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读书会第一期“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暨中国政法大学寒假学生“十个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政法大学张劲简介 “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读书会第一期“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暨中国政法大学寒假学生“十个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读书会第一期“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暨中国政法大学寒假学生“十个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2024-07-06 0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1月11日下午14:00,“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中国政法大学寒假学生读书会第一期“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暨寒假“十个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昌平校区办公楼三层会议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党内法规研究所所长张劲主持本次读书会。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卜路军、部长助理许慧芳出席本期读书会。

为了让留校学生过一个充实、祥和、平安的假期,卜路军向师生们介绍了学校精心筹备的寒假“十个一”系列活动。“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寒假读书会是第一个开展的活动,在昌平校区和学院路校区共举办6期。“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是昌平校区首期读书会,学生工作部邀请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张劲副教授主持本期读书会,为寒假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读书会伊始,张劲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期读书会的两本著作,《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罗纳德·德沃金著)和《1840年以来的中国》(王人博著)。通过对这两本著作学术主旨的解读,张劲引入了本期读书会主题“宪法的普遍性和地方性”。

首先,张劲老师解释了什么是宪法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宪法是人类制度文明的成果。今天,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公平、正义,宪法的这些重要价值指涉构成了一个文明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尺度。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必须接受宪法普遍精神的规训,这就是宪法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些“抽象的道德原则”在不同的国度,在具体的事件中却常常被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正如《自由的法》一书沈宗灵先生在“序言”中引用香港大学陈弘毅对德沃金的评价:他“不相信法学或者正义的原理存在于宇宙和真理结构之中,他所相信的原理乃是蕴藏于、隐含于、内在于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信息和法治实践之中。”这就是宪法的地方性。关注宪法普遍性和地方性,就是要提供一种宪法理解的整全性。承认宪法的普遍性,就是尊重人类现代政法文明的常识,就是承认人类价值、人类命运、人类悲欢的共通性。尊重宪法的地方性,就是充分认识宪法不是被“制定”出来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生长”出来的,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民教育水平、文化传统、信仰体系、问题背景这些因素都可能深刻的导致宪法的地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宪法可以被借鉴但没有办法被复制。对此,我们需要有一份清醒,否则就可能陷入理想主义的描摹和镜花水月的虚幻。

随后,张劲老师从中美宪制发展史切入,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罗伊判例、同性婚姻、代孕合法化、近代中国的宪制背景等问题。同时,张劲老师还对读书的方法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比如以沈宗灵先生为《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所撰写的序言为例,建议同学们读书要首先精读书的“导论”和“序言”,这对于理解全书的精神和要旨非常关键,也是后续阅读的重要指引。

读书会上,孙晋杰、李育薇、张琪和武煜峰等同学分别就宪法的适用、宪法的司法化、宪制改革中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等问题与张劲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后,张劲老师与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学生工作部坚持“以生为本”,加强对留校同学的关心关怀,持续深入开展“法大陪你过大年”活动,在寒假期间举办涵盖一系列服务热线,新春座谈会,一份新春暖心礼包,一份团圆年夜饭,一起看冬奥,一起运动打卡,一起劳动迎新年,看一次经典电影,一起读书分享,一起团体心理辅导的“十个一”活动,陪伴留校同学一起度过一个温暖有爱的春节假期。

 

 

附:

参加学生感想:

 

张劲老师的读书会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老师讲述宪法地方性和普遍性上的问题后,让我对此产生了许多思考和兴趣,以及读书会上大家讨论的种种宪法问题也都非常有趣,观点都很新颖且有深度。总之我认为此次读书会开展得非常棒,内容很有价值!

——古丽则巴·库尔班

王人博老师对建国以来三部宪法的分析力透纸背,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宪法、群众这些西方语词在中国语境中的再演化及其与中国特定时空的特殊联结。老师对五四宪法、七五宪法的“贴近阅读”发人深省,我们站在线性时间的这一端,带着想当然的思维、手持自由民主之权杖对过往加以无情鞭笞,这种高傲究竟是否应该?脱离具体时空大谈抽象概念的傲慢应当适可而止。在“被创造的公共仪式—对七五宪法的一种阅读和理解”这章结尾,老师引用了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话,我将其理解为一种劝诫:“不论一代人如何彻底地向前一代人宣战,但是和前一代人作战容易,要与他们截然不同很难。”

——李龙倩

“道德解读”是一种解读和贯彻政治意义上的宪法的特定方法,其体现在于运用共识的道德原则来解释和适用抽象的法律条文,从而保证政治公德性和公正性。宪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引入并合法化道德原则,因而宪制背景下,宪法适用必然需要对其中道德原则的诠释和理解,即道德解读无疑成为对宪法条文进行可实践性的运用和改造的必要方法。然而例如“美国宪法生活中道德解读所起的作用与它应有的声誉极不相称,道德解读时常被贬责为一种‘极端’的观点”,道德解读的方法的运用是被审慎、怀疑、否定的。将道德原则作为法律组成部分的任何政府,都必须约定对道德原则进行诠释和理解的“权威”,宪法制度在不同的语境之下的再重复,使得概念适用产生变化,例如权威的设定和权力的赋予。

——于加珊

张劲老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实在是引人入胜,通过本次读书会,不但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对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意识到了自己以往学习与思考的一些误区,以此自检,收获颇丰。

——郭亚琦

宪法的普遍性与地方性着眼于平衡宪法的“价值指引”与法治的“内生性演化”这两个命题的关系。今天所读的两本书——德沃金的《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与王人博老师《1840年以来的中国》对这个主题有着恰好的对应和阐释。在《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这本书对“堕胎”问题的法律讨论中,可以看到美国基督教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女性主义、多元主义”这种普遍的现代性意识之间所触发的“权利冲突”,也让我对宪法权利有了更整全的理解。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宪法演进无可绕越的中国背景。另外,张老师谈到的“有时妥协不是保守,而是获得一个改进的据点”,也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同情的理解。

——李育薇

民谚有云“过了腊八就是年”,惊喜的是今年的年味儿是和书味儿在腊月九号混合了。下午两个小时的读书会虽是以宪法为轴,但也不局限于宪法和法律,既关涉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也直面社会现象与个人选择,感谢张劲老师带我阅读《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德沃金著)和《1840年以来的中国》(王人博著),给我以一种更开放包容的视角去理解宪法,同时感谢组织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

——许钊

 

敲黑板划重点!

精彩预告来了~

第二期:张磊|“思想背后的利益”

时间:1月15日14:00-16:00

地点:昌平校区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