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招聘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4-07-17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个人简介

路杨,1987年生,陕西子长人。2006至2010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至201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并入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2022年8月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现为助理教授、研究员。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丁玲文学奖(文学评论类新锐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等。

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email protected]

 

学术发表或出版

A.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1.  《“劳动”的辩证法:路翎战时写作中的矿区经验与工业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8期。

2.  《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经验与难题——以骆宾基为中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4期。

3.  《当代乡村书写的经验质感——论乔叶小说的写法与读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5期。

4.  《风景与劳动:大生产运动与延安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文艺争鸣》2023年第4期。

5.  《刻刀下的革命——古元与东北解放区木刻》,《鸭绿江》2023年第1期。

6.  《情感实践、主体转换与社会重造——情感政治视野下的解放区文艺研究》,《文艺研究》2021年第7期。(第一作者)

7.  《“改造劳动”:路翎20世纪50年代的工厂经验与劳动叙事》,《东方学刊》2021年冬季刊(总第14期)。

8.  《我们怎样承担历史生活》,《文艺报》2021年10月27日。9.  《经验、情理与真实——再论古元延安木刻的风格“转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6期。

10. 《“生产者的艺术”——延安文艺的经验与启示》,《文艺报》2021年5月26日第二版。

11. 《劳者如何“歌其事”——论解放区群众文艺的生产机制》,《文学评论》2020年第3期。

12. 《“创作劳动”如何可能?——20世纪50年代工人文艺运动的限度问题》,《文艺研究》2020年第11期。

13. 《“古元的道路”:延安木刻下乡的情感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8期。

14. 《从创作者到工作者: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主体转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

15. 《“斗争”与“劳动”:土改叙事中的“翻心”难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

16. 《“非典型”的革命主体——战时工业视域下的路翎小说》,《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 《革命与人情:解放区文艺下乡运动的情感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6期。

18. 《历史与形式:新的整合如何可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4期。

19. 《“新写作作风”:报告文学的再生产机制 ——以丁玲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0. 《玄黄时代的大文学史视野——钱理群四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启示》,《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

21. 《作为生产的文艺与农民主体的创生——以艾青长诗为中心》,《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

22. 《“表情”以“达意”——论新秧歌运动的形式机制》,《文艺研究》2018年第11期。

23. 《作为一种批评界面的“抒情”》,《文艺争鸣》2018年第10期。

24. 《寓“独语”于“闲话”——李娟散文片论》,《山东文学》2018年第9期。

25. 《上海的声景:现代作家的都市听觉实践》,《文化研究》2018年春季卷,2018年6月。

26. 《恋物癖,或记忆的折返跑》,《大家》2018年第3期。

27. 《由说小说传统》,《甘肃日报·文艺副刊》2018年3月7日。

28. 《当“不成问题”成了问题》,《北京晚报》2017年11月24日。

29. 《从“我乡我土”到“异地异路”——1940年代文学与地方性的再问题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5期。

30. 《“新的综合”:沈从文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形式理想与实践》,《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2期,总第16辑。

31. 《〈智取威虎山〉:“革命中国”的想象、追认与终结》,《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32. 《“积习”:鲁迅的言说方式之一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33. 《借镜威廉斯:现代性叙事与中国城乡问题》,《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2期。

34. 《〈黄金时代〉:形式与表意的悖谬》,《艺术评论》2014年第12期。

35. 《“小说之名”与“后来之所谓小说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内在裂隙与价值根基》,《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12期

36. 《萧红生命中的五个镜头》,《传记文学》,2014年第12期。

37. 《理论的张力:在史观与方法之间——重读普实克〈抒情与史诗: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云梦学刊》2014年第6期。

38. 《谁的“悬疑”与谁的“喜剧”——谈杨婷话剧〈开膛手杰克〉》,《艺术评论》2014年第2期。

39. 《从梦珂到“神女”:都市空间中的穿行与放逐》,《新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40. 《作者•读者•新文坛——沈从文〈松子君〉的三种读法》,《励耘学刊》2013年第二辑(总第18辑)。

41. 《出入象牙塔:在“诱惑”与“异化”之间》,《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2期。《语言的自新与翻译的政治——以鲁迅〈死魂灵〉的翻译为中心》,《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B.书评与综述

1.《解剖时代的“病”与“梦”》,《南方文坛》2020年2期。

2.《孙庆生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

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15)》2015年12月。

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14)》2014年12月。

5.《“表征”:在历史与话语之间》,《现代中国•第十四辑》2011年12月。

 

科研项目

1.2022.9至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情感政治视域下的解放区文艺研究”,22CZW047,项目负责人。

2.2018.11-2019.6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抗战文艺生产的‘情感’机制研究”,2018M640009,项目负责人。

3.2021.2-2021.12,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解放区文艺的情感实践”,项目负责人。

4.2020.2-2020.12,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解放区文艺生产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5.2020.6-2022.7,中央民族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重点建设项目,“延安文艺情境实践虚拟仿真实验”,第一参与人(因工作变动中止参与)。

 

教授课程

1.中国当代文学,本科生通选课(北京大学)

2.大学国文,本科生必修课(北京大学)

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上)(下),本科生/留学生课程(北京大学)

4.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研究生选修课(北京大学)

5.中国现代文学史,本科生必修课(中央民族大学,2019-2022)

6.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研究生选修课(中央民族大学,2019-2022)

7.京派文学研究,本科生选修课(中央民族大学,2020-2022)

8.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生必修课(中央民族大学,2019)

9.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选修课(图宾根大学,2018)

10.沈从文精读,本科生选修课(图宾根大学,2018)

11.延安文艺研究,本科生选修课(图宾根大学,2018)

 

获奖情况

1.2023年,第十一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2.2023年,第十二届丁玲文学奖“文学评论类·新锐奖”。

3.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4.2020-2021年,第九、第十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提名篇目。

5.202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

6.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二届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最佳教学演示奖。

7.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8.2019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9.2017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10.2014年,北京大学“学术十杰”称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