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导弹发射车技术 中国导弹

中国导弹

#中国导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盛世中国73华诞,中国航天事业66年发展的成就,《追光》中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成功的创新之路。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昉始60周年,回溯甲子历程,总结经验,评估现状,瞻望未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参考价值。

1、千呼万唤的导弹

历史老人与中国人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那个昭示着一个热兵器时代来临的黎明的太阳——火药与火箭,是在西汉医师与隋唐方士的炼丹炉里孕育的。

公元12世纪,当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第一次在火烧莫斯科城堡的红墙时使用中国造的原始火箭、火炮时,整个欧洲还沉睡在中世纪的漫漫长夜里。

公元16世纪中叶,清王朝的少年英主康熙大帝将两箱中国制造的火箭赠给俄国彼得大帝时,处在奴隶制泥泽中的一代沙皇如获至宝,励精图治的彼得大帝既学西方,也不排斥东方的文明,卧薪尝胆,终于崛起于连接欧亚大陆的板块上。

然而领先了世界千年的华夏文明,仅仅是一两个世纪的岁月,高高的长城垛口遮住了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视线,斑驳的红墙宫门封闭了中华民族深邃博大的汉唐胸襟,而喝着东方文明的奶水长大的西方人却远远地把中华民族抛在了后边,世界的巨变超过了中国人的步履。

千年火箭梦,千载梦难圆!第一批两枚P—2导弹从满洲里入关,而原子弹则千呼万唤不过来。

公元1957年隆冬。中国人终于赢得了一次重圆辉煌的火箭梦的机遇。

一列从俄罗斯大地上开来的秘密军列,载着两枚P—2导弹和地面设备驶向中国的满洲里。火箭重返中国故里,两箱古式火箭换回了两枚现代导弹,只不过这期间相隔了整整300年。

也许是一种命运的巧合,历史老人于冥冥之中让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这片沉淀着过多的荣耀和血泪的热土上起步。

2、中国原子弹

粮食在60年代初的中国,真可谓是天下苍生的救命粮。经常有很多人抱怨中国领导人把有限的钱财,集中使用在制造“原子弹”,影响了中国人改善生活“吃鸡蛋”。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都是先有航空,后有航天;我们国家却要越过航空发展阶段发展航天,挑战这一金科玉律。

“两弹一星”工程是由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亲自决策、领导和指挥并迅速取得成功的伟大科学事业,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足以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相媲美,永垂史册。

回想60多年前,新中国百业待兴,工业落后,人才奇缺,在西方封锁禁运、苏联毁约断援、国内“一穷二白”的情势下,中央毅然作出发展原子能和航天事业的战略决策并迅速组织实施。十年基本成功,廿年实现了战略目标,一举改变了国家面貌和国人心态。重温史实简录,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重新返回天安门城楼上时,气壮五岳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走出秘密的大莽林向世界首次曝光,作为35周年大阅兵的压轴戏,将这次庆典推向了高潮。

谁也未曾想到,被誉为中国军队中天之骄子的战略导弹部队突然从神秘的历史帷幕后边走了出来,携带一枚枚乳白色的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在两台指挥车和十二台绿色巨型牵引车的驮载下,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车厢上边,一排排胸挂冲锋枪的导弹健儿目视着前方,昂首挺立,雄姿勃勃,展示中国这支最现代化的高技术部队所向披靡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英雄气概。

只用了25年就完成了“两弹一星”为中国核力量奠基,到加快“火箭军”建设,突破了尖端高技术,建立了现代战略产业,从根本上改善了国家的安全环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扫国人百年悲啸的心态,树立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21世纪的中国必须具有遏制霸权国家对中国发动核战争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3.6千克。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首颗卫星,重8.22千克。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亚洲第一营第一次将中国的火箭送进了太空,圆了一个千载强国梦。1960年11月5日、12月6日、12月16日,苏联专家撤走一个月后,完全由中国生产的“1059”火箭(东风一号)三次发射成功,射程550千米。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导弹靶场试飞成功。1967年5月26日东风三号试飞成功,射程2500千米。

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的氢弹爆炸成功,当量达到330万吨TNT。1967年9月8日,自行设计的防空导弹红旗二号定型列装,击落美国的高空侦察机。

1970年1月,东风四号试飞成功,射程5000千米。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173千克,超过美、苏首星。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遨游46周年。将每年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全民纪念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能力和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

1980年5月18日,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射程9000千米。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一段时,代表们掌声最热烈。这掌声就代表着党心民意,就是党和人民对解放军的期望和重托。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捍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强敌侵犯,中国不惜一战,关键是要打得赢。新时代中华儿女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人民军队更要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强军步伐,把备战打仗能力搞上去。

