个时候自己还是一个高中的孩子,走到今天已经整整22年了。我不敢说自己对刘老师的音乐理念有着怎样的了解,因为他一直在艺术中不断前行。他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也是我期待自己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兼容并蓄。他用60多年的艺术生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2018年4月在西安音乐学院做研修班的活动

1975年刘德海首次演出了经过他改编后的《十面埋伏》大获成功。从此,人们就把《十面埋伏》和刘德海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他把这首乐曲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琵琶,也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1979年由小泽征尔率领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刘德海与乐团合作演奏了《草原小姐妹》。1981年黄贻钧在德国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连演三场音乐会,而刘德海担任了琵琶独奏,首次与柏林爱乐合作。刘德海也成为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的民族音乐第一人。

小泽征尔指挥中央乐团版,琵琶演奏刘德海

李佳从多个方面谈到了《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大型协奏曲诞生的意义。“首先协奏曲是源自西方的一种音乐体裁,而为琵琶量体裁衣谱写协奏曲,对于这件乐器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从音乐史角度来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琵琶协奏曲。”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草原小姐妹》把琵琶这件传统乐器带入了现代的音乐空间,打开了一扇与西方音乐沟通的门,让琵琶能够像小提琴、钢琴一样以平等的姿态来展现自己的魅力。”

“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让西方看到东方乐器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让中国自己的音乐人能够意识到这件乐器的潜力,开启新的思路。”

刘德海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2019年11月在上海音乐学院参加研讨会讲座

“艺术这条路是需要韧劲和耐心的,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师傅经常说他是一个艺术的爬坡人,艺术之路上永无止境,不管你多大的年纪永远在前行。他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不管多艰辛,有他这样的榜样在前面指引,我就有动力继续前进。”

2019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研讨会上,李佳与刘德海同台演奏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历久而弥新。

原标题:《“我们怀念他” 新一代琵琶演奏家追忆大师刘德海》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