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九大知青农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有哪些大的农场 崇明九大知青农场

崇明九大知青农场

2024-05-27 0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东滩日出

崇明岛北部这片广阔的滩涂地,大半在解放後归属上海市属农场用地,现在成为新海和东平两个乡村重镇,上海市民副食品供应的大後方。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部分区、市属单位参加围垦崇明岛北沿滩涂,兴办畜牧场或机械化农场,逐步形成跃进、新海、红星、长征、东风、长江、前进、前哨八个知青农场,再加上长兴岛的前卫农场,以及南汇、奉贤的东海、五四等农场,这些名字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跃进农场 跃进农场影剧院

位于崇明岛西北端,东连新海农场,南接绿华乡,西靠长江,北与江苏海门隔江相望,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跃进农场原名新安沙。

跃进农场汽车站

1960年9月上海黄浦区、吴淞区和高教局三个单位组织万余名店员工人及师生围垦,建筑江堤13公里和吴淞水闸,围地19134亩。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冬油菜角果成熟期

1961年1月,先后成立了吴淞、黄浦、高教三个畜牧场,1963年10月三场合并,建立了上海市新安沙农场。

中稻播种地

中稻孕穗期

中稻灌浆期

1964年11月农场又围垦新安沙西北延伸部分——跃进沙9600亩,1966年10月更名为上海市跃进农场。

中稻成熟期

新海农场 上海知青纪念墙

位于崇明岛的西北部,西邻跃进农场,东接红星农场,南与三星镇相连,北与新村乡一河之隔,农场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原名开沙,于1948年涨成。

玉米拔节孕穗期

1951年-1953年附近农民自发套圩5次,1958年崇明县委统战部组织组织工商业者在此围地,兴办新海畜牧场。1959年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围垦开沙,同年10月崇明县成立围垦筹备委员会,下设开沙围垦指挥部,12月工程上马,来自崇明各公社1万余社员参加围垦,历时半年建立国营崇明县新海农场。

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1961年起陆续接受上海市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1963年7月农场改隶市农垦局,更名为新海农场。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1966年至1967年期间,曾更名为向阳农场,1968年7月恢复为新海农场。

红星农场 红星农场火炬

位于崇明岛西北部合隆沙西端,东毗长征农场,西邻新海农场,南与庙镇交界,北与新村乡接壤,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

养护中的种植土壤

红星农场原系芦苇滩涂,名曰“大同沙”,1960年9月由上海市普陀区组织干部职工围垦,1961年4月建立上海市普陀区畜牧场。

平整完的种植土壤 中稻拔节孕穗期

1963年10月因地处盘船洪西而更名为洪西农场,同年11月和翌年4月,长宁区畜牧场和新海农场三个单位所属的一部分土地划归洪西农场。

冬麦小满灌浆期

1966年10月改名为红星农场。

长征农场 长征农场影剧院

位于崇明岛北沿公路中北部,东与东风农场接壤,南与庙镇港西乡相邻,西与红星农场相连,北与江苏省启东市五七农场和海门县海门农场相连,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秋播蚕豆田野

长征农场前身为合隆沙,1960年9月,由上海长宁、徐汇、卢湾三个区围垦,1961年4月分别在此建立畜牧场。

农机在平整田地

1963年11月三家畜牧场合并为合隆沙农场。

平整完的种植土壤

1966年10月改名为上海市长征农场。

东风农场 东风农场原场部大道

位于长征农场东侧,建设镇北侧,地处20世纪40年代末出涨的东平沙。

1959年12月由崇明县围垦建立东平农场。

建设中的东风农场

1960年10月上海杨浦、闸北二区围垦东平沙北面的百万沙,各建畜牧场。

养护中的种植土壤

1963年11月两畜牧场合并,因位于三沙洪而称三沙洪农场。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1965年5月东平农场西部和三沙洪农场合并,建立上海市东平农场。1966年10月再次更名为上海市东风农场。

长江农场 原长江农场医院

位于东风农场与前进农场之间,新河镇北,原为东平沙和百万沙的一部分。

东平镇农工商超市

1959年冬至1964年上海静安、南市二区和市工业机关在此四次围垦,分别建立各自的农场和畜牧场。

冬小麦挑旗抽穗期

1963年底三个畜牧场合并,命名为百万沙农场。

冬小麦灌浆成熟期

1965年5月并入东平农场的一大队、二大队和三大队的部分生产队。1966年秋再次改名为东方红农场。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1972年1月又更名为上海市长江农场。

前进农场 原前进农场

位于长江农场与富民农场之间,竖新镇北,地处大新沙。

前进农场场部

1961年—1962年上海轻工业局和基建委分别在此围垦建畜牧场。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1963年10月两畜牧场合并,命名为上海市大新沙农场。

冬油菜蕾臺开花期

1966年10月再次更名为上海市前进农场。

前哨农场

位于崇明岛东端的东旺沙。

1964年11月崇明县东部九个人民公社筑堤围垦。

1965年以後上海市组织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先后七次在此筑堤围垦。

1966年1月,因地处东海前哨而命名为上海市前哨农场。

前卫农场

原前卫农场场部

位于崇明长兴岛中部,由十六个连队组成,其中大部分连队已改种橘树为主。

柑橘枝梢生长期 柑橘果实膨大期

另有几个连队的土地为上海江南造船厂所收购。

柑橘果实成熟期

Hello 你好 知青文化

崇明岛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有四方移民来此生活定居,但从来没有过像北沿滩涂围垦造田这样大规模、有计划的外来人口迁入。来到崇明岛的上海知青带去了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古老的崇明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譬如,崇明人以前外出不多,原有的交通状况不能满足大批知青的出行需求,为此扩建了南门和堡镇码头,建造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申崇航运双体客轮,修筑了长达百里的北沿公路,拓展了公交线路至每个农场部;上海知青传播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八大农场的机械化程度远高于其他乡村社队,许多本地农民闲时就到农场打工,学习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种田技术,邀请农场机械化耕作队到乡村支援,飞机喷洒农药的应用着实让当地人开了眼界;上海知青丰富的文化生活如读书活动、放映电影、办体育比赛、摄影绘画展等,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城市青年的穿着打扮、消费方式、恋爱模式、卫生习惯以及都市语言等深刻地影响了崇明人,农村青年情侣也学着在路上挽起胳膊走路,双双进出电影院,口头上挂着几句城市流行语,如“扎台型”、“开大兴”等;同时城市文化和崇明文化的冲突也很明显,城市青年喜欢消费和娱乐,微薄的工资发到手即刻吃完用光,城里的家长怕孩子在农村吃不饱而提供各种支援,崇明人历来讲求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对大手大脚的花钱难免看不惯,称其为“阿乌儿”;80年代初,多数农场的繁华程度已超过崇明普通乡镇,特别是长江农场的一条街,宽阔有序,商铺林立,并建有当地罕见的影剧院、溜冰场、录像厅和娱乐中心等,被誉为“小上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