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有儒家还有什么家 儒家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变

儒家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演变

2024-06-27 0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mainsite_5000_0301_13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301_13_header_v1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曾先后受法家(秦汉时期)、道家或道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佛教(唐代)的挑战,但儒家思想仍然屹立不倒。无论人们用“阳儒阴法”、“儒道互补”,或用“三教(儒、道、佛)并立」来指称中国文化,大抵都少不了一个“儒”字。即使到了近代,五四运动对儒家思想大加批评,但无可否认,儒家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仍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代独尊儒术

由于儒家思想强调“忠君”,有利国君统治,于是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作为帝王的统治工具。从此,儒学成为“官学”,儒家经籍成为文人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由于儒学成为争夺利禄的门径,所以研习儒家经籍的读书人,大多能显贵扬名,跻身于公卿之列,社会地位崇高,渐渐形成了“士人”阶层。

 

士人为争夺正统地位,演变成门户派别之争。各派士人对儒家经典有不同的解释,渐渐形成“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种学派。汉代以“今文经学”为主流,然而,它糅合了阴阳五行学说,后来更掺杂了不少迷信色彩,最后被学者所厌弃。

 

宋明理学的出现

唐代佛教兴盛,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备受挑战。宋代的士大夫为了振兴儒学,于是吸收佛教的长处,改革儒学,创立了新的学说,这种学说讲究“心性义理”,故此被称为“理学”。

理学自北宋兴起,到明代仍十分兴盛,期间出现了多个派别:

时代 派別 代表人物 思想內容 北宋 濂派 周敦頤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实体是无极,由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他认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诚”,要达至诚,就要靠修养。 北宋 洛派 程頤、程顥 他们认为“理”是宇宙的根本,是人的最高境界。由于人的气质有善恶之别,所以要通过“涵养”和“进学”来提升,涵养是指内在的修养(“用敬”),进学则指不断学习(“致知”)。 北宋 关派 张载 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人和万物都是同属于宇宙,所以天人合一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南宋 闽派 朱熹 朱熹集北宋各家的理学大成,创立完备的理学体系。他认为“理”是人和万物的根本。人要透过身心修养才可达到这个境界。此外,他又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张,认为人必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研究,才能获得“理”。朱熹又认为《四书》能显示出孔孟学说的精义,是人人必读之书。 南宋 象山学派 陆九渊 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求诸本心,就会找到“理”,达至人的最高境界如仁、义、礼、智等。 明代 象山学派 王守仁 他认为人只要本着自己的良知而行,就能合乎“理”,因为“理”就在人的心中。他又创立了“知行合一”说,主张认知和实行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时代

北宋

派別

濂派

代表人物

周敦頤

思想內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实体是无极,由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他认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诚”,要达至诚,就要靠修养。

时代

北宋

派別

洛派

代表人物

程頤、程顥

思想內容

他们认为“理”是宇宙的根本,是人的最高境界。由于人的气质有善恶之别,所以要通过“涵养”和“进学”来提升,涵养是指内在的修养(“用敬”),进学则指不断学习(“致知”)。

时代

北宋

派別

关派

代表人物

张载

思想內容

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人和万物都是同属于宇宙,所以天人合一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时代

南宋

派別

闽派

代表人物

朱熹

思想內容

朱熹集北宋各家的理学大成,创立完备的理学体系。他认为“理”是人和万物的根本。人要透过身心修养才可达到这个境界。此外,他又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张,认为人必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研究,才能获得“理”。朱熹又认为《四书》能显示出孔孟学说的精义,是人人必读之书。

时代

南宋

派別

象山学派

代表人物

陆九渊

思想內容

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求诸本心,就会找到“理”,达至人的最高境界如仁、义、礼、智等。

时代

明代

派別

象山学派

代表人物

王守仁

思想內容

他认为人只要本着自己的良知而行,就能合乎“理”,因为“理”就在人的心中。他又创立了“知行合一”说,主张认知和实行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