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第一位女教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有名的女建筑师 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第一位女教授

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第一位女教授

2024-07-12 1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1920年 伦敦花季,成长和欢乐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学者费慰梅,曾这样评价“一代才女”林徽音(又名林徽因):

“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琴弦。”

▲ 1926年 徽音设计的马赛克圣诞卡

“她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全部气质。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她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着创造性。

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

▲ 1928年 徽音穿了自己设计的东方色彩结婚礼服

关于林徽音,世人津津乐道的几乎总是那些捕风捉影的浮言与偏见。

而这些评价,却为我们展现了更为生动真实的才女形象——

她广博、深邃的敏锐令人折服,聪慧与才华又令人难以企及。

在那些流言蜚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真实的林徽音?

答案便在这本《林徽音先生年谱》中。

这是一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

以事系年,带你真实、细致地认识不同面向的林徽音。

▲ 1920年 徽音与父亲在伦敦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她的聪慧与才华从小就过人。

而少女时代的她,尤其对文学与建筑有着深刻的见解。

后来,她不仅选择了与文学与美术关系最密切的建筑艺术,也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梁思成立志学建筑......

不得不说,本书试图为我们还原一个更为丰盈的林徽音生平。

这一点,在名为“徽因”还是“徽音”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据详细考证,本名徽音是其父根据《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而来。

又合“徽音冠青云”诗意,她本人其实非常喜欢。

1935年,“为避免与上海一位男性多产无聊写家林徽音名字相混”,所以忍痛改名“徽因”。

这般精确的考证,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曹汛先生,他在建筑学界被誉为史源学的代表性人物。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梁思成先生弟子,是中国建筑史、中国园林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曹汛认为,

“作为建筑家和设计师的林徽音先生,论学识水平和实际贡献,在近百年的建筑界内,不仅是一流的,而且还是数一数二的。”

前人对林徽音的认识更多在其文学成就,而她在建筑领域方面的贡献也尤其值得关注。

为了全面梳理和呈现林徽音先生的事迹与生平,本书收集了林徽音先生的大量资料。

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翻译、书信、建筑论述、建筑设计、美术作品、舞台美术设计、封面设计等等。

▲ 1936年 思成、徽音在山东考察中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还包含了90张公开场合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

有林徽音不同时期的生活老照片、林徽音的艺术设计、珍贵手稿作品......

尤其是林徽音手绘中国传统纹样更是给人惊喜。

它们作为插图,与相应的论述呼应,生动呈现了林徽音的成就与生平。

展现建筑学家、诗人林徽音的真实人生

林徽音曾在李庄作《小诗》两句,

“肩头上先是挑起两担云彩,带着光辉要在从容天空里安排”。

这两担云彩,是她自己的概括,指的便是文学与建筑。

林徽音对文学、建筑的感受和理解,从小就很敏锐。

在《一片阳光》中,她追忆6岁出水痘暂时隔离,观察到一缕阳光的感受。

其观察细腻,联想能力独特,已经开始展现文学的能力。

▲ 1936年 在山东测绘滋阳兴隆寺塔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写《蜘蛛与梅花》,又说起自己16岁对花的凝思。

“最叫人惜的花是海棠一类的‘春红’,那样娇嫩明艳,开过了残红满地,太招惹同情和伤感。

但在西方即使有我们同样的花,也还缺乏我们的廊庑庭院......”

可见,少女时代的林徽音,对文学与建筑已有独到的见解,令人佩服。

▲ 1923年 20岁时应邀设计《晨报》五周年增刊封面

一般以为,林徽音是参加新月社后,1931在徐志摩的影响下才开始发表作品的。

其实她在1923年就以笔名“尺棰”署名发表了封面设计作品与翻译作品。

▲ 1937年测绘陕西耀县药王庙 (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

林徽音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第一位女教授。

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与贡献也十分卓越,特别是建筑美学的升华与革新。

比如,她在与梁思诚共同署名的《平郊建筑杂录》中提到,

“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但经过大匠之手泽,年代之蹉磨,有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含生气的。”

她提出的“建筑意”的观念,把建筑提升到审美的层次,一直受到后世推崇。

书中还包含了她的各类文学与建筑成果,还原了这位伟大建筑学家与诗人的人生细节。

如《哭三弟恒》,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死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的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以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三弟林恒在一次对日空战中阵亡,林徽音写下这篇悼诗。

透过它,我们能想象许多历史细节,也可感其情真意切,读来非常动容。

原标题:《考证版“林徽音传”,带你认识真实且丰盈的林徽音》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