3、中国航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21位是欧美归学。科学主帅钱学森于1935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1936—1955年誉满美欧,1955年10月回国;钱三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1948年卓越于欧法,1948年5月回国。故“两弹一星”也是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振兴中华百年奋斗的盛举。

钱学森,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创始人。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就开始研究思考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从71岁到85岁,钱学森以独到的研究角度,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为科技腾飞、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如今,中华民族正迈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弘扬钱学森等人的爱国奋斗精神也成为新时代的一段经典旋律,荡气回肠、催人奋进。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首次太空飞行。2005年,中央决定启动实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启动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向航天大国的新阶段迈进。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登月,开启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系列卫星开辟了中国卫星研制和应用的新途径,在通信遥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和第五颗星,并于2015年3月和2016年2月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开启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范围的拓展。

中央的英明决策、科技界的自主创新、各条战线的协同合作和系统工程科学管理是大科学事业和战略产业的制胜法宝。

中国航天之光,已经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技进步都产生了巨大效益和积极影响。中国航天已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一个重要标志。遵照“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针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制约中国卫星应用发展的重大需求,中国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先进创新平台,重点加强光电观测设备、航天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芯片、航天材料、原子钟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中国导航、风云、海洋、遥感、资源等系列应用卫星提供30多种先进载荷,大幅提升中国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空间科学既是航天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天工程任务的重要基础和牵引。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空间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航空牵头并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

子午工程北起漠河、南至海南并延伸至南极中山站,东起上海、西至拉萨,形成以链为主、链网结合及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空间环境监测网络,推动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向天地一体化发展,使中国跻身世界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先进国家行列。

回顾过去,在党中央高瞻远瞩和英明决策下,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全国科技界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中国科技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国已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4、科技兴军

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是世界上最强大、最高产和最神秘的军事科研机构。是世界上最强大、最高产和最神秘的军事科研机构。DARPA的使命是引领军事科研革命,保持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压倒性技术优势。

DARPA设想了一个庞大的未来战争系统,它由一“整套”无人机协作来完成,其中包括无人机、无人地面系统、无人水面载体、无人海上系统和无人航天系统,在将来,美国国防部的无人系统会自动飞行、游泳、爬行、跑步、射击,可以说是上天下海入地无所不能,它们会被部署到全世界去执行任务。

DARPA公开宣称的使命是研发武器系统。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DARPA罕见地保持着一支规模很小的雇员队伍。经过近60年的发展,DARPA现在每年雇用120个项目经理,每人任期5年。这些管理者创新意识极强,大部分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

军队指挥链条严密刻板,但DARPA项目经理在其中拥有超强权威。他们可以启动、继续或者停止研发项目,很少受到外界干涉。一旦完成部署前准备,作为研发项目成果的武器或相关系统就会被移交给美国陆军、海军、空军、海岸警卫队等武装力量,以及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国防情报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和国家侦察局等美国情报机构。

DARPA创造、主宰一切,又在战场上毁灭一切。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威胁横亘在我们面前。

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强调“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科技塑造战争,战争演变依赖技术进步。火药的发明,无线电的运用,装甲车的登场,核武器的出现,都带来战争的巨变。而量子计算一旦完全实现,密码保护就不再可能,因为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解任何密码,世界上尤其是军事领域将无密可保。

现代化战争,是高技术化战争;现代化军队,是高技术化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战军队的专业技术种类仅仅有20多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到160多种。20世纪90年代,达到3000种以上。21世纪以来,军事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军事革命浪潮迭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一大批科学技术的突破,不仅给国家的新质生产力带来广阔增值空间,也给军队新质战斗力的提升创造了巨大机遇。

战略高新技术群体迸发态势,对军队建设和作战影响越来越大。解放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坚持军民融合,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现在科技创新上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飞跃和跨越,把握世界军事竞争主动权。

为了推进科技兴军,2016年1月,解放军一个新的职能部门出现在改革后的中央军委机关序列中,它就是“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个新部门的职能定位,就是加强国防科技战略管理,推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协调推进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有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以及最新的福建舰,从航母数量来看,已经超过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海军,位列世界第二的水平。不过这还远未到中国航母发展的终点。预计2050年,中国将再建造8艘左右的航母。中国百年沧桑,二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

纵观世界近代军事历史,可以看出,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纵横驰骋、叱咤风云的一流军队,当舞台变为内台时,都是在军事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军队,是掌握世界一流科学技术的军队。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